(原标题:车路云一体化发展 还需迈过几道坎)
证券时报记者 韩忠楠
深圳为智能网联汽车率先立法,让真正的无人驾驶车上路变得不再遥远。但无人驾驶的上路乃至商业化运营是系统工程,政策的支持至关重要,技术的持续升级、基础设施的建设等也不可缺位。
从企业的布局来看,强调单车智能与推动车路云一体化发展,是两条不同的商业路线。业内普遍认为,长远来看,结合我国的道路交通情况和在互联网端的优势,车路云一体化是产业发展的大趋势。不过,要实现这样的远期目标,打造一套以云控平台为核心的智能网联汽车中国方案似乎并不容易。
近年来,数据在驱动自动驾驶技术快速提升中的作用逐渐凸显。换言之,贯穿自动驾驶车辆研发、生产、测试、运营全生命周期的数据,已成为新型“石油”。
同样,要推动车路云一体化发展,建立良好的数据闭环至关重要。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院长助理戴一凡告诉证券时报记者,L4级自动驾驶车辆要想真正落地应用,少不了依靠路端和云端的协力。但从技术落地的实际情况来看,数据采集的精度、稳定性等还有一定向上空间。特别是数据采集后所产生的服务质量,还有待改善。
“目前自动驾驶车辆所采集的数据,用于技术迭代、信息服务预警是可行的,但要支撑自动驾驶车辆做决策、控制,现有的数据质量还远远不够。”戴一凡认为,产业界要有敬畏之心,在技术尤其是数据采集和应用层面进行进一步的深耕。
剔除技术层面的因素,成本过高无疑是限制车路云快速形成有效协同的核心。戴一凡透露,从部分城市公开的车路云协同项目招标信息来看,单一项目少则需要千万多则要达到上亿元。耗资如此巨大的项目,最终该如何收回成本甚至盈利,目前业内还没有非常成熟的案例。
实际上,成本之困已经劝退了部分自动驾驶企业继续走“车路云”一体化的路线。“车路协同是一个投入非常大、对基建要求非常高的技术路线,如果我们在最初创业时就强依赖车路协同,那可能自动驾驶到现在都没办法跑起来。”文远知行相关负责人称。
蘑菇车联的相关负责人对车路云一体化的成本困境有不同的理解。他表示,在产业实践中,蘑菇车联所坚持的车路云一体化自动驾驶方案,可以让公司成为城市智慧交通建设的参与者之一,与地方政府深度合作,实现“降本增效”,共同促进自动驾驶商业化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