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刚刚!证监会正式批准,中证1000股指期货、期权周五上市!

来源:券商中国 作者:沈宁 2022-07-19 07:23: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刚刚!证监会正式批准,中证1000股指期货、期权周五上市!)

7月18日晚间,中国证监会发布消息,证监会批准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开展中证1000股指期货和期权交易。相关合约正式挂牌交易时间为2022年7月22日。

中金所随后连发多条通知,公布了中证1000股指期货和股指期权正式合约及相关规则。值得注意的是,中证1000股指期货和股指期权上月22日进入征求意见环节,时隔1个月就将正式上市,进度之快大超市场预期,显示出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再次提速,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由此再下一城。

中证1000股指期货和股指期权,将是中金所推出的第4个股指期货和第2个股指期权品种,中金所上市的金融衍生品数量也将由此增至9个。

正式合约公布

根据相关规则,中证1000股指期货的合约乘数为每点人民币200元,以当前中证1000指数约7000点计算,中证1000股指期货的合约面值约为140万元。中证1000股指期货的合约交易代码为IM,合约的其他主要条款与现有已上市三个股指期货产品基本保持一致。

中证1000股指期权合约的合约乘数为每点人民币100元,与已上市的沪深300股指期权一致。以当前中证1000指数约7000点计算,中证1000股指期权的合约面值约为70万元,略高于沪深300股指期权(约45万元)。中证1000股指期权合约的其他主要条款与已上市的沪深300股指期权产品基本保持一致。中证1000股指期权合约看涨期权交易代码为MO合约月份-C-行权价格,看跌期权交易代码为MO合约月份-P-行权价格。

专家指出,中证1000股指期货和期权合约标的是中证指数有限公司编制和发布的中证1000指数。中证1000指数由A股中市值排名在沪深300、中证500指数成份股之后的1000只股票组成,是宽基跨市场指数,与沪深300和中证500等指数形成互补。

业内人士认为,推出中证1000股指期货和股指期权对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促进资本市场持续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股指期货和期权自诞生以来,已成为全球主要资本市场不可或缺的专业化风险对冲工具,发挥着风险管理等重要功能。中证1000指数成份股与已上市股指期货品种的标的指数沪深300指数、上证50指数、中证500指数的成份股不重叠。上市中证1000股指期货和期权,将有助于形成覆盖大、中、小盘股的较为完整的风险管理产品体系,是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有助于进一步满足投资者避险需求,健全和完善股票市场稳定机制,助力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金融衍生品春天来了

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近年来稳步发展,指数衍生品发展迅速。中证500股指期货市场规模逐年提升,持仓量已达30万手以上。最早上市的沪深300股指期货在恢复常态化交易后持仓量持续回升,最新在20万手附近。上证50股指期货持仓量平稳提高。此外,2019年底上市的沪深300股指期权同样发展势头良好。

从历史上看,指数衍生品新品种的推出,往往会带动相关金融产品的创新发展。对于中证1000相关金融衍生品的推出,业界普遍非常期待。

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究院教授韩乾在接受券商中国记者采访时表示,以中证1000指数为标的的股指期货和股指期权,对市场的帮助会很大,特别是在风险管理方面。中证1000指数的成分股波动性比较大,所以更加需要有风险管理的工具。同时,市场上有很多策略,包括流行的量化对冲阿尔法策略,一部分是以中证1000为标的,推出相关衍生品契合了市场需求,有利于维护整体市场的稳定、促进市场健康发展,是市场期盼已久的金融工具。此外,也有利于和现有上证50、沪深300、中证500指数衍生品一起构建较为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共同维护市场稳定,提升资产配置效率。

中期协日前发布的《2022年6月全国期货市场交易情况》显示,尽管上半年国内期市整体交易量有所下降,但金融期货却逆势增长,成为最大亮点。

中金所6月成交量为1320.18万手,成交额为11.45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2.07%和15.73%,环比分别增长21.57%和21.07%。6月末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持仓总量为119.77万手,较上月末增长1.66%。中金所上半年累计成交量为6820.82万手,同比增长12.65%。分品种看,2年期国债期货上半年累计成交215.68万手,同比大增91.82%;5年期国债期货累计成交463.33万手,同比增长60.94%;中证500股指期货累计成交1380.82万手,同比增长20.7%。

责编:战术恒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