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2022第六届世界无人机大会深圳开幕)
7月23-24日,主题为“未来e来飞越梦想”的2022第六届世界无人机大会在深圳前海万豪酒店举行。因为受到疫情影响,大会主论坛及12场平行论坛4000多位中外专家、企业家,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形式成功举行。大会由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政府、工信部政府采购中心、中国科学院无人机应用与管控研究中心、中国民用机场协会主办,深圳市南山区工业和信息化局、深圳市无人机行业协会承办。
产业高歌猛进突破千亿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用航空局原副局长李健在致辞中表示,要重点扶持一批无人机物流龙头企业,加大力度释放低空空域资源。国家13个无人机发展试验区中有2个无人机物流发展试验区,3个城市无人机物流配送试点区。顺丰、京东、美团、菜鸟、中通等无人机物流模式日趋成熟,已在十余个省市开展业务。2021年,实名登记无人机约83万架,飞行时间达到千万小时量级,日均飞行4.57万小时,持续在航拍、巡查、物流配送、城市空中交通领域发力。深圳大疆公司在消费级无人机领域处于全球引领地位,广州亿航研制的载人无人机已成功在中国、阿联酋、美国、加拿大、日本等9国取得飞行许可,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
欧洲科学院院士、世界无人机大会执行主席杨金才表示,2020年以来,虽然遭受新冠疫情的影响,但无人机因为无接触配送、智能化应用而逆势上扬,保持30%的高速增长,无人机、无人系统等产品有了广泛的应用,预计今年国内无人机行业产值突破千亿元,在低空开放、法规不断完善的情况下,无人机产业发展潮头正劲。中国作为全球民用无人机最主要的产业基地,2021年保持了较快增长,全国共有12000多家无人机企业行业总产值达到870亿元人民币。其中,仅深圳就有1500余家,产值近600亿元,消费级无人机占全球70%的市场份额,工业级无人机占全球50%的市场份额。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无人系统产品已为海陆空一体化的产业链提供服务。无人机、无人车、无人船等密切协作,从而发挥各自领域的优势,达到取长补短的作用,形成了以无人机、无人车为代表的新型供应链体系,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现如今,无人系统无处不在:用户手机云端App软件扫码购物、物流无人机快速配送包裹、无人机机巢自动电力巡检、地面无人车直接配送货物上门、防疫机器人自动消毒防疫、无人船水上搜救等。伴随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万物联网将使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逐渐与无人系统产品更加紧密地融为一体。
天路建设推动低空开放
这次大会的一个特点就是以“天路”为主题,就低空公共航路网规划建设、风险评估、运营管理、地空一体等方面的战略和技术问题进行了广泛研讨,并发表了《天路宣言》。中国科学院无人机应用与管控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民航局民航低空地理信息与航路重点实验室主任廖小罕表示,希望无人机产学研各界专家,遵循“优势互补、双赢合作、讲求实效、共促发展”的宗旨,充分依靠科技和政策,用好无人机大会和“低空天路论坛”这一平台,探讨低空天路基础设施规划构建科学方法和高效益运营的技术手段,在资源共享、合作研究、技术服务、人才培养和应用示范等方面开展广泛学术交流与实质性合作。
城市空中交通(UAM)、电动垂直起降(e-VTOL)、飞行汽车等概念成为无人机投融资论坛上的热点,也是最热门的创新领域和投资领域之一。多家企业获得规模融资,成为资本追逐热点领域。吉利、一汽、长城、小鹏等车企和亿航智能、峰飞航空、玮航科技等科技企业也积极开展飞行汽车研究项目,亿航智能已研发出多款产品并在适航认证中,峰飞航空也完成首飞测试。发展低空经济需求日盛,而无人机规模化、商业化运行时代正在来临。然而,和地面存在密集公路网不同,低空没有现成的“公路网”基础设施(简称“天路”)。无人机运行商需要自己完成从空域申请、航线划设、风险评估等过程。交通运输常常被比喻为国民经济的“动脉”。低空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低空无人机规模化、商业化运行作为低空“动脉”带动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在世界范围内低空“天路”缺失严重制约低空开发进程和低空经济发展。
无人机是航空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制造2025》将航空航天装备列为十大重点发展领域之一,其中推进无人机发展是航空航天装备制造的重要发展方向。目前,民用无人机在农林植保、电力巡检、应急救援、物流运输、森林环保、防灾减灾、地质气象、城市规划管理等多行业应用,成长空间巨大。要实现低空经济更好地发展,低空开放是必然趋势。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正在多个省份进行试点,建设城市低空天路网,支撑无人机应用规模化商业化发展,以无人机为代表的低空经济也被期待成为拉动社会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创新应用成无人机行业焦点
虽然今年无人机行业仍面临很多困难,但无人机企业创新应用成为行业发展焦点,丰富的无人机产品,如无人直升机、无人固定翼机、无人多旋翼飞行器、无人飞艇(船)、热气球、无人伞翼机、扑翼式微型无人机、无人车、智慧机器人、水下潜行器等等,大大促进了无人机行业应用。
近年来,随着集成制造的普及,无人机基础零部件生产开始朝小型化、低成本、低能耗方向发展,无人机制造成本不断走低,同时伴随北斗定位系统的成熟、人工智能、5G、电子与无线电控制等技术改进与逐步完善,工业级无人机整体应用占比逐年攀升,从2015年的19%增长至2021年的55%以上,2021年国内工业级民用无人机市场规模占比进一步增长,从应用领域来看,目前国内工业级无人机主要落地在农林植保、安防监控、地理测绘、电力巡检、应急消防、快递物流、环保确权、农情监测等场景。其中,农林植保、安防警用、地理测绘、快递物流的应用市场规模占比超过70%。
预计到 2024 年,国内无人机市场规模约达1600亿元。其中农林植保约360亿元,地理测绘约 450亿元,快递物流约 300 亿元,警用安防市场约为 230亿元,电力巡检约为 260 亿元。未来物流将是无人机应用的重点领域。目前,京东、顺丰、美团、中通、菜鸟、邮政等企业对此均大量投入并加强研发大型物流无人机,构建航空物流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