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网红空刻意面母公司,宝立食品:一笔关联交易改变收入构成,百胜中国是头号客户)
风云君今天聊一家在上交所主板挂牌上市的$宝立食品(603170.SH)$,宝立食品最近才被证监会核准上市,负责宝立食品上市的保荐机构是国泰君安证券。
这家公司也是最近在网上热卖的空刻意面的母公司。
宝立食品全称宝立食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总部位于上海。虽然公司全名中带有“科技”二字,但着实和科技沾不上边。
截至2021年末,公司仅有8项专利,而且这8项专利没有一项是发明专利。不是实用新型,就是外观设计。
从公司的员工专业结构看,公司近70%的员工是生产人员。研发技术人员占比只有10%左右。
根据招股书,宝立食品近七成员工的学历是中专或者中专以下。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员工占比不到20%。
公司还披露了一组有意思的数据,即不同岗位的员工的人均薪酬情况。
以2021年为例,行政管理人员的人均薪酬为45万元,是公司薪酬水平最高的一类员工。这个很容易理解,毕竟涉及到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
仅次于行政管理人员的是采购和财务人员。采购和财务人员的人均薪酬分别为39万和38万。
而研发人员呢。研发人员的人均薪酬为28万,不仅远远低于管理人员的薪酬水平。就连采购和财务人员的薪酬水平都达不到。
放眼整个公司,研发人员的薪酬水平是倒数第二。倒数第一是生产人员。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宝立食品都是一家传统的食品公司,没有多少技术含量。
宝立食品目前的产品包括复合调味料、轻烹解决方案等。其核心业务是复合调味料。从发展历史上看,公司很早就开始做复合调味料了。
时间回到1987年,当时肯德基在中国开了第一家餐厅。肯德基为了深耕中国市场,就尽量寻找中国本土的原材料供应商。
宝立食品成立初期,规模较小,产品以粉体类的复合调味料为主。代表产品是黄金鸡块裹粉,而鸡块正好是肯德基的知名菜品之一。
于是,宝立食品成功进入肯德基上游供应商的供应链。换句话说,宝立食品最初的身份是肯德基上游的上游。公司并不直接面向肯德基,而是面向肯德基的供应商,比如泰森食品、正大食品等等。
虽然没有与肯德基产生直接的业务往来,但是通过肯德基的供应商,公司逐渐了解了百胜中国(肯德基母公司)的供应链体系,以及工艺要求。
随着公司产品在质量和品控上逐渐满足了百胜中国的要求,2007年以后公司开始绕过百胜中国的供应商,直接为百胜中国提供复合调味料。
现在宝立食品不仅生产粉体类复合调味料,还生产酱汁类复合调味料。而且公司除了进入百胜中国的供应商体系,还进入了麦当劳、汉堡王、达美乐比萨等众多西式餐饮企业的供应链。
下图显示的是粉体类复合调味料的样品。
下面显示的则是酱汁类复合调味料的样品。
毕竟公司是靠肯德基的供应商起家的,公司的头号大客户也一直是百胜中国。
2019-2021年,来自百胜中国的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从30.53%下滑至21.03%。
随着百胜中国的收入占比下降,公司的客户集中度也下降了。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占比从2019年的50.11%下降至2021年的36.71%。
收入结构方面,复合调味料收入从2019年的5.82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8.43亿元。其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从2019年的78.47%下降至2021年的53.71%。
虽然比例有所下降,但复合调味料依然贡献了超过一半的营业收入,是公司目前第一大收入来源。
值得注意是,在复合调味料收入占比下降的同时。公司另一项业务——轻烹解决方案的收入占比却不断提高。
轻烹解决方案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从2019年的5.76%快速提升至2021年的36.39%。
轻烹解决方案收入从2019年的0.43亿元迅速增长至2021年的5.71亿元。尤其是在2021年这一年,收入同比增幅高达323%。
轻烹解决方案收入增长这么快,主要原因不是公司的内生性增长,而是对外收购导致的。而且还是关联收购。
事情的经过大概是这样。除了销售复合调味料,公司还销售一些料理酱包以及料理汤包。料理酱包、料理汤包都被公司归类于轻烹解决方案业务中。
公司有一个下游客户,叫厨房阿芬。厨房阿芬向终端消费者销售的主要产品是空刻意面和捞面。宝立食品当时正好为厨房阿芬提供料理酱包和料理汤包。
空刻意面是一种速食方便面,只不过这个面特指意大利面。空刻意面在2021年大卖,成为网红爆款产品(找了很多明星网红去带货)。
鉴于此,宝立食品于2021年直接将厨房阿芬收购了。这是上游收购下游的典型例子。
实际上在收购之前,宝立食品就持有厨房阿芬15%的股权。而且,厨房阿芬在被收购之前的实际控制人是沈淋涛。同时,在2017年12月至今,沈淋涛历任公司的董事和副董事长。也就是说,这是一笔关联交易。
收购厨房阿芬之后,空刻意面和捞面也被宝立食品归类到轻烹解决方案中。复合调味料、料理酱包以及料理汤包,都是面向下游的企业客户,属于B端业务。产品都是定制品。
但是空刻意面和捞面,都是面向终端消费者的,属于C端业务。产品都是标准化的通用品。所以我们看到,2020和2019年,公司的通用品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不到20%。但是到了2021年,公司近一半的收入都是来自通用品,原因就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