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从菜刀事件看消费主义盛行)
【念念有余】
消费者挑花眼,多付了不少钱,这是大多数日常消费领域正在发生的事情。
余胜良
张小泉菜刀拍蒜事件的背后,是商家在极致细分市场下营造出的消费主义给消费者带来的困扰。
菜刀拍蒜本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也是常识,厨房中的菜刀都可以拍蒜,蒜要拍了才好去皮,拍了后才更利于氧化,有消费者拍蒜断刀之后,普通人认为是菜刀质量问题,菜刀为啥不能拍蒜,不能拍蒜的菜刀还是菜刀?当张小泉官方回复说这款菜刀不能拍蒜,就超过了我们的日常认知。
作为专业学问有限的普通人,不应该怀疑张小泉的专业主义,一家公司给出的官方说法,肯定有道理,说法也比较容易理解,菜刀要用钢,好钢用在刀刃上,当钢的硬度很高时,就比较锋利,但相对也比较脆,消费者断的这款刀应该是比较贵的高级货,用的是好钢,比较脆,这么好的钢用来拍蒜,不仅浪费而且有风险。
我相信每一款刀生产出来都是有道理的,有其细分市场,有些刀可能切割牛羊肉很方便,我们普通人家里放着就有点浪费,普通人家里的刀,应该可以切豆腐,切青菜,削皮,切牛羊肉,还能剁饺子馅,总之是万能选手。
以前家家户户一款菜刀用十年,一直等到钢都没有了,才会弃之不用。现在菜刀就复杂多了,在网上搜索菜刀,普通的也是三件套,小中大三款,切水果切肉剁菜各司其职。要把这三把刀放好,还要专门的刀架,占了不小地方。
有很多人买东西都往贵里买,因为种类多,不容易挑,认为贵有贵的道理,贵的质量自然就好,刀具如果还是古老样式,那价格一定卖不上去,所以需要创新和升级,升级的花样就多了,不同硬度,不同使用用途,五花八门。
其实家里需要用的就很简单,但是为了显得生活水准更上档次,有匹配生活档次的菜刀,就要花更多的钱,这就是消费主义,这也是厂家制造或者迎合消费者所做的创新。但是这个创新的大部分,并不适合普通家庭所需,给专业的厨师,分工比较细致的餐饮加工从业者使用,可能才不浪费。
现在厨房使用的锅具,也都非常复杂,以前家里一口炒菜的铁锅,一口煮饭的铝锅,就能解决问题了,现在锅具细分,家里要放好多锅,可惜好多平时也用不上,只是放在那里。
因为产品分得过细,消费者在挑选的时候往往比较紧张,不知道哪一个才是自己需要的。最近我在挑选一款冰箱时,就充满忐忑,首先要确保质量,那就优先选某品牌,确定品牌后选容量,一个品牌还有很多细分品种,价格相差悬殊,商品介绍都很好,很难了解产品差异,犹豫再三,只能选其他消费者购买比较多的商品,从众效应又一次应验。
我们会发现,好多产品差异极小,只有内行才能分清楚,很难从介绍中发现消费者关注的核心问题差异,消费者貌似有好多选择,但真正可以做的选择并不多。
商家用消费升级或细分消费群体的方式来增加总销量,消费者在众多商品中挑花眼,选择一大堆大多时候永远用不上的功能,为此多付了不少钱,这是大多数日常消费领域正在发生的事情。(作者系证券时报记者)
以上文章发表的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证券时报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