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媒体广场 - 雪球 - 正文

粮厂研究员Will:小米的“新征程”

来源:雪球 作者:粮厂研究员Will 2022-08-13 00:24:04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粮厂研究员Will:小米的“新征程”)

“粮厂点评”频道致力于点评粮厂的季度财报、产品发布会、市场表现或其他重大事件,不追求信息即时性和效率性,主要为读者提供粮厂研究员的观点。

$小米集团-W(01810)$ 

8月11日,雷军连续第三年举行了年度演讲《穿越人生低谷的感悟》,分享自己创办小米集团之前遇到的各种挫折和迷茫,以及如何穿越低谷的心得体会。

演讲后,雷军一口气发布了Mix Fold 2、Redmi K50 Ultra等十余款产品;并如此前预期,揭晓了一段小米汽车的自动驾驶视频,以及一款小米人形机器人Cyber One。

雷军的发布会一如既往的自带流量,全网都在讨论雷军当年收购搜狐和网易的轶事、分析自动驾驶视频里的CNOA和AVP自动泊车、以及吐槽人形机器人的大胯骨。

不过,在我看来,这场发布会的亮点其实是雷军宣布了小米的“新征程”

小米不再是一家互联网公司了,而是一家软硬件共同驱动的科技公司。

I. 小米科技生态

雷军在昨天发布会的最后,提出了构建“小米科技生态”的全新概念:从智能手机出发,到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再到智能制造、智能电动汽车以及仿生机器人,围绕人的生活和工作,更好为人服务,紧密连接人和万物

其实,大家仔细梳理昨晚发布会的节奏,不难发现昨天的产品正是按照以上“小米科技生态”的顺序发布的:

手机(Mix Fold 2 & K50 Ultra)> 穿戴设备(手表和耳机)> 智能家居(油烟机和洗烘一体机)> 智能制造(小米智能工厂二期封顶)> 智能电动汽车(自动驾驶视频)> 仿生机器人(Cyber One)

可能会有人觉得,产品还是那些产品,不过换了一套说辞,用不着大惊小怪。

其实不然,虽然同样都是手机、穿戴设备和智能家居,都是“硬件+软件+服务”,但小米对于硬件的态度,已经截然不同了

我认为,小米对于硬件的理解,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小米成立初期,雷军脱离金山和卓越创办小米时,凭借过往的自身经验,是希望用互联网思维做智能手机。在当时“硬件+软件+服务”的铁人三角里,硬件只是流量的来源,用贴着成本的价格来卖手机,用软件和服务来盈利,这很互联网

而且,当时雷军完全没有硬件背景,光是整合供应链、保证手机交付,已经让小米手忙脚乱,很多困难都在《一往无前》里有着墨。

第二阶段是小米上市之后,尤其是在一系列高端手机的滑铁卢之后(Mi9,Mix系列,Note系列),小米认识到硬件不仅仅是用来堆砌的,而是需要联合研发、调教和软件支持。同时,前期的积累已经让小米有资本开始在硬件的研发和调教上发力。所以,我们看到小米大规模的扩张工程师团队,并且迅速的进行研发投入。

然而,刚刚上市的小米依然囹圄在“硬件公司 vs. 互联网公司”的执念里,雷军还是试图向资本市场证明小米是一间互联网企业,希望投资者能够给予互联网公司该有的高PE倍数。小米内部曾经还试图研发一款超级app,将旗下所有的互联网业务进行整合。因此,这一阶段的小米在战略上依然是偏向互联网的,硬件只是提升体验和竞争力的重要基础。

第三阶段是自2020年下半年以来,小米目睹和经历了一系列事件,包括:(1)华为手机被美国反复制裁,不得不退出全球市场;(2)小米被美国纳入军事清单,通过艰难的诉讼取得胜利;(3)以特斯拉为首的一批新硬件公司获得了资本市场的认可;(4)中国的互联网监管趋严,游戏和金融科技模式举步维艰;以及(5)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得到了上层的高度重视。

很难猜测这些事件是以何种顺序和权重在雷军的思考中出现,但我相信以雷军“顺势而为”的人生哲学来说,硬件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堆砌,简单的服务于互联网业务,而是成为真正的公司战略级目标

因此,我们看到财报里越来越少披露互联网的信息;同时雷军也在年度演讲正式提出了:

未来十年,智能制造将进一步助力中国品牌的崛起,小米将成为中国制造业不可忽视的新兴力量。

II. 小米硬件布局

其实过去三年,除了手机和IoT业务以外,小米集团在硬件领域的布局已经远超大家的想象,我在这里简要回顾一下:

1. 智能工厂:雷军在2020年首次揭晓智能工厂,即可实现全厂生产管理过程、机械加工过程和包装储运过程的全程自动化无人黑灯生产。本次发布会宣布封顶的智能工厂二期,是符合“灯塔工厂”标准的智能工厂,产值约600亿元,将在2023年底竣工。

2. SoC芯片:虽然前期在SoC上遇到很多挫折,但华为制裁事件让小米又重新大力支持SoC芯片的研发。除了最近发布的影像和充电小芯片外,能看到的公开信息有小米在21年9月成立了“上海玄戒”,负责芯片研发,同年12月朱丹晋升集团副总裁,负责手机芯片业务。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我们应该可以在23/24年看到小米自研的SoC芯片

3. 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的进展已经被大家广泛关注,昨日的发布会亦有更新:小米采用全栈自研算法的方式推进自动驾驶领域,首期研发投入是33亿元人民币,140辆测试车陆续进行测试,并以深动科技为核心搭建了500+人的团队。小米汽车目前的进度是相对顺利的,预计在2024年上半年量产。

4. 机器人实验室:小米机器人实验室是2021年度演讲时揭晓的,首个产品是四足机器狗Cyber Dog;这次发布的人形机器人Cyber One是第二款产品,亦是由小米全栈自研。机器人一直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而人形仿生机器人则是机器人领域公认的终极目标。因此,虽然这次的Cyber One槽点很多,但不失为小米在人形机器人领域踏入的坚实第一步。

5. 小米产业投资:小米产投是小米从资本层面支持先进制造的布局,自2017年部门成立以来,已经募集了120亿元的小米长江产业基金和100亿元的小米智造投资基金。和小米战投&顺为资本投资生态链不同,小米产投的方向是制造业上游的核心赛道。小米智能工厂的很多供应商都有小米产投的身影;另外在自动驾驶的芯片和传感器等核心赛道上,投资金额也超过了20亿元。

总结来说,小米通过资本、品牌、技术、设计、供应链和销售渠道完整地赋能中国制造业,并且将刻着中国品牌的高附加值产品输出全球。除了功德无量,我也想不到其他形容词了。

III. 一家软硬结合的科技公司

硬件的门槛,比大部分人想象的高。而软硬结合的门槛,可能已不是大部分人可以想象的了。

我们见到太多在软件或硬件领域领先的企业希望走向另外一端,但成功者寥寥。

软件端,腾讯曾和华为联合推出过手机,阿里也曾向天语和魅族抛出橄榄枝,但均以失败告终。直到今日,字节还是需要通过收购Pico,腾讯需要收购黑鲨来布局硬件端。

硬件端,传统的硬件企业格力、美的和海尔也在竭尽全力的“软化”,但几乎都缺乏互联网的效率DNA和相关的技术积累(ABC,即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这一点在格力发布的大松手机上展现的淋漓尽致。

在未来的消费电子行业,“软硬结合”的能力是最核心的竞争力之一,无论是在智能手机、穿戴设备、智能汽车还是智能机器人赛道上,都已经成为行业共识;而在中国,同时活跃在这些赛道上的玩家里,小米一定是第一梯队。

IV. 结尾

2018年7月,雷军在香港IPO上市路演,曾被问到小米是硬件还是互联网公司时,他答道:“小米应该是苹果 x 腾讯。

我猜,雷总可能也没想到这个答案,会在数年后成为小米的“新征程”。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机器人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