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金融数据或许并没有那么弱——2022年7月金融数据点评)
来源:金融界
作者:开源证券
金融数据或许并没有那么弱——2022年7月金融数据点评-20220815
1、波动较大是2022年金融数据的核心特点
回顾2022年1月至今的金融数据,其中2022年1月、3月、5月、6月均显著高于往年同期,而4月、7月显著低于往年同期,2022年的金融数据存在非常大的波动。由于2022年金融数据的较大波动,因此仅关注单月数据,并放大单个月数据的意义,我们认为是不太合适的,更值得关注的是金融数据的趋势。
我们对数据进行3个月的滚动求和处理来看最近三个月的金融数据状况,减少数据的波动,并重点关注数据的变化趋势。通过数据处理后的结果可以发现,即使金融数据在7月出现了明显回落,5-7月的3个月合计值也仍然远高于往年同期。
2、复苏过程中,金融数据的单月回落并不少见
2020年7月新增信贷明显回落,且低于2018、2019年,但是显然,2020年的经济上行,到7月份时并未结束,2020年GDP季度一直呈现上升趋势。
2019年2月,社融存量同比掉头向下,回落0.2%。彼时市场也出现了一些对经济的谨慎预期,但结果却是2019年3月的经济数据的全面、大幅上行。
3、2021-2022年的另一个特点是政府融资与实体数据的背离
2021年下半年、2022年二季度,国债与地方债净发行量远远高于以往,同时我们也确实看到,基建投资增速的明显上行,但是,目前为止我们不仅没看到物量上行,甚至远远低于往年。
按照基建投资的统计规则,只要下拨资金、审批项目,就计入基建投资;但按照GDP的统计规则,只有形成实物工作量才能计入GDP。由于二季度的政府发力时点恰好与上海疫情重合,之后就是7-8月的异常高温,这就导致“政府融资”与“基建增速”两者基本一致,但与GDP的背离非常大。因此,三季度的政府工作重点,确实不在于“出台增量政策”,而是让2021年下半年至2022年上半年的远高于往年的政府融资,实实在在的变成三季度乃至四季度的GDP。从这个意义上讲,即使三季度的政府融资同比走弱,也不代表经济要下行;三季度要关注的是,之前的政府融资,是否可以有效形成实物工作量。
4、8月之后的政府融资并非没有后手
(1)地方债:7月政治局会议提出“支持地方政府用足用好专项债务限额”,大概率指的往年未发完的约1.3万亿地方债额度,这可能是四季度的增量政府融资;
(2)国债:除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可以使用往年额度之外,国债也有类似情况,通过2020年和202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报告所披露的国债余额测算,最大空间约是7800亿,其中3700亿来源于2021年的国债少发。
2022年中央财政赤字计划为2.65万亿,但国债净发行量可高于该数值,可以通过“待发国债”科目进行调节。以2020年为例,中央赤字计划为2.78万亿,实际国债净发行为3.08万亿,多发3000亿,来源是往年留下的“待发国债”(往年国债的净发行量往往小于当年的中央赤字计划,未发额度计入“待发国债”)。2022年1-7月国债净融资仅为1万亿,8-12月的剩余净融资额度在1.65万亿,略低于2021年8-12月的1.9万亿(值得注意的是,其中40%是贴现国债,实际的供给压力很小);如果使用2021年新增的“待发国债”3700亿,则8-12月的国债净融资可达2万亿,国债的供给压力仅次于2020年下半年。
风险提示:政策变化不及预期,疫情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