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固收+”产品迎窗口指导,权益投资须在3成以下)
“固收+”新产品的权益投资比例将被进一步规范。
近日,部分基金公司收到监管窗口指导。据华东某家基金公司介绍,在申报“固收+”新产品时,权益投资比例须在10%至30%之间;同时,在老产品宣传时,对于基金合同定义的投资组合中权益资产占比上限超过30%的产品,不能在宣传时将其称作“固收+”基金,也不能按照“固收+”基金的特征对其进行推广。
某基金公司人士认为,目前“固收+”产品权益资产比例各不相同,有些产品的权益投资相当激进,不符合投资者对“固收+”稳健性的期待。指导有利于明确“固收+”产品的权益投资比例,更贴近“低波动、稳健型”的产品特征。
2022年开年以来,受多重因素扰动,权益市场和债券市场都曾遭遇大幅回调,同时配置股债的各类“固收+”基金腹背受敌,部分产品今年以来回撤幅度超20%,二季度末 “固收+”基金规模为2.47万亿元,其中存量产品环比净赎回约1561亿元,这是“固收+”基金自2019年以来首次出现净赎回。
“固收+”一般是指通过固定收益资产追求基础收益,同时精选权益资产增厚收益的基金产品。在利率下行,资管新规打破刚兑背景下,“固收+”承接了居民大量中低风险理财需求,规模不断扩容。过去三年来,“固收+”市场规模从2019年底的7835亿元激增至2021年底的26719亿元。
通常认为,“固收+” 产品在主投固定收益资产的同时,再配置部分权益资产,力争在严格控制风险的前提下追求长期稳健回报。“固收+”基金相对于货币基金、纯债基金而言,收益弹性更大;相对于权益类基金而言,风险控制更为出色。
严格来说,“固收+”并不是一个标准的基金分类,而是一个营销概念。“+”的部分多种多样,包括股票、股指期货、打新、定增、可转债等。具体到基金产品,从开始的偏债混合型基金、混合债券型二级基金、混合债券,逐渐扩展到偏债混合FOF、可转债基金、股票多空等基金。
但是在“+什么”和“+多少”的策略上,市场上则没有统一的概念界定和选择标准。业内人士表示,偏债混合型基金、二级债基等在宣传上都统称“固收+”,但资产类别上却差异较大,二级债基80%以上是债券,偏债混合一般债券比例最低可能在50%-60%,其中还包括了股性较强的转债,剩余的仓位还可以买股票。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窗口指导并无明确可转债是否为权益资产。今年 2-3月,可转债出现3轮明显的杀估值,导致重仓可转债的基金给组合净值带来负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