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国中高净值人群医养白皮书:居家养老偏好比例三年来首次跌破半数

来源:蓝鲸财经 作者:蓝鲸保险 石雨 2022-08-18 17:31:33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白皮书》发现,中高净值人群财富管理仍缺乏专款专用的筹资理念。

(原标题:2022年中国中高净值人群医养白皮书:居家养老偏好比例三年来首次跌破半数)

(图片来源:东方IC)

8月18日,第三届长寿时代医养高峰论坛暨泰康方案升级发布会举行,本次论坛上,泰康保险集团联合尼尔森IQ共同发布《2022年中国中高净值人群医养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该《白皮书》通过连续三年发布,发现中高净值人群面对长寿时代的来临,对医养及财富方面的规划意识已愈加清晰,但准备工作仍存在诸多不足。

本年度白皮书聚焦中国中高净值人群及其家庭在财富与筹资、医疗与健康、养老与护理等三方面的现状、需求和挑战,持续追踪长寿时代下的新变化与趋势,帮助中高净值人群探寻未来的确定性。

《白皮书》三年趋势研究显示,疫情影响以来,中高净值人群以更谨慎但不躺平的心态面向长寿时代。“谨慎”体现在中高净值人群连续三年减少非必要开销支出,“不躺平”则表现为超九成中高净值人群仍保持高奋斗动力,同时更积极筹备医疗与养老所需的资金和资源,为未来保障加码。品质养老所需资金均值从2020年的1060万小幅上升至1100万,但得益于对寿命预期和养老所需资金水平更全面的了解,中高净值人群正在逐年缩小养老资金准备缺口。此外,对于理想养老方式的选择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居家养老的偏好比例三年来首次跌破半数,取而代之的是机构养老偏好比例逐年增长。

《白皮书》发现,中高净值人群财富管理仍缺乏专款专用的筹资理念。七成中高净值人群拥有特定的财务目标,但仅三分之一能设立专款账户进行定向管理。中高净值人群各类财务目标金额差异大,缺乏专款账户时,为每个目标分别筹资统筹难度大。通过保险产品为财务目标筹资的意识处于起步阶段,年金险或将成为中高净值人群实现专款专用的重要途径。

《白皮书》提出,在优质医疗资源难获取的当下,中高净值人群通过保险锁定高端医疗资源的理念有待形成。过去三年,中高净值人群主要通过扩大可接触到的医疗人脉圈层,来确保遇到重大医疗问题时的资源获取。但在平时,88%中高净值家庭就医仍以公立医院普通部为主,在就诊过程中平均会遇到5.6个问题。虽然高端医疗能为中高净值人群带来所需的专家资源和优质就诊环境,但目前仅5%购置有高端医疗险,中高净值人群对高端医疗的保险需求和潜力尚待充分挖掘。

对于养老生活,《白皮书》本年度增加了中高净值老人居家养老与机构养老生活的对比研究。调研发现,过去一年中高净值老人居家养老时,超七成受访者在医、食、住、行和情绪等方面遇到过问题。年轻一代“新老人”通过主动参加小区活动、对居家环境做适老化改造、参加老年大学保持社交与学习等方式,积极尝试调整;年纪越大,试图通过家政/保姆改善生活问题的比例则越高。但这些解决方法在增加支出的同时,也仍会产生新问题。相对应的,中高净值老人在入住高端养老社区泰康之家后,近九成受访者表示这些问题得到明显改善,68%认为居住环境更安全舒适,超五成表示心情更放松、饮食结构更健康。结合未来理想养老生活方式的选择趋势,机构养老将越来越成为中高净值人群的养老主场。

对于康复及护理,《白皮书》指出这是中高净值人群需要开始关注和考虑的问题,并不遥远。三成中高净值人群已遇到过到康护难题,无法找到护理服务上门是最突出痛点。同时,中高净值人群对于机构护理缺乏了解,遇到过康护问题的中高净值人群才更清楚机构护理所具备的优势。对于能提供护理资源的长护险,中高净值人群的了解更为有限,仅不足两成中高净值人群大概了解长护险的功能。在百岁人生步伐临近的长寿时代中,随人们寿命延长,中高净值人群将逐渐意识到护理需求是未来老年生活不可忽视的领域。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