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优化交易日历 深化互联互通)
桂浩明
日前,经中国证监会与香港证监会批准,沪深交易所、港交所、两地的结算公司共同开展沪深港通交易日历优化工作。此举虽然只是涉及到两地交易时间的协调这一具体问题,但所提示的内涵非常丰富。
内地与香港在公众假日的安排上存在一定差异,对沪深港通的交易带来了相应的影响,每年都有好几天因为沪深交易所与香港交易所不是都处于开市状态,使得在这些时点上两地交易所的互联互通机制是暂停的。此时,虽然一地的交易所正在交易,但是另一地的投资者因为本地交易所闭市而无法为其提供开展跨境买卖的通道服务。
尽管这样的日子不多,但对投资者的交易还是形成了某种制约,在市场波动比较大的情况下,还会带来较大的风险。因此,在沪港通、深港通以及港股通先后开设以后,就有人提出要及早解决交易日历不一致的问题。客观而言,因为交易日历上的原因而使得两地交易所的互联互通不能全时段进行,应该说是一个制度上的缺陷。特别是对稳健型的大资金来说,即便只是某几天股票流动性的丧失,也会大大降低它们的投资积极性。
不过,要使得内地与香港的交易所能够实现全时段的互联互通,不仅仅是在特定的几个日子里一方的交易所需要加班以配合对方的工作,而且还需要相关的结算公司予以协助,并且还要求银行系统予以支持。这无疑是一项跨部门的工作,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够完成的。
几年来,有关部门一直为解决这个问题进行反复的磋商与协调,努力解决各种具体问题。现在,终于有了相应的结果,中国证监会与香港证监会批准两地相关部门对沪深港通交易日历进行优化,并发布了联合公告,明确了相关机制的安排。据统计,实现了交易日历优化后,可将目前无法交易的天数减少近一半,这对于提高交易效率是有明显正面影响的。
中国证监会与香港证监会共同决定优化交易日历,其本身是属于技术层面的,但其意义却是超越了市场建设本身,填补了一个交易机制上的漏洞,同时彰显了内地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决心。
优化沪深港通交易日历既是对当下内地与香港互联互通机制的完善,也是以实际行动表明在资本市场的开放上又有了新的举措。其实,今年以来在这方面的动作并不少,譬如内地的证交所与多个欧洲国家的证交所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一批在内地交易所上市的公司提出了在境外发行存托凭证,开展再融资的计划。
实践表明,一个活跃而又高效的资本市场必然是开放的,并且会不断完善各种相关制度,从而在市场上持续提高竞争力。几年来沪深港通的发展,以及在发展过程中各项制度的进一步优化,正是这一创新的开放机制优势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