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天啦噜,上市公司竟也被割韭菜!江河集团:超1/3净资产拿来炒股,亏了多少你猜猜)
2022年5月11日,$江河集团(601886.SH)$公告称,计划投资建设光伏建筑一体化异型光伏组件柔性生产基地。
对于大A股的上市公司来说,上面这段话,你只需要看到四个字并心领神会就可以了:光伏组件。
果不其然,沾上“光伏概念”的江河集团,虽未迎来疯狂的涨停板,但三个多月近乎翻倍的涨势,也是喜人的。
说到这里,相比老铁们已经对江河集团提起兴趣了?废话不多说,风云君带大家细细看来。
先从开头的这份公告开始看起。
2021年10月,住建部为响应绿色、节能建筑等政策,发布《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强制新建建筑物安装太阳能系统,已经于2022年4月开始实施。
按照专家的思路,这项政策打开了新建建筑应用光伏的市场空间,未来大大利好光伏建筑行业。
但光伏建筑中的建筑,主要是指城市高楼等等,目的是在原有设计规划的基础上增加光伏发电功能。
而现有的光伏组件,大都是面向地面和屋顶的标准尺寸,不能完全解决建筑物的个性化设计需要。
于是江河集团计划投资5亿元布局上游,建设300MW异型光伏组件生产线及配套设施。
不论是异型,还是标准,归根结底离不开光伏二字。说到这里,江河集团股价上涨的原因已经不言而喻了。
2021年,江河集团还设立了江河智慧光伏建筑有限公司,负责开展光伏幕墙业务。
最新数据显示,江河集团已经承接了世园会中国馆、国家环保总局履约中心大厦、北京工体改造复建、无锡机场航站楼、珠江城(烟草大厦)等光伏建筑一体化工程。
到这里,还有一个问题:江河集团与光伏建筑有多少关系呢?
机会摆在这里,江河集团到底中不中用呢?
别说,还真有那么些关系,那么些实力。
光伏建筑,主要是通过建筑物的立面、屋顶来实现的,立面又可以通过幕墙产品来实现。
与光伏电站不同,传统光伏企业缺少建筑施工的经验与技术,短期内难以独立开展光伏建筑业务。
而幕墙,正是江河集团的主营业务之一,继而成为发展光伏建筑的优势。
在建筑幕墙领域,江河集团依托品牌“JANGHO江河幕墙”、“港源幕墙”,主要承接高档写字楼、酒店、商业综合体、机场、火车站、体育场馆等中高端建筑幕墙工程,曾承接过广州塔、中国尊、上海中心、央视大楼、鸟巢等知名建筑的幕墙业务。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在国内建筑幕墙行业,江河集团与$远大中国(02789.HK)$同处于第一阵营。
2021年,远大中国总营收也就30亿元。同期,江河集团并未具体披露幕墙业务的营收。
但依据公司披露的幕墙类订单占比,建筑幕墙业务可以占到整个建筑装饰总收入的一半,对应营收规模近百亿,远超远大中国。
另外,江河集团幕墙业务2021年新增订单约145亿元,2022年上半年新增约121亿元。
从这个角度上看,江河集团称得上国内幕墙行业的老大。
但风云君还要说的是,幕墙行业的门槛并不高,国内幕墙行业集中度也因此不高,前100强企业的合计市占率大约只有60%。
具体到江河集团,虽然在已上市企业中经营规模最大,但市占率也只有2.4%。
因此,在光伏建筑领域,江河集团优势主要在幕墙环节,但这种先发优势不是无法超越那种。
建筑幕墙之外,江河集团还经营室内装饰与设计业务。
江河集团是在2011年上市的,当时只有建筑幕墙一项业务。
2012年、2013年、2014年,江河集团接连收购了$承达集团(01568.HK)$、港源装饰、$梁志天设计集团(02262.HK)$三家公司,并在2015年、2018年分拆其中两家公司在港交所上市。
自此,江河集团正式涉足室内装饰与设计业务。与原有的建筑幕墙业务一起,一个负责室外、一个负责室内,也算是同行业的并购,补齐了自身的业务领域。
根据上市公司披露,上述三家公司,在室内装饰设计领域上,也有些名气。
其中,承达集团是来自香港的全球顶级室内装饰品牌;
梁志天设计是亚洲最大的室内设计公司之一,连续多年全球排名第一;
港源装饰则主要面向内地,装饰行业排名第四,北方地区第一。
2021年,承达集团、梁志天设计集团、港源装饰分别实现营业收入57亿元、5亿元、43亿元,合计收入过百亿,基本与建筑幕墙业务并列。
如果江河集团的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风云君或许会附上一个happy ending。
偏偏这世上还有一个可怕的词,叫“但是”。
进一步翻开公司历史,风云君捕捉到三个关键词:跨界、亏损、炒股。
不论是哪一个,都很难配上一个happy ending。
咱们先从跨界开始看起。
从2015年开始,江河集团爱上了跨界,并购画风突转。
当年,江河集团投资8.5亿元收购收购了澳大利亚上市公司Vision,并私有化退市,涉足医疗健康业务。
根据披露,Vision是澳大利亚最大的连锁眼科医院,有14家专业眼科医院、9家日间手术中心,6家激光眼科手术中心,可以提供眼科保健,角膜手术、屈光手术、白内障手术、青光眼治疗和手术,治疗黄斑变性等。
之后,江河集团还与Vision共同出资成立了江河维视,收购了江河泽明(1.07亿元)、靖江光明(1800万元),将Vision的澳洲业务拓展至国内市场。
然而理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拥有华丽外表的Vision,却没有贡献华丽的业绩。
加入上市公司后,Vision的收入增长就基本停滞了,利润更是每况愈下,2019年增陷入亏损,2021年只剩1,800多万。
也因此,江河集团分别在2018年、2019年,对Vision的相关商誉(5.6亿元)和无形资产,分别计提了0.78亿元、4.4亿元的减值。
眼科业务之后,江河集团继续向第三方诊断业务拓展。
为此,江河集团收购了华晟医学80%股权,首颐医疗9.46%股权,以及Healius15.93%股权。
第三方诊断业务包括病理、第三方检验和第三方影像,主要以生化检验等第三方医学检验、病理诊断及CT、核磁等第三方影像。
不出意外,这项跨界最终也是草草了事,业绩上基本没有贡献,并在2020年陆续被处置。
不过,风云君倒是在其中发现了一件特别有意思的事,决定单独拿出来说一说。
这要说到收购Healius15.93%股权。
与Vision相似,Healius也是一家澳大利亚的上市公司。
2015年开始,江河集团开始在二级市场买入Healius,并在2016年成为其第一大股东,加上2018年认购定增,合计花费了16亿元。
根据披露,Healius是澳洲领先的医疗服务上市公司之一,在病理、影像等第三方检测方面具有优势。
有了私有化Vision的经验后,江河集团又在2019年筹划私有化Healius。
以当时提供的3.25澳元/股报价来计算,若最终收购Healius已发行全部股份,需支付约20.2亿澳元(折合人民币超过90亿元)。
而截至上年末(2018年),江河集团的全部净资产也只有88.82亿元。
对于一项需要用真金白银现金的收购,风云君不得不说,江河集团确实有点飘飘然了。
然而这项要花费90亿现金的并购,业绩比Vision还要残酷。
Healius税后净利润在2017财年亏损了24.54亿人民币元,2018财年虽然扭亏,但也仅有1,946万人民币,远没有文字描述的那般美好。
最终,这次私有化没有成行。但是,也不要因此觉得侥幸。
2020年,江河集团决定退出第三方诊断业务后,也出售了Healius股份,扣除承销费用及相关税费后,实际收到10.7亿元。
你没看错,江河集团虽然歪打正着成功避雷,但并购不成变炒股,倒手就亏了5个多亿。
吃了一堑的江河集团,却没有长一智。
2021年,江河集团又通过伦敦证券交易所,花费10.22亿元,买入Cineworld Group Plc股权,并成为第二大股东。
Cineworld Group Plc是全球第二大电影连锁院线,业务涉及英国、美国等多个国家。受疫情影响,其已经关闭了部分门店,业绩也因此受到不小影响。
但江河集团表示,此行目的是财务投资,疫情之下,Cineworld Group Plc这类公司的价值相对处于低位。
别的不说,就搜一搜国外的疫情现状,你们认为这笔投资怎么样?
果然,Cineworld Group Plc也没有辜负江河集团的信任。截至2022年6月末,这项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只剩3.17亿元,也就是浮亏了7.6亿元。
这,不就是传说中的抄底抄在半山腰吗?不得不说,作为一个祖传的资深韭菜,此情此景,风云君莫名得熟悉。
其实,不论是Healius,还是Cineworld Group Plc,都只是江河集团炒股大业的冰山一角。
截至2022年6月末,其手中还持有北控$北京健康(02389.HK)$、$三盛控股(02183.HK)$、BHG Retail Reit(BMGU.N)等股票。
Cineworld Group Plc在内,上述股票的合计投资成本高达26.83亿元,占2022年6月末净资产的比重超1/3。
而同期,这些股票的账面值只有15.25亿元。其中的亏损,风云君就不残忍的说出具体数字了,选修过小学数(算)学(术)的胖友们可以自己解题。
抛开炒股的盈亏,上市公司能拿出几亿、十几亿的资金,说明手头还是挺富裕的。
而这,主要是受益于还不错的造血能力。
具体来看,上市前几年,江河集团的经营活动现金流持续流出,确实不怎么样。
从2014年开始,江河集团的经营活动净现金流转正,直到2021年,一直保持流入状态。
而自由现金流,则从2015年转正,并保持至2021年。
2022年上半年,江河集团的经营活动净现金流、自由现金流大额流出,根据往年数据,主要是季节性影响。
综合来看,2011年上市以来,江河集团共赚得57亿元现金,同时期的归母净利润共计34亿元。
但江河集团的危机也是显而易见的。
先来看营业收入。
2011-2021年,江河集团的营业收入从57.62亿元,扩大至207.89亿元,貌似增长的还不错。
结合上文,风云君发现,这其实主要是靠外延并购拉动的。
毕竟,单梁志天设计、港源装饰、承达集团三家公司就贡献了不少收入。
而2015年之后,这三家公司的收入增长趋于停滞,而江河集团跨界的医疗健康业务又不成气候,因此整体营收也进入持续多年的增长停滞状态。
2021年,江河集团的营业收入突破200亿,同比增长了15.18%,但实际却背负着一笔巨额的亏损。
2021年,江河集团的归母净利润亏损了10.07亿元,是上市以来的首亏。
根据2021年年报,这一年的亏损原因有两个:
一是与恒大地产相关的应收款减值(16.81亿元);
二是港源装饰因此加计商誉减值(3.94亿元)。
觉得江河集团此次亏损是受到了牵连,饱含无辜和无奈?
要知道,江河集团也曾是其中的受益者。说白了,这次的亏损,不过是过往业绩增长埋下的雷。
不管是为了业绩增长,还是受制于有限的话语权,不过是为自己当初的选择买单。
其实,即使抛开2021年的亏损,也不难发现,其利润增长早就已经停滞。
而截至2021年末,江河集团的账面上与恒大相关的应收款仍有7.86亿元。
同期,江河集团的应收账款高达106.70亿元,占2021年全年营业收入的比重接近一半。
虽然同期还有84亿的应付账款,但应收款高达百亿,个中风险仍不可小觑,毕竟教训就摆在眼前。
有一说一,单独拆分来看,江河集团的建筑幕墙业务,作为国内龙头,整体实力还是不错的。
2013年之后,幕墙行业结束了十余年的高速增长,江河集团开始寻找新鲜血液。
最开始,江河集团的并购还立足于本行,收获了几家小有名气的室内装饰业务,能够与原来的业务产生一些协同效应。
但后来受制于大环境,不论是建筑幕墙业务、还是室内装修装饰业务,都进入发展瓶颈。
但从整体的造血能力来看,上市公司是花了心思在里面的。
无奈的是,这竟成了江河集团不计后果乱搞的资本,又是跨界医疗健康,又是热衷炒股,十几亿的资金砸进去,不但没捞到什么油水,还被割走不少肉。
所以,业绩不增长,真的是完全受大环境影响吗?
如果更多的资金、更多的心思用在了主业上,会不会有不一样的结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