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紧抓创业板改革机遇 推动广东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证券时报记者 吴少龙
2020年8月24日,创业板改革并试点股票发行注册制平稳落地,首批18家企业敲响了上市的钟声。至今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已经走过两个年头。推进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是资本市场建设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也是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从增量迈入存量的关键一步。作为经济大省,广东省是上市公司数量最多的省份,也是上市资源最为集中的地区。两年来,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和经济大省之间,碰撞出了哪些火花?近日,证券时报记者专访了广东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局长于海平。
聚集效应明显
证券时报记者:请介绍一下已上市和拟上市的广东省创业板公司情况。
于海平:近年来,广东紧抓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机遇,特别是注册制改革契机,全力推动全省优质企业上市融资,提升上市公司质量,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成效逐步显现。
广东创业板上市公司数量在全国领先。截至2022年6月30日,广东 A 股上市公司总数788家,占全国 A 股上市公司总量的16.33%,位居全国第一。其中,创业板公司260家,累计首发募集资金1679.43亿元,总市值2.93万亿元,均居全国第一。
广东创业板上市公司创新属性鲜明,集聚效应显著。整体来看,广东创业板上市公司呈现“两高六新”的特点,即高成长性、高科技含量,新经济、新服务、新农业、新材料、新能源和新商业模式。全省260家创业板上市公司中,45家为专精特新企业,60家聚焦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数量均居全国第一。创业板前十大市值公司广东省占据了4家,分别是制造业龙头迈瑞医疗、新能源行业龙头亿纬锂能、工控行业龙头汇川技术和农业行业龙头温氏股份,市值均超1500亿元。充分体现出广东省创业板上市公司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成长潜力足的核心优势。
广东创业板拟上市企业资源丰富,后备梯队优势明显。目前创业板在审企业中,广东企业100余家,占全部在审企业比例超20%,位居全国第一。全省上市挂牌后备企业资源库中,拟申报创业板的企业有320家,持续高涨的申报热情体现出创业板对广东省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极强的吸引力。
改革释放活力
证券时报记者:创业板注册制经过两年平稳运行,给广东上市公司带来哪些改革红利?
于海平:广东作为全国经济第一大省,也是全国的民营经济强省,民菅企业在广东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广东省经济发展和创新创业的主力军。广东A股上市公司中,近九成为民营企业。
创业板注册制实施以来,广东省新增创业板上市公司73家,占全国比例为21.5%,稳居全国第一。其中60家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高达82.19%,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产业。
创业板注册制坚持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理念,发行上市制度规则得到进一步优化,企业上市条件更多元化、更具包容性,允许符合条件的红筹架构企业、特殊股权结构企业上市,为广东省更多创新创业企业登陆资本市场、享受高效便捷的直接融资提供了极大支持。
金融赋能
科技创新不停步
证券时报记者:广东省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有哪些比较明显的特征和优势,在利用创业板市场功能作用、支持高科技企业和战略新兴产业企业做优做强方面,有哪些具体的做法?
于海平:当前,广东科技创新优势持续扩大,逐渐成为支撑我国跻身创新型国家行列的重要战略力量。2021年,全省研发经费支出超过38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3.14%,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5年居全国首位,发明专利有效量、 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稳居全国第一,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6万家,世界500强企业增至17家,累计2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支撑作用凸显、增加值约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3强,知识产权综合发展指数连续9年全国第一。
近年来,广东省将金融支持创新创业作为全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围绕不同类型、不同阶段、不同层面科技型企业对金融服务的内在需求,推动高科技企业挂牌上市。主要做法包括:
政策引导,企业上市融资取得新突破。依托促进上市公司规范发展协作机制,广东省各地市逐渐完善上市奖励扶持政策措施,降低企业改制上市成本,充分调动企业上市积极性。各地金融局梳理不同板块后备企业资源,建立精准、动态、分层的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协调解决企业股改、上市过程中出具合规证明、备案、确权等问题。
凝聚合力,进一步培育上市后备资源。为推动广东省更多优质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广东省地方金融监管局持续加强优质上市后备企业培育力度,有效凝聚市场、监管、政府三方合力,组织开展针对性强、覆盖面广的培育服务。从服务效果看,广东省科创型、创新型企业对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认识逐步深化,运用资本市场的信心进一步提振,“成规模、有特色”的上市后备企业梯队已然形成。
多措并举,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广东省地方金融监管局与深交所和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合作,围绕“提升上市公司质量”目标,组织举办多期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恳谈会、高端机构投资者交流会、上市公司行业调研与价值分析等活动,引导上市公司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整体经营质量。截至2022年6月30日,广东省1000亿市值以上的公司有25家,总市值7.43万亿元,代表公司既有格力电器、美的集团等制造业产业龙头,也有比亚迪、亿纬锂能等信息技术、新能源领域科技巨头。500亿至1000亿市值的公司有20家,总市值1.42万亿元,覆盖一批细分市场“隐形冠军”。
科技赋能,金融科技助力企业上市工作。与深交所共建广东省资本市场培育信息系统,依托系统建立全省上市挂牌后备企业资源库,进一步优化资本市场生态和营商环境,强化金融科技与资本市场深度融合,共同做好企业上市培育工作,从源头提升上市公司质量。目前系统已在全省正式启用,全省各地市金融局已全部开通使用账号。
全链条融资服务
为地区发展注入新动能
证券时报记者:广东省与深交所建立了哪些交流协作机制,进一步为当地企业提供全链条融资服务?运行效果如何?
于海平:广东省高度重视与深交所合作,2020年7月,与深交所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建立常态化交流协作机制,推动深交所广州服务基地成功落户广州,共同助推广东省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为企业提供全链条融资服务。具体做法如下:
力推企业上市,孵化培育优质增量。一是完善联动机制,形成各方合力。广东省地方金融监管局会同深交所建立与省直相关部门、头部券商、创投机构的常态化沟通机制,共同组织开展培训走访、投融资对接路演等多样化培育活动。二是做好产业梳理,靠前贴近服务。联合深交所围绕广东“双十”产业集群,摸排广东省先进制造、新一代电子信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后备资源,重点做好广州深圳生物医药、广州珠海集成电路、东莞佛山先进制造等重点区域产业布局下的针对性培育服务。三是激发长远后劲,分类施策培育。按照培育一批、改制一批、辅导一批、上市一批的思路,根据企业不同阶段的难点痛点问题,联合深交所和广东股权交易中心推出宣传培训、专业咨询、辅导答疑等针对性服务,稳步推进完善我省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
倾斜粤东西北,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一是普及市场意识,丰富培训活动。二是合作培育人才,强化交流培训。
推动债券融资,扩大直接融资规模。支持广东优质企业赴深交所发行公司债、ABS等固收产品;协调深交所保障广东省地方政府债招标发行,推出广东省地方债 ETF 等创新产品;推进债券和 ABS 品种创新。积极支持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圈重大项目通过固定收益产品工具融资。联合深交所开展基础设施 REITs 培育活动,拓宽企业权益融资渠道;加快推进广东省 REITs 项目落地,盘活存量资产促进有效投资。截至2022年6月30日,广东省企业在深交所累计发行公司债16639亿元,发行 ABS 产品10008亿元,发行REITs产品151.6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