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引入多方主体倡导错位经营 平安银行升级供应链金融生态)
证券时报记者 刘筱攸
平安银行举办的“2022供应链金融大会”日前召开。这是平安银行升级供应链金融生态联盟的一个缩影。
“我们想通过一种联盟或体系,尽可能把多方面整合起来。除了行业已有的核心企业,还有一些行业协会、在产业垂直赛道里做系统与平台的机构,以及一些数据运营商等。”平安银行总行公司业务总监、交易银行事业部总裁、创新委秘书长李跃如是说。
纳入多方主体
加强错位经营
在平安银行看来,为了顺应产业链日益精细的专业化分工趋势,首先应该扩容供应链参与主体,然后在此基础上发展错位经营和协同配合。
具体来看,据平安银行行长胡跃飞介绍,持牌金融机构应发挥资金成本、风控经验、产品组合的优势,为供应链提供结算、融资、财资管理、避险等系统化的综合解决方案。尤其要从不同行业、不同场景需求出发,为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提升整条供应链的融资能力和资金管理水平,提升支付效率、降低企业成本。
核心企业对产业熟悉,对上下游企业有较强的话语权,应主动承担起“链主”的角色,致力于搭建供应链服务平台,规范和强化供应链管理,稳固供应链合作关系。同时,要充分发挥链圈优势,主动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协同做好交易风险管控,拓展产业金融服务,帮助上下游企业进行融资。
仓储及物流企业连接制造和消费,是供应链生态中最重要的外包主体。物流效率决定流通效率,物流成本高低也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供应链管理成本的高低。未来要发挥货物运输、仓储、质物监管优势,在降低供应链风险的同时,为中小微企业融资提供便利。
平台科技企业在供应链金融方面的优势是创新动力和能力强。在供应链管理、仓储管理、应收账款管理和物流监管领域,平台科技企业通过科技的应用带来了效率和成本的改善,未来应继续助力供应链上的中小微企业提升数字化能力,同时在端到端的业务流程中,可以选择合适的场景以提供具有针对性的科技解决方案。
“随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不断深入,供应链金融这个赛道是非常宽广的,每一个参与主体都能在里面找到自己的角色和定位。”李跃认为,参与主体扩容是供应链金融宏观层面的开放,而基于微观层面,平安银行需要有开放银行的整合思维。
供应链金融3.0版启动
线上化与数字化是趋势
供应链金融已开始进入3.0阶段,即以更广泛的数据获取和集成能力,构建更开放、智能、实时的系统平台。
沿着此演进脉络,胡跃飞表示,平安银行始终关注两点趋势:一是线上化——服务渠道及其功能的线上化非常重要,从最前端的线上开户,到业务申请、贷前调查、贷款审批、合同签署、抵质押登记、放款操作,还有催收、预警等各个环节都应该实现线上化全覆盖。二是数字化——基于数字信用,可以弱化对核心企业信用的绝对依赖,更精准地进行债项评级,并脱离核心企业确权;同时,银行可以与核心企业和服务平台实时直连,更加紧密地嵌入各类供应链场景中,实时获取数据、实时评估信用、实时提供融资服务。
李跃也强调数字信用对供应链金融进阶的重要性。“做供应链,我们并不是简单地落脚在‘融资’上,也不是用传统的授信和风险逻辑来看待。在我们的概念里面,核心不是授信额度而是数据,我们通过星云物联网平台和一些反欺诈手段对数据的真实性进行相互验证。举个例子,比如说一个数据运营商提供了某个小企业在垂直赛道里面的一些订单数据,我们就可以结合税务、发票等数据来验证企业的真实经营情况。”
作为国内较早提出并践行供应链金融的银行,2022年上半年供应链金融融资发生额近5500亿元,同比增长24%。
“我们跟平安银行的合作最早是做包括仓单融资在内的基础合作。现在,基于信息系统的建设更完善,我们又开启了第二次合作,使供应链数字化程度进一步提升。”海尔万链数科供应链金融业务总经理柏琳介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