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半年报凸显眼科服务业“苦哈哈” 爱尔眼科成为“独赢者”|和讯曝财报

来源:和讯财经 作者:王十三 2022-09-02 18:23:57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半年报凸显眼科服务业“苦哈哈” 爱尔眼科成为“独赢者”|和讯曝财报)

眼科服务日益成为了生活中重要的医疗行业。

北京大学中国健康发展研究中心最新发布的《国民视觉健康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5岁-15岁群体近视患病率将达到77.42%,16岁-24岁群体近视患病率将达到94%,儿童青少年近视患病率居高不下。

眼病普遍存在,加上消费者用眼健康意识觉醒,提振了眼科医疗服务市场需求,也促使了眼科类企业数量快速增加。据天眼查显示,截至9月2日,全国存续的眼科相关企业高达17340家,其中包括2021年成立的2075家以及2022年成立的1093家。

截至8月底,以眼科行业龙头身份登陆A股的爱尔眼科(300015)、何氏眼科、光正眼科、普瑞眼科均已公布了2022年半年报。从四家企业披露的半年报来看,可谓有喜有忧,甚至有的企业出现了利润大崩盘。

爱尔眼科一家独“正” 光正眼科净利暴跌逾200%

在四家企业中,各自中报的“悲欢”程度各不相同,从业绩增长表现的角度看,爱尔眼科成为了这个群体的“独苗”。

2022年上半年,四家企业一共实现了营业收入98.07亿元,同比增长6.74%,实现净利润13.21亿元,同比增长1.48%。

从数据上看,整个行业的增长趋势虽然不明显,但还是实现了一定的增长,但从具体企业来看,有的企业江湖地位得以稳固,有的则出现净利润大崩溃。

爱尔眼科的半年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1.07亿元,同比增长10.34%;实现净利润12.91亿元,同比增长15.73%。公司业绩处于稳步提升的阶段。

除爱尔眼科之外的另外三家企业在业绩上却不容乐观。在营收增长方面,何氏眼镜仅取得0.75%的增长,普瑞眼科也仅获得了5.08%的增长,至于光正眼科直接下滑35.38%。

在净利润方面,三家企业均出现了净利润的下滑,其中,光正眼科的下降幅度达到了203.90%,直接导致企业出现了6367.68万元的净利润亏损;而普瑞眼科、何氏眼科的净利润表现同样糟糕,均出现了超过20%的下滑。


爱尔眼科是眼科服务行业中“老大哥”,在此次中报之后,企业的行业地位得以进一步稳固。

爱尔眼科的营收占四家企业营收总和的比例达到82.67%,较2021年同期增长了2.7个百分点;净利润占四家企业总和的比例更是达到了97.77%,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2.25个百分点。

行业发展现“降速”趋势 爱尔眼科凸显“韧性”

在二季度,眼科服务行业似乎遭遇增长困境,龙头爱尔眼科在逆境下表现出“韧性”。

据Frost & Sullivan此前统计,2021年中国眼科药物市场约为37亿美元,并将在2026年达到84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7.8%,远超过全球同期4.9%的增速。

眼科药物的快速增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眼科市场需求的旺盛,从中不难看出眼科服务企业的发展前景。

从中报来看,疫情对于眼科服务企业的影响似乎超过了市场预期。在疫情高压下,不同企业的表现则折射出了各自的“韧性”。

2022年一季度,爱尔眼科、何氏眼科、光正眼科、普瑞眼科四家企业分别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8.72%、14.94%、-2.91%、20.75%,而在半年报中,四家企业的营收增速分别为10.34%、0.75%、-35.38%、5.08%。

相较于何氏眼科、光正眼科、普瑞眼科的大幅下滑,爱尔眼科作为绝对龙头,体现出足够的增长“韧性”。事实上,在2022年上半年,爱尔眼科在面临疫情影响下依旧实现门诊量554.10万人次,同比增长 15.67%;手术量44.49万例,同比增长 9.74%。

在主要财务数据之外,普瑞眼科、何氏眼科还有一些细节变化需要注意。

普瑞眼科,于2022年7月正式登陆A股市场,但首份半年报就表现出业绩反转后的进一步恶化。

2018-2020年期间,普瑞眼科分别实现净利润增长333.65%、56.60%、122.06%,到了2021年就转变为净利润亏损13.81%,并在2022年这个趋势进一步恶化。短短几年时间,业绩增速快速骤降,反转之快属于出人意料。

何氏眼科于2022年3月登陆创业板,从中报来看,公司的营销效率有待提高。

比较四家企业财务数据可见,何氏眼科的销售费用增长了20.44%,增速高居第一。但是这样的投入却仅仅取得0.75%的营收增长,就销售费用与营收的增长同步性而言,何氏眼科排名字四家企业之末。营销投入换不回营收增长,对于何氏眼科而言,绝非小事。

(责任编辑:吴鸿森 )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光正眼科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