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重磅!中办、国办发文:培育壮大科普产业,鼓励科技领军企业加大科普投入

来源:证券时报 作者:江聃 2022-09-04 20:16: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重磅!中办、国办发文:培育壮大科普产业,鼓励科技领军企业加大科普投入)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意见》中提到,推动科普产业发展。培育壮大科普产业,促进科普与文化、旅游、体育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科普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引入竞争机制,鼓励兴办科普企业,加大优质科普产品和服务供给。鼓励科技领军企业加大科普投入,促进科技研发、市场推广与科普有机结合。加强科普成果知识产权保护。

到2035年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达到25%

科学技术普及是国家和社会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的活动,是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意见》提出分阶段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科普服务创新发展的作用显著提升,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制度安排基本形成,科普工作和科学素质建设体系优化完善,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科普格局加快形成,科普公共服务覆盖率和科研人员科普参与率显著提高,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超过15%,全社会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氛围更加浓厚。

到2035年,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达到25%,科普服务高质量发展能效显著,科学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为世界科技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鼓励科技领军企业加大科普投入

在强化全社会科普责任方面,《意见》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履行科普工作领导责任,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履行科普行政管理责任,各级科学技术协会要发挥科普工作主要社会力量作用,各类学校和科研机构要强化科普工作责任意识,企业要履行科普社会责任等。

《意见》提出,企业要积极开展科普活动,加大科普投入,促进科普工作与科技研发、产品推广、创新创业、技能培训等有机结合,提高员工科学素质,把科普作为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鼓励科技领军企业加大科普投入,促进科技研发、市场推广与科普有机结合。

《意见》还对完善科普基础设施布局进行安排。提出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的宏观布局,促进全国科普基础设施均衡发展。鼓励建设具有地域、产业、学科等特色的科普基地。全面提升科技馆服务能力,推动有条件的地方因地制宜建设科技馆,支持和鼓励多元主体参与科技馆等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科普基础设施、科普产品及服务规范管理。充分利用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开展科普宣传和科普活动。发挥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综合观测站等在科普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发展,大力发展线上科普。

《意见》明确,培育壮大科普产业,促进科普与文化、旅游、体育等产业融合发展。

引导社会形成理解和支持

科技创新的正确导向

《意见》提出,促进科普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大力推进科技资源科普化,加大具备条件的科技基础设施和科技创新基地向公众开放力度,因地制宜开展科普活动。组织实施各级各类科技计划(专项、基金)要合理设置科普工作任务,充分发挥社会效益。注重宣传国家科技发展重点方向和科技创新政策,引导社会形成理解和支持科技创新的正确导向,为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创造良好氛围。发挥科普对科技成果转化的促进作用。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保障对科普工作的投入,将科普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鼓励通过购买服务、项目补贴、以奖代补等方式支持科普发展。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通过建设科普场馆、设立科普基金、开展科普活动等形式投入科普事业。依法制定鼓励社会力量兴办科普事业的政策措施。

报告显示全民科学素质水平大幅提升

8月30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蔡达峰作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科学技术普及法实施情况的报告。

从检查情况看,科普法的制定实施,为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引领我国科普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公开信息显示,国务院先后出台《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据统计,2020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0.56%,是2005年1.6%的6.6倍。

但报告也指出,随着时代发展和新技术的广泛应用,科普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挑战。对“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认识还不到位,科普工作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科普公共服务效能有待提高,科普经费投入和保障还不充分,科普人才队伍建设亟须加强,科普传播内容和方法手段与新时代要求还不相适应。

编辑:王昭丞

校对:李凌锋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