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不是差公司,离好公司又太远,四连板的金晶科技:曾敢比肩信义玻璃,如今错过便是永远)
8月22日,$金晶科技(600586.SH)$披露半年报:2022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7.26亿元,同比下滑了11.4%;实现归母净利润3.65亿元,同比下滑了53.34%。
在此之前的2022年7月15日,金晶科技还曾披露半年度业绩预减公告。有意思的是,之后不久,金晶科技的股价走势截然相反,连续四个涨停板后一飞冲天,并开始高位震荡。
更有意思的是,从2022年1月29日披露2021年业绩大增公告开始,金晶科技的股价却波澜不惊,并在不久后跌落谷底。
这其中是有什么神秘的力量吗?
风云君这就带大家去一探究竟。
2022年7月29日,第二个涨停板,金晶科技因连续三个交易日内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20%登上龙虎榜。
这一天,东亚前海证券浙江分公司、东亚前海证券两个营业部分别买入5,019.83万元、3,168.01万元,位于买一、买二位置。
2022年8月2日,连续涨停的金晶科技再次登上龙虎榜。
这一天,东亚前海证券浙江分公司、东亚前海证券再次现身,分别卖出6,083.19万元、3,833.52万元,位于卖二、卖五位置。
而在过去三个月内,这两家营业部分别上榜17次、2次,并不十分活跃。
这一次仅仅三个交易日,不考虑剩余持仓,东亚前海证券浙江分公司、东亚前海证券就分别盈利1,063万元、666万元,收益率超20%,相当可观。
此后,金晶科技的股价结束涨停,开始在高位的大幅震荡。
但市场热情并没有就此消减,根据8月2日当天,以及8月5日、8月10日的龙虎榜买方信息,仍有人大笔买入金晶科技。
咱们继续聊2022年8月2日的龙虎榜。
当日,比卖二、卖五信息更加丰富的,是位于卖一位置的机构专用席位,当日卖出9,764.86万元。
在前三天没有放量大涨的情况下,几乎不可能搜集到9700多万元的筹码。换句话说,这家机构大概率在此轮股价拉升之前就已经提前埋伏好了。
参考8月2日的股价,9,764.86万元,至少对应990多万股。
再参考截至2022年6月末的前十大流通股东信息,这家机构专用席位很可能对应的是信泰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传统产品(以下简称信泰人寿)。
对于这位股东,风云君还捕捉到一个细节:新进。
没错,2021年底,金晶科技的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还未见信泰人寿的身影。也就是说,在那之后,信泰人寿就开始默默收集筹码了。
特别在4月11日之后,金晶科技股价加速下跌,而信泰人寿却不慌不忙,继续收集筹码,持股数量从这天的583万股增至6月30日的997万股。
直到7月28日,金晶科技股价点火启动,信泰人寿直到第四个涨停日,才一把卖出。
2022年8月2日这天股价最低点为9.54元,而整个2022年上半年的最高股价不过9.00元,均价只有7.61元,信泰人寿的收益显而易见。
继续往前追溯,风云君发现一位比信泰人寿更加精准的股东——JP摩根。
2021年6月30日,JP摩根第一次出现在金晶科技的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
但是,JP摩根在这里停留的时间并不长,2021年9月30日三季报时就已快速退出。
结合股价走势,2021年之后,金晶科技的股价一直徘徊在6元/股上下,并在6月20日后快速波动上涨,直到9月30日前后结束回调。
这段时间,与JP摩根持有金晶科技的时间几乎完美匹配,期间的股价大都明显高于其买入时点,收益也十分可观。
JP摩根是何时收集的筹码呢?2021年6月28日的龙虎榜给出了答案。
中金国际上海黄浦区湖滨路证券营业部、华泰证券营业总部买入金额均超1.2亿元,且十分接近,分别为位列当天龙虎榜买一、买二位置。
参考当日股价,这两个席位这天分别至少买入了1400多股。
根据两个交易日后,也就是2021年6月30日的前十大流通股东信息,刚好有两位股东持股数量十分接近,且均超1400股,JP摩根就是其中之一。
猜的没错的话,JP摩根就是在6月28日这天嗅到机会,果断买入。
与此同时,风云君也关注到这家与JP摩根同时进入的私募——上海赤钥投资有限公司-赤钥3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以下简称上海赤钥),截至2021年6月末持股数量1,425万股。
自2021年6月28日进入大笔买入金晶科技之后,直到2021年年报,上海赤钥的持股数量持续减少,共计732万股。而这期间,恰巧对应金晶科技的股价高点。
2021年年报之后,金晶科技的股价持续走低,上海赤钥又开始不断增持,到2022年中报共增持了167万股,位列第五大股东,持股数量860万股。
至于这轮上涨期间,上海赤钥的动向,还需参考后续更新的前十大流通股东信息。
总的来看,不论是信泰人寿、JP摩根,还是上海赤钥,风格虽不尽相同,但大都是在低点进入,高点离场。从这个角度来看,他们对金晶科技的交易策略是成功的。
不管是短线炒作,还是中线持有,是什么吸引他们关注到金晶科技的呢?
先来看风云君最关心的,最近的这一波大涨,大概率与TCO玻璃有关。
TCO(Transparent Conductive Oxide)玻璃即透明导电玻璃,是在平板玻璃表面通过物理或者化学镀膜的方法均匀镀上一层透明的导电氧化物薄膜,实现对可见光的高透过率和高导电率。
TCO玻璃,可用于光伏薄膜电池组件,更是钙钛矿电池最核心的部件。
提起钙钛矿,读过《为什么是京山轻机?》一文的老铁想必不陌生。
被看做最具潜力的下一代光伏技术的钙钛矿,具备高能量转换效率和低成本优势,一经提出便受到市场的关注。
更有相关人士放话,其未来市场空间将超过800亿元。也因此,相关概念标的随之大受追捧。
根据上市公司公告,金晶科技TCO导电膜玻璃就是定位于碲化镉、钙钛矿电池等应用领域。
2021年,金晶科技完成了超白TCO镀膜玻璃基片的研发,后又在此基础上推出3.2mm和2.65mm型号产品。
目前,金晶科技的TCO玻璃已经成功下线,与国内部分碲化镉、钙钛矿电池企业建立了业务关系,是国内外为数不多掌握TCO玻璃技术且能量产的企业之一。
不过,钙钛矿材料稳定性差,工艺技术也不成熟,因此目前不具备大规模制备的条件,未来是否能够真的替代晶硅电池、以及何时会替代都还是未知数。
因此,金晶科技在TCO玻璃上的技术储备值得认可,但同时也需要一些理性思考。
除了TCO玻璃,金晶科技本身也有光伏玻璃业务。
从2018年开始,金晶科技在马来西亚投资建设了500T/D薄膜背板和面板玻璃生产线各一条,定位是薄膜太阳能光伏组件辅材。
后来,2020年,金晶科技又在宁夏投资建设了一条600T/D光伏轻质面板生产线。
目前,宁夏轻质面板、及马来西亚的背板生产线均已投产,剩余的面板生产线预计今年下半年投产。
可以看出,金晶科技的光伏玻璃业务,建设的如火如荼。但是在其年报中,找不到光伏玻璃的具体收入数据。
对此,金晶科技也表示:这一业务刚刚于2021年底、2022年初投入运营,相关业务收入尚未能体现。
但是机会不等人,更何况在光伏玻璃行业,早已对手林立。
依据最新数据,国内光伏玻璃行业,超一半的市场份额被$信义光能(00968.HK)$、$福莱特(601865.SH)$两家公司分走,金星科技仅分到1%。
以福莱特为例,截至2021年末,其光伏玻璃总产能为12200T/D,预计2022年投运产能8400T/D,2023年投运产能9600T/D。
对比之后,金晶科技的光伏玻璃产能布局立马被吊打。
总之,在行业内已经有龙头具备绝对规模的竞争格局下,金晶科技光伏玻璃的未来不甚乐观。
其实,不论是TCO玻璃,还是光伏玻璃,都是金晶科技在原有玻璃主业上的延伸。
金晶科技主要生产浮法玻璃,除了玻璃原片,还会生产家电类、温室类、光伏类、汽车类、LOW-E节能玻璃等深加工产品。
金晶科技的拿手技术是超白玻璃,是国内最早生产超白玻璃的厂家之一,曾于2005年7月生产出我国第一片超白玻璃,填补国内空白。
此后,金晶科技不断研发,推出3MM薄板玻璃、22MM/25MM超厚超白玻璃、世界最大版面超白玻璃、颜色系列玻璃等产品。
最近,金晶科技还投产了LOW-E节能玻璃,其中的三银Low-E玻璃,是世界上技术最先进、节能效果最好的玻璃产品,也填补了国内空白。
以上这些内容可以看出,金晶科技自2002年上市以来,有在认真做主业。
但是,2010年开始,大量产能密集投入导致产能过剩,玻璃行业上升周期结束,开启下行周期。
自此,金晶科技的扩产步伐也几乎停滞。
到2012年时,通过建设、收购等方式,金晶科技以全资或控股等方式,共拥有了10条浮法生产线,年生产能力3500万重量箱。
直到2019年,金晶科技才又投产1条超白产线,相关生产线目前增加至11条。
因此,2010年之后,浮法玻璃营收增长几乎停滞,期间毛利率也多次受行业景气度影响大幅波动。
2021年,浮法玻璃板块实现营业收入46.32亿元,同比大幅增长了57.48%,创历史新高,这主要是受益于玻璃价格的上涨。
同期,浮法玻璃业务的毛利率从2020年的23.60%,升至2021年的41.53%,亦是历史新高。
2021年,也被成为玻璃行业“最佳年份”,房地产行业竣工周期兑现、单位面积玻璃消耗比提升、光伏装机量增长等导致玻璃需求集中释放,玻璃价格在前三季度持续攀升。
不过,与金晶科技不同,同行的$信义玻璃(00868.HK)$、$旗滨集团(601636.SH)$却在这期间大幅扩产和收购,成为行业前二。
对比来看,2010年,金晶科技、信义玻璃、旗滨集团三家公司浮法玻璃的收入不相上下,甚至金晶科技还略高一些。
十年多时间,金晶科技与另外两家公司之间的收入差距约拉越大,到2021年已经完全不在一个LEVEL了。
目前玻璃行业的格局基本稳定,金晶科技想要再追上来,可能性微乎其微。
在浮法玻璃领域,金晶科技原本拿了一手好牌,只可惜在关键的时候选错了战略。
2006年,金晶科技还并购了山东海天生物化工,涉足上游的纯碱行业。
在此基础上,金晶科技在2007年募资投建了100万吨/年纯碱项目,2009年收入初具规模。
自其涉足纯碱业务以来,行业景气度并不高,相关产能也一直未满产。另外受国家政策限制,金晶科技的纯碱产能未有大规模扩产。
直到2016年实现纯碱产量125万吨、小苏打产量10万吨,产能才得到充分利用,纯碱板块的收入也才开始明显增长。
玻璃需求占国内纯碱需求量的七成,地产需求又占玻璃需求量的七成,因此,2021年房屋竣工周期兑现,外加光伏玻璃和碳酸锂产能扩产,下游需求拉动纯碱价格持续增长。
因此,$三友化工(600409.SH)$、$山东海化(000822.SZ)$等相关上市公司,纯碱业绩经历2020年的下滑之后,2021年大幅增长,甚至创新高。
然而,2021年,金晶科技的纯碱业务却没有特别亮眼表现,个中实力大家可以自行体会。
另外,放在行业中,2021年产能大于100万吨的有十多家,最高的接近400万吨/年,金晶科技的产能据行业中游,总之整体表现中规中矩。
目前来看,这一板块不是金晶科技业务重点,收入依赖行业景气度变化。
加总浮法玻璃、纯碱两个板块之后,金晶科技的营业收入虽有波动,但上市以来的整体表现还算可以。
同时期的利润,可就大相径庭了。两大板块的毛利率波动,都体现在了归母净利润上,2002-2020年期间基本可以形容为原地踏步。
2021年,受益于玻璃行业的高景气度,金晶科技的业绩创历史新高,实现营业收入69.22亿元,同比大增41.72%,实现归母净利润13.07亿元,是2020年的近乎三倍。
2022年上半年,金晶科技实现营业收入37.26亿元,同比增长11.40%,实现归母净利润3.65亿元,同比下滑53.34%,其中有地产波动的影响,也有同比基数过高的原因。
自2002年上市以来已有10年光阴,金晶科技共募集了32.18亿元,共分红7.86亿元,整体不算高。
实控人丁茂良、董监高至今没有减持记录,控股股东山东金晶节能玻璃有限公司质押了手中41.89%股份。
经营方面,金晶科技未有过大额并购、大额减值,业务拓展基本围绕自身主业。
种种迹象表明,金晶科技并不是一家差公司。
但种种迹象也表明,金晶科技距离成为一家好公司,还差很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