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野生的交易员与学院派的价值投资人)
其实那么长时间以来,个人都觉得很多人对自己定位有问题,各方面明明处于野生交易员的地位,却有着学院派价值投资人的思维。
时间退回到1800多年前,你不想以卖草鞋平平庸庸的度过余生,想在乱世中成就一番事业,但是只有两个好兄弟辅助,与砸锅卖铁募集来的300乡勇,这家底简直不值一提。
那么每场战斗,每份可用的资源,你都会仔细的权衡得失,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通过实战学习成长。如若不这样的话,估计连草鞋都没得卖了。
而这时有位大佬,四世三公,受过“学院派”的正统教育,兵力、钱粮、谋士要多少有多少。
那么一切对他而言就是个抽象的数字罢了。成功可以标榜自己英明神武,而败了,心里不爽,把之前对自己说三道四的谋臣砍了就完事了。
读过三国的朋友肯定一眼就能看出来,这里描述的就是刘备与袁绍,而“野生”的交易员与“学院派”的价值投资人,其实就是他们间的差别。
野生交易员资源太有限,赚固然可以带来喜悦,但亏的每一分钱也是自己的真金白银。
这其实是一种市场的自我进化过滤机制,必须做好每个决策,在学习、成长、适应中不断迭代,否则就会被淘汰。野生交易员的成长,往往是痛苦的,直视真实的市场,否定过去自我的。
而学院派”的投资人,用来投资/投机的钱往往不是自己的,靠的是“四世三公”的金字招牌,他们要做的不是跟市场搏击,而是让自己的策略尽量长时间不要被市场证伪。
这样的反馈机制下,成长就意味着“变”,那样就是在否定过去的自己,之前的人设可能就要塌了。所以成长往往作用是负面的,把价值投资像宗教信仰一样不质疑,对于这部分人而言才是最佳的选择。
而市场上最惨的人是,明明只能跟刘备一样当个野生交易员,却满脑子想着去学袁绍当“学院派”的价值投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