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聊聊牧原上市以来定增的那些事)
01
牧原2014年1月登陆中小板,然后半年就开始亏损。按牧原2014年年报披露的说明,2014年是“最惨烈的猪周期”。
接着是2015年的股灾。
2015年,牧原开始上市以后第一次融资:以定向增发的方式搞第一次员工持股计划。
从2015年的股灾到2016年头的熔断,整个资本市场惨烈无比,保命都来不及,谁还去玩定增?一个传统的不能再传统的养猪行业,一个上市才一年多的不起眼养猪企业想通过这个市场融资,门都没有。
于是牧原只有自己搞。
2015年搞完,2017年继续搞,第二次员工持股计划。
2017年的定增可以说是一个经典的教科书式的资本运作:通过股权质押发行可交换债券,然后认购定增股份。
2019年的定增是股权激励计划,还是面对员工。
三次定增给市场留下了老秦喜欢“吃独食”的深刻印象。
2017年第二次定增方案出来的时候,有投资者咨询公司为什么没有引进外部资本?公司也很无奈:谁看的上一个养猪的?
于是包括此次四次定增,都是“吃独食”。
上市公司定增后坑了增发对象的举不胜举,由此定增也被冠上了“圈钱”的恶名。大凡有定增的公司都被市场唾弃。
但是牧原是“吃独食”,要坑也是自家员工,然而噢,三次针对员工的定增,却让员工赚的盆满钵满。
于是呢,“吃独食”变成了老秦“吃相难看”,为什么说老秦“吃相难看”,因为没有带资本玩家玩啊,只晓得肥自己人。
2021年下半年猪价突然跳水,随即股价也跳水,7月融资盘爆仓,股价一路杀到40元下面,为了应对猪周期下行带来的资金紧张,推出第四次定增募集资金。
虽然还是吃独食,但这次市场却骂老秦“吃相难看”,因为公布定增方案后,股价已远远超过定增价格,还没发已大赚。可不是“吃相难看”吗。
02
四次定增,四次吃独食。牧原是在这个市场里唯一存在的。
牧原上市只有一个目的:利用资本市场实现扩张。
可惜资本市场并不待见。
那就自己搞。
钱有了,这几年的发展业绩也有目共睹。
那么股东得到什么回报呢?
定增资金进入权益类的资本公积金,然后通过转赠的方式进入股本。
资本公积金只能用来转赠股本,只有转赠为股份,股东才能享受到股份带来的分红。
要知道你看到的资本公积金就是一堆财务数据,真正的资金已经投入到项目中。项目达产带来利润,利润再分配给股东。
于是就有这样的一条资本路径:定增~转赠~创造更多的利润~分配。
作为长期股东,先获得转赠股份,再获得分红,按年循环。
不要把转赠股份和送股混为一谈。送股本身就是分红的一种方式,和送现金是一样的。
即拿股份又分红,这叫吃了粽子还蘸糖。
这样的公司,几年前就说过,两市独此一家。
我曾经做过推算:牧原第一轮养殖扩张完毕后,其总股本将突破100亿股。
那时你觉得股价应该在多少?
眼下还远远没到头,所以我要股份。
$牧原股份(SZ002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