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媒体广场 - 雪球 - 正文

我们为什么学不好巴菲特?

来源:雪球 作者:庶人哑士 2022-09-17 13:46:25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我们为什么学不好巴菲特?)

血雨腥风的一周终于结束了。本周上证指数下跌4.16%,深证成指下跌5.19%,创业板指数下跌7.10%。

这个跌幅放在整个A股历史,一点也不可怕。可怕的是“这次不一样”的原因:

拜登先后签署了芯片、生物制药、新能源三部法案;鲍威尔又要加息了;人民币汇率又破7了;疫情按下葫芦浮起瓢,海南封了,成都封了;各个地方政府全部都财政赤字了,有些地方连公交车都开不起了......

每次都不一样,每次好像又都差不多。

我问了自己一连串问题:我该关注这些吗?当然该。我看得懂吗?也不是都看不懂。我能够预测吗?预测不了。我能用它们来指导投资决策吗?怕是不能。

那这种时候该干啥呢?

现在是对投资体系的极端压力测试,也是投资原则的试金石。刚好可以回顾和总结一下,看自己的投资体系还有哪些漏洞,有什么可以改进的。

我运气好,一开始投资就模仿和学习巴菲特,一学就是好几年。虽然没怎么赚到大钱,但在这个七亏两平一赚的市场里,还是超越了90%的人。

现在回过头来看,这套体系中绝大部分是值得坚持的,少部分是需要改进的--之前的理解不到位,现在通过自己的实践,理解更深刻了。

值得坚持的有很多,比如要坚守能力圈,买简单易懂、变化少的公司;要买真赚钱、赚真钱的公司;坚守安全边际,不要出价过高;坚持基于基本面分析的股东视角;远离杠杆,确保资金来源的长期性。

这些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也是让我成为那10%幸运儿的秘诀。“机器没坏就别去修它”,做得好的,继续保持就行了。做得不好的,是我们学不好巴菲特的重要原因,值得好好聊。

结合自己的经历,我总结了我们学不好巴菲特的原因:没有学全,没有理解背后的约束条件,就有逻辑缺环,无法形成投资体系的闭环。投资这件事很残酷,无法闭环就很可能赚不到钱,甚至亏钱。 

一、几种常见的逻辑缺环。

1. 能力圈不是让我们画地为牢。

能力圈应该是这样的:只有我们自己真正懂的,才能买;只要我们自己真正懂的,就能买。

简单的一句话,可以拆成三个要素:只、自己、真正懂。这三个要素,三位一体、缺一不可:

a. 【只】,有两层意思:让我们千万不要有侥幸心理,无论圈外的世界有多精彩,都千万不要出圈。这好理解,但很多人却简单的理解为:只能投巴菲特买过的行业,比如说消费、银行、保险等,陷入类似“两个凡是”的原教旨主义错误。所以,另一层意思是:只要我们自己能够真正懂,就能买,跟巴菲特有没有买过没关系。

b. 【自己】,也有两层意思:不是别人懂,不管这个别人是巴菲特、芒格,还是雪球上面的大V,或者是身边的朋友。他们再懂都与我无关,只有我自己真正懂了的公司才能买。相反的,不管别人多不看好,只要我们自己真正懂了,那就可以买。

c. 【真正懂】,说的是投资是一件很残酷的事情,没人在乎你是真懂还是装懂,但是账户市值会告诉我们答案。我们一定要对自己诚实,不能狠起来连自己都骗。至于什么是真正懂,它不是非零即一、黑白分明的,是一个定性标准,大概可以总结为:不懂不投,懂一点儿就投一点儿,懂得多就投得多。这跟第三点也是匹配的。

2. 巴菲特的投资风格与资金久期要匹配。

巴菲特为什么敢无视股价波动?为什么敢越跌越兴奋,越跌越买?除了买的公司在他的能力圈内之外,还有一个特别重要却经常被人忽视的要素:他的资金久期很长。

无论是刚开始拿个人资金做投资,还是成立合伙人公司之后,他用来投资的钱,都是短期内用不到的。后来,为了解决资金来源长期性的问题,他甘愿放弃合伙人的提成,主动把公司转变为股份公司。

这一决策虽然损失了巨额的提成收入,但把资金来源变成了永久性的。没有这个决策,他在合伙公司的股份会越来越高,但合伙公司的规模做不到现在这么大,他个人财富总额也会低于现在。

短期资金不能用于长期投资,这一点是被很多人都忽视了的。我在一段时间内也是如此,甚至现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如此--倒不是说短期内就要用到这个钱,而是给家庭留有的流动资金金额偏小,一旦有点什么突发情况,就很难做到完全不被动卖出股票。

更进一步说,很多人的资金久期都无法匹配巴菲特的投资风格。尤其是在最近这动荡不安的两三年里,很多计划内原本高度确定的现金流来源,都变得不那么确定了。

要学巴菲特就得学全乎了,只拿久期足够长的那一部分资金来做巴菲特一样的长期投资(大多数人都有这么一笔钱,只是多少不同)。剩下的短久期的资金,可以用来放在流动性和波动小更低的投资上,方便用时可以无本金损失的兑现,比如货币资金、债类基金等。

当然,如果你艺高人胆大,还能克服人格分裂,用来做一些不那么纯粹的短期股票投资也未尝不可。我最近就在拿很小的比例来做这方面的尝试,但我胆子小,选择的是下有分红保底的$格力电器(SZ000651)$ ,攻守兼备。

3. 投资仓位与对公司理解程度要匹配。

这是很多巴菲特信徒(或者是自称信徒)最容易犯的另一个错误。很多自称价投的人,居然全仓甚至加杠杆买入恒大、融创、银行。在其他很多公司中,也不乏全仓和加杠杆者。

当然,这当中不排除对公司的理解已臻化境的绝世高手,但我相信绝大多数都是披着伪价投外衣的赌徒而已。

印象中,巴菲特除了早期合伙人时代,在美国运通上面投入了约40%的仓位以外,没有哪家单一公司仓位占比有这么高了。现在大家喜欢拿来说的苹果占伯克希尔股票持仓超过多少的说法,其实是不准确的。现在的伯克希尔已经是一个多元化的商业帝国了,苹果占其总资产的比例是较低的。

巴菲特当时对美国运通40%的重仓,是建立在对公司深刻理解的基础之上的。我们来看看那时候的巴菲特是什么状态:

五六岁就开始做生意,十一岁开始买人生中第一只股票;

19岁就读到了《聪明的投资者》,打开了投资结界;

20岁就师从华尔街教父学习投资,并成为一生中格雷厄姆最得意的门生;

21岁就以格雷厄姆弟子的身份拜访了洛里默·戴维斯,彻底理解了保险公司的业务;

24岁加入格雷厄姆-纽曼公司跟着老师学投资实战,收益惊人;

26岁回到老家成立自己的投资合伙公司,先后有登普斯特农具公司、桑伯恩地图公司等成功案例,并担任了被投资公司董事长;

1963年,33岁的巴菲特开始买入美国运通时,他的合伙基金从1957年~1962年每年的收益率分别为10.4%、40.9%、25.9%、22.8%、45.9%、13.9%,年化回报25.9%。

这么一位股龄20余年、师从华尔街教父、被教父钦点为接班人、公开业绩年化收益率25.9%的大佬,他对一家公司的理解深度,比起我等凡夫俗子来说,是更深还是更浅?他尚且只敢给到40%的仓位上限,我们哪来的自信全仓甚至加杠杆啊?

鉴于我与巴菲特对于公司理解深度的天壤之别,我后续会逐渐降低单只个股的持仓比例至原则上不超20%,最高不超30%以内。当然,这个降低个股比例的做法,需要匹配更多“真正懂”的公司。

我之前之所以把银行的持股比例拉得很高,后来又把$东阿阿胶(SZ000423)$ 的比例拉到40%,是因为我认为自己真正懂的公司就这么几家,不懂的不敢买。

这么一调整之后,在企业分析方面需要更勤奋一些了。

二、其他需要改进的地方

除了上面这些之外,还有其他几点需要提升的。这些跟学习巴菲特本身关系不那么密切,是我个人做得没那么好、需要改进的。

1. 价值投资不等于长期持有。

这个可能有不少人有不同的理解,但是巴菲特在可口可乐投资案例上已经反省过了,我觉得这没有太多可讨论的,只是需要更加彻底的贯彻执行。

低买高卖本身就是所有投资的获利方式之一,虽然它听上去和趋势投资的高抛低吸没什么区别,但实际上二者的依据截然不同:前者是依据内在价值做判断,后者是依据涨跌趋势做判断。

2. 一定要坚持投资的纪律性。

这个貌似巴菲特从来没有很明确的提出过,但是却一直是这么做的,比如不加杠杆、不要出圈、不要出价过高等等。不过,我这里想说的是更具体的纪律性:要按提前分配好的比例管理个股仓位,要按照计划好的价格买卖,不要事到临头又临时调整。

投资是由一系列要素构成的系统工程,机械执行的纪律性也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如果这个计划不合理,那也应该事先就调整好,而不是事到临头再灵活应对。这样做大概率不是什么灵活应对,而是会被市场情绪牵着鼻子走。

我之前本来一直给单只个股的最高仓位都是40%,但年初的时候因为中药股有了一波行情,觉得是个好机会,就把东阿阿胶的仓位加到超过了40%,结局自然是啪啪打脸。几乎每一次当我想要突破纪律、灵活应变的投机一把时,市场都会打我脸。

3. 好的猎物出现时,一定要果断。

我喜欢追求高确定性,这是天生的性格使然。这个特质的另一面,就是不够果断,在重大决策的时候显得有些犹豫。而目前来看,两次果断出击都收得了不错的效果,一次是分众,一次是格力。

$分众传媒(SZ002027)$ 我是在2020年4月份年报和一季报出来之后,股价暴跌至4块出头果断卖掉部分招行买入的,后面的结局就是最高涨到了13.19元。我陆陆续续在高位减掉一部分之后,这还是迄今为止我盈利最多的一笔投资。

格力是今年半年报出来之前,卖掉了兴业加仓的,后来在半年报出来之后,又卖了部分阿胶加了一些。这笔投资到现在的时间还比较短,不能过早下结论,但是我还是很有信心的--7%以上的股息率对格力的股价形成了很强的支撑,在这么不确定的大环境下,业务的高确定性+高股息率+低有息负债率是很有吸引力的。

目前比较遗憾的,还是没有在半年报之前卖掉部分阿胶买入格力,还是犹豫的性格使然。以后像这样逻辑自洽的确定性机会出现时,还是需要更加果断的出手。

三、总结

由格雷厄姆开创、巴菲特发扬光大的价值投资,是人类历史上唯一被无数后来者反复证明过确实有效的投资方式。对于这种投资方式,我一开始是怀着朝圣般虔诚,机械、印随式的模仿和学习。我的态度一直是“既然知道轮子最好的形状就是圆形,那就别再尝试去发明一个方形的了。”

这次总结复盘之后,我的态度变成了:巴菲特虽然定义了轮子的最好形状,但他并没有说我们不能改变轮子的尺寸和轮台上的花纹。虽然他开着一辆配有255/35/R20轮子的法拉利,在投资的高速公里上风驰电掣了70余年。但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分辨清楚我们开的什么样的车,跑在什么样的路上的前提下,做出自己的决定:

如果确实是跟他一样的车和路,那就沿用他的轮子;如果车和路都不一样了,我们要么放弃,等待同样的车和路出现,要么适当调整轮胎的尺寸和花纹。前者安全,但约束条件多;后者有一定风险,但适应性强。萝卜青菜,各取所爱。

但是,最重要的有两点:一是一定要弄清楚约束条件,千万不要开着法拉利去越野,去走原本属于牧马人的路;二是千万不要再试着去改变轮子的形状。

@今日话题 @雪球创作者中心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东阿阿胶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