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腾讯青少年科学小会举办,5位科学家分享探日探火等最新突破)
蓝鲸TMT频道9月20日讯,2022全国科技活动周轮值主场活动“科学向未来”——腾讯青少年科学小会日前举行,为庆祝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30周年,活动聚焦“大航天”, 从“探日”“探月”工程突破,到“黑洞”“暗物质”天体现象,从“祝融号”探测器到“羲和”“慧眼”卫星等大国重器,五位科学家系统展示了我国航天重大工程和天文观测两大领域的前沿进展。
自去年10月我国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发射至今,仅一年时间其探测成果就创下了五个国际“首次”。国家“高分”专项工程总师赵坚介绍道:“‘羲和’这位摄影大师,首次实现了在太空给太阳做‘CT扫描’,科学家可以通过扫描到的光谱信息,分析太阳爆发的前兆特征、能量释放和传输过程等。”
月球及火星探测器副总设计师贾阳讲述了“祝融号”火星车着陆火星,一路向南的“探火”故事。分享“祝融号”的印章“额头”、“中”字车辙等独特符号的设计巧思,引导青少年体悟中国五千年文明智慧。
“暗物质探测时代”开拓者常进分享了“悟空号”卫星的领先水平和近7年的探测,它是目前全球观测范围最宽、能量分辨率最优的空间高能粒子探测器。2017年以来,“悟空号”在电子、质子和氦核宇宙线测量方面取得了领先成果。现在,它处于二次延寿运行阶段,仍保持着良好的探测状态,继续揭秘宇宙中的暗物质。
今年5月12日,中科院上海天文台与全球多地同时发布了首张银心黑洞的照片。这个距离地球最近的超大质量黑洞,与三年前人类发现的首个黑洞——M87中央黑洞,拍出的照片都是“甜甜圈”的样子。中科院上海天文台台长沈志强解密了原因,“观测黑洞需要依赖它周围的发光气体,而这些气体发出的光线被黑洞自身强大的引力所弯曲,就会呈现出一个明亮的环状结构。”
对于未来极端宇宙的探测,中科院粒子天体物理重点实验室主任及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双南分享了正在推进的大型国际合作“增强型X射线时变与偏振”空间天文台以及“全变源追踪猎人星座”(CATCH)计划,“基于腾讯游戏AI多智能体强化学习算法,科学家和腾讯工程师正在训练AI智能学习观测天文现象,未来它将辅助我们管理上百个天文卫星所组成的‘卫星星座’,以捕捉更多天文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