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争当中国制造的“标杆” 建设高质量世界级企业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阮润生 2022-09-23 05:00: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争当中国制造的“标杆” 建设高质量世界级企业)

证券时报记者 阮润生

步入2022年,中集集团在麦伯良掌舵下迎来40岁“不惑之年”。作为中国高端制造的代表企业之一,中集集团业务已经从集装箱制造纵横拓展至智慧物流与清洁能源赛道,打造了20项细分行业冠军,是业务遍布120个国家的世界级多元化集团。

1982年,麦伯良作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从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毕业来到改革开放的前沿——蛇口工业区,随后投身建设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中外合资企业之一中集集团。但在1986年中集集团遭遇国际航运市场低谷和残酷裁员。最终,麦伯良与剩余58位骨干决定破釜沉舟,以零散业务打入香港市场,紧跟外部集装市场好转,确保中集集团实现盈利,站稳脚跟。

凭借出色的领导才能,麦伯良1993年正式执掌中集,开启了漫长职业经理人和企业家生涯。麦伯良回顾初心,表示“最终让我下定决心选择中集的原因有两个,其一是不能辜负老领导袁庚的重托,以及中集伙伴的信任;其二是我那时就相信,中集能做成世界级的企业,这才是我的梦想”。

上世纪90年代,中国外贸迅速腾飞,集装箱需求剧增,麦伯良紧抓历史机遇,中集集团出手收购国内同行以及彼时“世界冠军” 韩国现代和进道等国际头部企业,在国际集装箱市场从日、韩向中国转移的浪潮中,成长为全球集装箱制造业龙头企业。同时,中集集团把握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带来的机遇。1993年上市后,在麦伯良领导和股东支持下,中集集团逐步建立起科学规范的股权结构和治理机制,充分发挥职业经理人专业管理优势,以资本运营为手段,以产业发展为目标,着手全球市场的战略整合。

一方面,以物流运输业的品牌优势为基础,中集集团利用对制造业的先进管理经验和国际化运营平台,以海外并购为手段,组建国际化营运的跨国企业架构。另一方面,中集集团以主业集装箱入手,通过不断收购兼并和协同整合,业务版图扩张到半挂车、登机桥等空港设备、天然气存储运输等能源化工设备、食品加工装备、消防装备、钻井平台等海洋工程装备等多个领域,打造20多个细分行业冠军,成长为一个专注于物流及能源行业的关键装备及解决方案的产业集群,并裂变和培育了一批聚焦中集有优势、国家有需求、全球资源可整合的创新创业后备企业。

功不唐捐。在十四五开局之年,中集集团收获了历年最好业绩,实现营收约1637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净利润66.7亿元,亦创下历史新高。其中,集装箱制造业务营收达到660亿元,非集装箱业务接近千亿元,最新2022年半年报业绩也维持了近十年历史高位水平。

在此前接受证券时报专访时,麦伯良谈及对企业家看法,说道:“企业家要志存高远,要有做世界第一的雄心壮志,不是口号;要脚踏实地,就是要务实肯干,要亲力亲为,别太务虚;要真诚做人,对待所有人都是一个真诚的心,不论上级领导,还是普通工人,都真诚对他们好,不要害人。”

麦伯良在践行自己的信念。多元化战略下,中集走出传统航运企业受周期性因素干扰的桎梏,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如今在“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中集集团确定了“拓展新兴产业、聚力高质增长”的主基调,全面迎接增长契机,向“受人尊敬的、高质量的世界级企业”奋进。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中集集团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