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诚实与好奇)
上篇引起了一些争议网页链接,其实我只是记录我当前阶段理解的价值(正如标题所写的),我并不需要价值投资或者其他别的什么头衔,这些条条框框如果有益于我们客观认知世界,我就接受;如果不是,那就只是一种束缚。我认为诚实和好奇这两个品质是高于方法论的,具备这两种品质,不管他执什么方法论或观点,我都乐于交往和探讨。如果不具备这两点,大部分交流只是浪费时间。
实事求是即是诚实的一种体现,而观点是可以随着事实发展和认知迭代而变化的,诚实可以帮助我们以客观的心态去看待事实。所以我不喜欢为观点站队,不会因为你同意我,或者我是否有利益,去否定事实,在投资上我认同的人里不止有价值投资者,也有其他方法论的,共同点是他们知行合一。不同的声音显然对我更有意义。
对事实不诚实,对自己不诚实,都是可悲的。有些人给自己立人设,没有几桶水就要著书立说,至少在投资的道路上,他们刚起步就结束了,金钱利益本身就是囚笼,再给自己加上观点的枷锁,那几乎不可能挣脱。
好奇的人才能解放思想,而不是固步自封,外化的“成功”某种意义是我们内在成长的敌人,要时时刻刻自省,去对抗“成功”带来的认知世界的偏见。把“成功”替换为“权力”,这段话一样适用。在证券投资上,好奇心尤其重要,大的机会大都来自新需求的出现,这需要我们时刻学习,但我们能容纳的观点是有限的,好奇就像流水,它提供新陈代谢,让我们得以继续往前。
马斯克的第一性原理,也是诚实和好奇的外化体现,我们修的是剑心通明,内心纯粹的人才有机会达到。能够心无旁骛的去探索世界,这是一种极大的幸运,随着年龄渐长,这种感受越发强烈,更应该珍惜当下。
推广价值投资对我或别人没有任何好处(我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也不在乎),让不适合价值投资的人按照价值投资做事,那才是误人子弟,心性认知和方法论不匹配,反而会输掉更多,而鼓励诚实和好奇,不管从事什么行业,或者持什么样的方法论,都是有益的。
未来我可能会有很多奇谈怪论,或者自我否定,我并不需要寻求认同,只是如实记录我的思考。比如“我现在理解估值的意义主要是提供赔率,是对未来现金流预期的体现,但大部分时候不决定方向。”估计又有很多“价值投资者”跳脚。
如果十年后,我看到这些记录能够莞尔一笑或面红耳赤,我会很开心,说明我依然在路上。
学无止境。
@不明真相的群众 @管我财 @大道无形我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