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三生国健股价再创历史新低 主业不振转向CDMO能挽救业绩吗)
文|和讯财经 权婷
继9月19日跌破13元后,三生国健股价并未止住下跌趋势。9月26日收盘,三生国健再创历史新低,跌至12.24元,单日跌幅3.7%,总市值约75亿元。
自2020年7月上市以来,三生国健在资本市场的表现并未满足投资者期待,股价震荡中持续下跌。依赖一款16年前就上市的商业化产品,三生国健得以维持业绩的增长,而近年来,在集采、同类产品上市参与竞争双重压力下,三生国健的业绩压力也越来越明显。今年上半年,三生国健更是由盈转亏,净利润亏超700万元。
三生国健也作出新尝试,主动成立上海晟国CDMO品牌,入局CDMO。CDMO能否如愿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也成为投资者的期待。
多重因素影响下 核心产品销售或难以为继
根据三生国健今年半年报数据,上半年营收3.41亿元,同比下滑28.85%,净利润同比下滑132.06%,亏损718.94万元。
三生国健解释称,营业下滑原因系疫情反复以及市场竞争加剧,益赛普(益赛普为三生国健贡献约9成业绩)销量较上年同期降幅较大。具体而言,今年上半年益赛普在国内的销售收入同比减少46%。
除疫情反复影响销售外,益赛普所面临的市场竞争也明显加剧。截至目前,我国上市的自身免疫疾病领域主要TNF-α单抗产品已有十余种,同时还有多款生物类似药处于研发阶段。
近年来,益赛普的市占率也有明显的下滑。按销售额计算,2020年,益赛普在国内的市占率约45.5%;2021年,市占率降至29.5%;今年上半年,益赛普市占率进一步下降至28.2%。
此外,集采对益赛普的影响也将逐渐显现。今年3月,益赛普以127元/支价格作为拟备选产品中标广东联盟集采名单,预计今年下半年正式实施。
益赛普中标价格降幅高达60%,而在日渐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三生国健未来并不排除“价格战”以维持市占率的可能性。
梳理三生国健年报数据,和讯财经还发现,三生国健或许在缩减销售团队规模。2020年,三生国健销售人员697人,较2019年增加56人;2021年,销售人员数量减少至431人,较2020年减少比例高达38.16%。
入局CDMO 新的利润增长点前景不明
在2021年报中,三生国健披露了2022年的工作规划,将CDMO业务作为重要方向之一。三生国健表示,要改变过去CDMO业务被冻接单的状态,全面升级为由上海晟国作为独立的CDMO运营平台。
为发展CDMO业务,三生国健在目前4万升产能的基础上还大规模投建新产能,包括上海张江基地和苏州基地。上海基地包含三个独立的1000升生产线和一条独立的灌装线。
2017年-2019年,三生国健CDMO业务收入分别为813.49万元、1100.38万元和1199.63万元。
2021年,三生国健并未向披露CDMO业务具体的营收情况。但从其母公司三生制药数据可以推算出,三生国健目前的CDMO业务规模仍较为有限。2021年上半年,三生制药CDMO业务收入4005万元,同比增长9.4%。而三生制药的CDMO业务主要由德生生物、三生国健、意大利Sirton、广东松山湖产业园等共同构成。
更为核心的问题是,三生国健如何解决IP问题。药明生物CEO陈智胜认为药企做CDMO难以成功,原因在于:利益冲突、知识产权保护、药企和CDMO企业做事的思维方式差异。
一位熟悉CXO行业的业内人士告诉和讯财经,IP是CDMO业务的核心所在,Biotech企业或许有能力、有产能能够开展CDMO业务,但Biotech自身有不少研发管线,同一套人员班子操作下,如何保证公司管线和客户委托业务互相独立、并取得客户信任,是难点所在。
上述人士进一步指出,Biotech的生产线原意是专门服务于公司产品,而承接CDMO业务所需的生产线及各种设备与原有的生产线和设备都存在差别,这部分的改造不仅需要企业增加投入成本,也需要时间。
此外,客户选择CXO公司,品牌也是重要考量因素之一,而相较于早已形成品牌的CXO公司,Biotech的品牌效应还相对较弱。
上市即高光 年内累计跌幅32.51%
作为一家少有的已有商业化产品的创新药企业,三生国健在上市之初,颇被资本市场看好。上市首日(2020年7月22日),开盘报44元,收报54.1元。上市第二个交易日,三生国健盘中创下历史最高点57.52元,此后股价一路走低。
9月26日,三生国健收报12.24元,创下历史新低。9月27日,三生国健股价略有回升,收报12.52元,单日涨幅2.29%。今年年初至9月27日收盘,三生国健累计跌幅已达3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