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农药制剂行业现状分析与三大研究逻辑!农心科技:就别蹭“战争概念”了,俄乌局势影响甚微,境外收入最高仅2%

来源:市值风云app 作者:罗兰 2022-10-12 09:31:12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农药制剂行业现状分析与三大研究逻辑!农心科技:就别蹭“战争概念”了,俄乌局势影响甚微,境外收入最高仅2%)

一、农药制剂行业的三大研究逻辑

当前全球经济面临衰退的风险,宏观经济的下行压力加大。基于这个前提,有哪些行业需求受到的影响可能会比较小呢?

今天风云君要讲讲农药板块里面的一只股票——$农心科技(001231.SZ)$,一家农药制剂企业。

在分析公司之前,先梳理一下农药行业整体的研究逻辑。

风云君把农药制剂行业的整体研究分为三个层次:基础性逻辑,一般性逻辑,以及突发性人为逻辑。

(来源:风云君归纳整理)

1、基础性逻辑:典型的弱周期性行业

害虫、病菌以及杂草,是危害农作物健康生长的三大重要因素。

农药是最为常见,也是最为经济的防治手段。农药制剂不仅可以杀灭目标农作物身上的害虫与病菌,还可以抑制田间杂草的生长。

风云君之所以会注意到农药板块,其中一个因素就是这个行业的弱周期性。

农药制剂品是农业生产必不可少的生产资料,是农业应用的必需品之一。正所谓民以食为天,不管经济形势如何变化,人总要吃饭,要吃饭,就要种植农作物,就会产生对农药制剂的需求。

因此,农药行业的一个特点就是受宏观经济的影响较小,需求弹性小。弱周期性是农药行业最基本的特点,也是最基本的研究逻辑。

2、一般性逻辑:短期看灾害与季节,长期看气候与人口

既然农药行业受经济环境的影响较小,那么行业景气度(行业的供需关系)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

这就涉及到农药行业的一般性逻辑。

影响农药市场供需关系的因素可以分为短期和长期。

首先是短期。一般而言,大规模的病虫害肯定会严重干扰农作物的生长。在这种情况下,会刺激对农药制剂的需求。

需要强调的是,自然灾害对农药需求的影响究竟是正面还是负面,是不能完全确定的。

以洪涝为例。一方面,洪涝爆发的前期,会导致农作物的减产,进一步削弱农药市场的有效需求;另一方面,洪涝也可以刺激农药的用量。

道理也很简单,洪涝结束之后,农民对农作物会进行抢种、补种,对农药的需求会显著回升。

从历史上看,大涝之年也是病虫害大面积发作之年。洪涝之后,病虫害更容易爆发。前期抑制的农药需求会暴发出来,直接刺激农药市场。

综上,自然灾害对农药行业的影响不能一概而论,要看具体的灾害是什么,以及灾害之后的情况。

另一个短期因素就是季节。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下游的季节性直接导致农药制剂的需求也呈现季节性特征。

以中国为例。中国的农药使用,一般高峰期集中在3-9月。既然市场需求是在3月开始迅速上升,那么农药制剂企业会提前准备,比如,在当年的10-12月提前生产备货,以应对次年3月的春耕。

(来源:农心科技招股说明书)

除了短期因素,还有一些长期因素也会扰动农药行业的发展。

最典型的长期因素就是气候和人口的变化。和自然灾害一样,气候对农药行业的影响比较复杂,很难一概而论。

至于人口方面,理论上人口增长会带动粮食需求上升,从而刺激农药市场的需求。

3、突发性人为逻辑:政策与地缘政治冲突

一般性逻辑只考虑自然状态下影响农药市场供需平衡的因素。但在现实世界中,还有一些非自然的、人为的突发性事件,也会对整个产业链造成扰动。

风云君将这些因素统统归为突发性人为逻辑,比如产业政策,再比如今年乌克兰与俄罗斯的地缘政治冲突所引发的粮食与能源危机。

本小节重点讨论的是政策对农药行业的影响。至于乌俄战争的影响,会在下文聊农心科技的基本面的时候,再具体分析。

前文说过,农药的需求弹性比较小。这意味着产业政策一般不会从需求端影响农药市场,而是从供给端改变行业的供需关系。

农药的下游虽然是农业,但农药本身不属农业,而属化工行业,而且还是那种精细化程度很高的化工行业。

化工行业通常具有高污染的特点,不符合当下搞环保的趋势,因此常常会面临政策风险。尤其是农药这种特殊产品,一旦产品质量出了问题,可能会造成生态环境的污染,甚至危害国家的粮食安全。所以农药行业面临的监管是比较严格的。

2013年以来,中国农药市场的整体规模变化并不大,无论是下降还是上升,幅度都不大,确实是弱周期性。而其他亚太国家的农药市场也基本符合这个特点。


(来源:《世界农药》第2期)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中国的农药产量在2014、2015年以后出现大幅度的下跌。由于行业的需求端相对比较平静,所以产量的下降并非是因为市场需求的萎缩,供给端的变化才是引发产量下跌的导火索。


(来源:《世界农药》第2期)

而供给端的变化,除了产能本身存在过剩,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的产业政策。国内对农药行业的监管,其本质就是供给侧改革:把落后的产能直接淘汰掉,把不符合生产要求的工厂直接关停;针对农药的生产和经营,直接实施登记许可制度。

供给侧改革之后,农药行业实际上蜕变成了一个带有牌照属性的行业。有牌照,就可以生产,就有产能,没有牌照,就不能生产。

(来源:农心科技招股说明书)

随着监管政策的变动,一批农药企业肯定会死掉,行业利润最终只会流向活下来的企业。

历史经验一再表明,分析农药企业,产业政策一定要考虑在内。

二、谁控制了原药,谁就控制了农药产业

说完了行业的研究逻辑,再说说农药行业的竞争格局。

农药一般分为原药和农药制剂。

原药是农药活性成分,是不可被直接施用于农作物的,只有制剂才可以。原药主要通过化学方式合成而得,其上游是中间体,再上游就是化工原料之类的石油化工行业;

制剂就是在原药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配方加工复配而得。

原药和制剂分属产业链的上下游,原药行业的门槛远超制剂。

原药的门槛高,体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是本身的技术门槛高。原药的生产对研发能力、生产工艺的要求较高,前期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

其二就是资金壁垒高。原药的生产需要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入。

总之,原药行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同时也是资本密集型行业。产业链的大部分利润都集中在原药研发类,尤其是创新型(非仿制型)原药研发类的企业身上。

谁控制了原药,谁就能控制整个农药产业。

目前在原药这一关键环节,几乎被跨国农化巨头所垄断,这些巨头实施的经营战略可以简单概括为:两个垄断。

第一个垄断是产业的纵向垄断。巨头们的首要目标是掌控行业利润的大头,夺取利润水平较高的原药领域,然后逐步往原药的上游(中间体)和下游业务(制剂)进行拓展。由此形成了“中间体—原药—制剂”一体化的经营模式。

第二个垄断是产业的横向垄断。完成了纵向发展阶段之后,巨头们开始相互之间进行合并重组。本来农化巨头的数量就少,行业并购导致整个市场的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于是,巨头变成了寡头。

其中,拜耳收购了孟山都,先正达整合了扬农化工、安道麦,巴斯夫收购了拜耳的部分业务,科迪华由陶氏和杜邦的部分业务合并而成。(备注:先正达已经被中国央企收购。详细研报请下载市值风云APP搜索“先正达“。)

(来源:风云君归纳整理)

基于以上两个垄断,现在的制剂领域也基本由少数寡头主导:2019年全球农药制剂50%以上的市场份额由上述的四个跨国寡头瓜分。

(来源:农心科技招股说明书)

和这些寡头不同,国内大多数农药制剂企业整体规模较小,不仅没有雄厚的资本,而且研发能力也不强。

根据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发布的农药制剂百强排行榜,2020年$诺普信(002215.SZ)$以27.84亿元的销售额位居榜首,年销售额在10亿元以上的企业仅有8家,集中度非常低。

而农心科技只位于中国农药制剂销售百强榜的第21名,体量就更小了。

(来源:农心科技招股说明书)

和跨国巨头相比,国内农药企业还有一个明显的不同,就是各搞各的。

搞原药的,不搞制剂,搞制剂的,不搞原药。原药企业与制剂企业相互独立发展,各自着眼于单一的环节。

这个特点在企业发展的早期尤为明显。

比如农心科技就是一家制剂企业,不搞原药。按行业规律,“原药+制剂”一体化发展应该是个趋势,不过这需要企业具备一定的技术和资本实力。

农心科技不搞原药这个门槛较高的领域;在制剂领域,公司整体的实力也不如那些跨国巨头。

所以与巨头展开竞争,显然不是农心科技现阶段主要的分析逻辑。

三、“大炮一响,黄金万两”的逻辑彻底被证伪

有了行业研究逻辑,有了行业竞争格局,再聊农心科技的基本面就比较容易了。

农心科技的制剂产品包括三类: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公司7成以上的营业收入来自杀虫剂和杀菌剂。

左下图是公司杀虫剂的样品,右下图是杀菌剂的样品。

(来源:农心科技招股说明书)

2018-2021年,农心科技的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基本保持稳步增长。

(来源:Choice数据)

现在有个关键问题:由俄乌战争引发的全球性粮食和能源危机,会不会对公司业绩产生影响?

风云君的观点是不会。

俄乌“特别军事行动”发生在今年2月份,如果对公司业绩产生影响,那2022年半年报里就应该有所体现。但是我们看到,2022年公司上半年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16.86%和7.39%。

这个业绩增速和往年相比,并没有任何惊喜。

(来源:农心科技2022年半年报)

此外,2022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为33.96%和16.65%,均低于2021年的水平。


(来源:Choice数据)

显然,俄乌战争并没有对公司业绩产生很大的影响,“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在这里不适用。

理论上,粮食与能源危机一方面会引发农产品涨价预期,并直接带动农药价格上涨;另一方面,原油价格上涨,会传导至石油化工行业,使原材料成本增加。这也会带动原药和制剂价格的上涨。

只要农药企业有产能,又有订单,很有可能走的就是“量价齐升”的模式,业绩可能会大幅增长。

既然如此,为什么上述逻辑不能应用在农心科技身上呢?

问题的关键在于公司的收入结构分布。

农心科技是一家典型的内销企业,2019-2021年公司境外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只有1%、2%,连5%的比例都不到。

而且公司主要的出口市场既不是美国,更不是欧洲,而是巴基斯坦。国内疫情都比俄乌局势更能影响公司的基本面。

(来源:农心科技招股说明书)

只要国内的粮食和能源没有供应问题,粮食与能源价格没有大幅度波动,那公司就不会受到很大影响。公司的分析框架依然可以沿用前文所讲的三个研究逻辑。

农心科技这个案例正好可以说明,不是所有农药企业都可以发战争财,都可以蹭俄乌战争概念的。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农 产 品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