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钒电池领域再落子!钒钛股份携手大连融科设合资公司,商业化腾飞在即?

来源:和讯财经 作者:南岂珵 2022-10-12 17:19:42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钒电池领域再落子!钒钛股份携手大连融科设合资公司,商业化腾飞在即?)

储能投资和建设大提速的大背景下,钒电池正成为诸多企业布局争夺的重要板块之一。10月11日晚间,钒钛股份发布公告称,近日与大连融科储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连融科”)签署了《合资协议》,共同投资成立四川钒融储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钒融储能”)。

根据钒钛股份发布的公告,双方共同出资3161万元,其中钒钛股份占注册资本的51%,大连融科占注册资本的49%。交易完成后,钒融储能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内,主要业务涵盖全钒液流电池电解液技术研发、加工生产、市场销售、租赁等。

依照计划,钒融储能将于2022年内在攀枝花市建设产能2000立方米/年的电解液产线;2023至2024年,根据钒电池储能市场增长情况,协商投资建设产能60000立方米/年钒电解液。

钒钛股份表示,本次对外投资将探索研究钒电解液定价机制和创新商业模式,推动钒电池储能商业化进程;符合公司产业布局规划和发展战略,有利于提升公司储能领域综合竞争力。

事实上,这并不是钒钛股份第一次布局钒电池领域。钒钛股份作为全球产能最大的钒制品公司,此前就一直托管经营着四川攀研技术有限公司所属的钒电池电解液和钒氮合金试验线。而在本次交易之前,今年9月,钒钛股份抛出22.8亿元的非公开发行预案,项目之一的钒电池电解液产业化自动化及应用研发项目主要就是为了攻关全钒电池技术,期降低钒电池储能成本。

全钒液流电池主要包括电解液、电堆、电控系统三大部分,具有充放电效率高、容量可以随着贮液罐的增加而提高、电解液可以循环使用等优点,适用于大规模、中长时的储能场景。

根据国家发改委及国家能源局2021年7月发布的《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到2025年中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要达到30GW以上。以现有装机规模推算,这意味着4年间有5倍以上的成长空间,复合年均增长率为51%。

不过,看似前景良好的钒电池行业,当前也面临诸多难题。一方面,成本问题是当前钒电池最大的劣势。光大证券(601788)研报显示,钒电池项目投资成本集中在3.8-6元/Wh,是目前锂电池储能电站投资成本的2倍以上,初装成本显著高于后者。

另一方面,当前钒电池规模相对较小,CNESA数据显示,2021年国内液流电池(基本为钒电池)在国内新型储能领域的渗透率仅为0.9%。与此同时,钒电池至今尚未实现产业链化发展。可以预见,不管从现有的业务构成来看,还是从行业后续发展情况来看,钒钛股份都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

不过不容忽视的是,除了钒钛股份之外,钒电池商业化也受到多家A股上市公司关注并进行钒布局。例如,国网英大旗下的武汉南瑞全钒液流电池储能已处于商业化运行前期;三峡能源已于9月在新疆开工建设国内首个GWh级全钒液流储能项目;河钢股份(000709)已建成1000吨/年高纯钒产线、1000吨/年钒电解液产线等。

(责任编辑:黄金海 )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钒钛股份盈利能力良好,未来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