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媒体广场 - 雪球 - 正文

伊利2022Q3:挖护城河与经营杠杆的扰动

来源:雪球 作者:东先生 2022-10-31 02:58:2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伊利2022Q3:挖护城河与经营杠杆的扰动)

营销战略家特劳特在《定位》中曾提出,一个社会期初是产品生产力的竞争,谁能生产更多的产品,谁就有话语权;第二阶段是渠道力的竞争,当产品丰富到一定程度时,谁掌握渠道,谁能触达客户,谁就有话语权;在第三阶段,谁做到产品极度丰富,渠道无孔不入,并通过品牌张力地持续提升,谁就能拥有最终话语权,抢夺用户心智。

按老东浅见,乳业目前正处于第二和第三阶段并行。

我国幅员辽阔,纵深感强,最大的发展特点是“不均衡”。

城乡之间发展不均衡,城市与城市之间、农村与农村之间也发展不均衡,东西南北发展又各不均衡。不均衡的根源之一,在于土地和人口等生产要素流动受限——也是土地流转和户籍制度等改革措施推出的原因。不均衡的背景,使消费行业的阶段常处于多阶段叠加,而非严格遵循特劳特所述的“产品->渠道->品牌”三阶段依次发展。

另一个三阶段理论中未提及:“规模效应”是企业跨过三阶段的关键。

没有规模效应,在初期生产很多产品的企业,如果生产的是形式各异的产品,很难在第二阶段堆叠出渠道优势。没有规模效应,在第二阶段纵有千万个渠道,推的都是乱七八糟的品牌,也就自然难以形成用户心智。

纵然我国乳业仍有奶源国产自给率的问题在,但乳业的产品生产阶段已不成问题,结合上文讨论,乳业的发展阶段和护城河建立的逻辑,更适合用“规模->渠道->品牌”来表达

规模

按Q3和过往数据,从营收来看,伊利约为蒙牛的1.3倍+,光明的近4.5倍,规模优势明显,增速也一直保持领先地位。从细分科目来看,本期财报营业收入的印象为:

①三季度累计营收934亿,同比+10%;单季度303亿,同比+7%;

②液态奶641亿,同比-1%;单季度212亿,同比-5%;规模行业第一;

③奶粉奶制品187亿,同比+60%;单季度66亿,同比+65%;增速行业第一;

④冷饮92亿,同比+33%;单季度20亿,同比+43%;规模行业第一;

分业务来看,公司主要靠奶粉、奶酪和冷饮等新业务驱动增长,液态奶则是基本盘。

尽管有疫情扰动,今年Q1-Q3奶粉及奶制品增速都保持在高位并持续提速,单季增速分别为35%、59%、60%,当然,Q2~Q3的业绩有一季度末并购澳优的贡献,不过伊利内生奶粉也表现强劲(业绩说明会披露,“前三季度公司内生的奶粉业务实现了20%以上的增长”)。冷饮也是表现强势,单季增速分别为33%、31%、33%,巧乐兹在三季度末时已是50亿大单品。这些快速增长的业务本年预计会贡献近400亿,占营收的30%以上。

伊利全年900亿(估)的液奶收入中,经典白奶、金典、安慕希三大单品各是200亿+。液态奶三季度负增长,主要与疫情下金典、安慕希等产品消费场景(送礼、社交等)消失等因素有关。但前三季度伊利的经典白奶都取得了两位数以上的增长,疫情对必选消费影响有限,这个逻辑是成立的。

渠道

规模上的差距,是早期蒙牛和伊利采用不同渠道策略的原因。成立较早,营收规模较大的伊利采用多级深度分销。而蒙牛在早期选择了大商制的路线尝试弯道超车,并且确实在最早阶段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随着时间推移,大商逐渐要求自己利润率,藩镇割据的问题渐渐显现,蒙牛也开始了自己的扁平化和精细化渠道管理改革,但彼时伊利因早期规模而建立起来的渠道优势已成,并延续至今。两家公司公开披露的某些指标,能让我们管中窥豹。

一是直控村级网点。按蒙牛2021年报所述:“截止十二月底,「鎮村通」項目直控的鎮村網點達超60萬家,實現網點、銷量雙增長”。相同的,在伊利2018年报时,表达是:“报告期,公司直控村级网点近60.8万家,较上年提升了14.7%。”。直控村级网点这一指标,伊利自2018至2020年,从60.8万增长至109.6万,伊利的渠道优势已可见一斑。

二是经销商总数。该指标伊利自2019末年开始披露,彼时数据为12304家。按2022第三季度的经营数据报告显示,伊利最新经销商数量为19321家,同比增长33%,近3年复合增长16%。特别是进入22年二季度以来,经销商总数突然提速至30%+以上,这或许与其加大对奶粉等第二增长曲线资源倾斜有一定关系,在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中,管理层提到“在渠道方面,我们还是会继续做下沉,积极布局社区团购、生鲜超市,买奶站等新的渠道来助力行业发展。”

业绩

在前三季度营收增长10%的基础上,营业成本仅增加了8%,毛利持续提升。遗憾的是,公司前三季度销售费用增长22%,使得其归母净利润为81亿,增长1.5%。股价的急剧下挫,与此归母净利润的增速逃不开干系。但老东认为大可不必如此悲观。

究其原因,作为消费类公司,伊利的财务杠杆(负债率)虽不高(50%左右),但由于生意特点,销售费用较为刚性(品牌的持续投入也将带来更大的业绩增长),经营杠杆较高,因此净利润对营收的增长特别敏感。

作为必要成本,在Q1时,销售费用为56亿,同比增长22%;前三季度销售费用合计173亿,同比增长也是22%。而Q1和前三季度的毛利率都是33%~34%。但由于Q1的营收同比增长为13%,前三季度累计营收同比增长为10%;前者净利润的同比增长为24%,远高于前三季度累计的1.5%。如果前三季度营收增长也是13%,大约会增厚26亿营收,对应毛利增加8.84亿(根据毛利率34%计算),那么伊利前三季度累计归母净利润将为88亿(税后),同比增长10%——其他条件不变,营收3%的增速差异,换来了净利润9%的增速差异,经营杠杆的威力,展现的淋漓尽致。因此对于此次净利润失速,大可不必放大悲观,看起来夸张的失速,也有可能将迎来暴增的加速。

值得一提的是,截止三季度,公司的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净利润>1,利润含金量一如既往。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占总资产的比例为2.38%(29.86亿),低于去年同期的2.84%(23.76亿),未看出压货情况。合同负债占总负债的比例为3.69%(46.27亿),低于去年同期的4.99%(41.7亿),能看出经济不景气时,经销商确实打款意愿有些许下降。

这一情况或许在四季度将有所改善,业绩会上,管理层的谈到“进入到四季度之后,经销商信心在持续提升。四季度也有春节备货的拉动,整体来看,在常温液奶恢复的同时,奶粉奶酪这些业务保持快速成长,四季度收入增速较三季度会明显改善,希望达到两位数以上的增长,利润率同比提升,我们依然维持之前承诺全年利润率不下降目标。”

估值

营收方面,老东在此前帖子(伊利股份价值分析)中分析过,无论是从2030追赶全球乳业第一的法国乳业巨头兰特黎斯,还是从伊利本身业务的结构拆分,2025年之前10%左右的营收增速都是可以预期的。按年底近1300亿的营收起算。届时营收保守为1600亿。

归母净利润方面,按管理层Q3业绩会所述,伊利自21年内部提出的争取在2025年底将利润率提升至9%~10%并未变化。这背后是液态奶的高端化,更高净利率的奶粉、奶酪、黄油、水等新业务的加持。届时归母净利润在150~160亿水平。

按无风险利率予以一定折扣得25倍PE(也是过去5年伊利的历史估值中枢),则对应市值近3700~4000亿。当前市值1650亿,三年大概2.3~2.4倍左右。当然,这是建立在对中国经济信心的基础上的。

昨天(10月30日),伊利也宣布拟回购10~20亿元,价格不超46.83元(比10月28日收盘价高出80%)。更重要的是,本次是回购注销,而非回购用于股权激励,实打实提升股东价值。如老东没记错,这应是2015年以来,也是上市以来唯二次,伊利实施回购直接注销。

从宏观经济趋势来看,9月底PMI指数已重回荣枯线,经济景气度持续改善。社融规模,社零数据都表现出弱复苏迹象。宏观企稳后,消费注定回暖的,我们翘首以待吧。

@今日话题 @投资炼金季 $伊利股份(SH600887)$ $蒙牛乳业(02319)$ 

#财报云调研,投资大炼金#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伊利股份盈利能力良好,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