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充分估计外部形势严峻性,做好新一轮稳增长政策储备

来源:金融界 作者:泽平宏观 2022-11-01 07:33:05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充分估计外部形势严峻性,做好新一轮稳增长政策储备)

来源:金融界

作者:泽平宏观

文:任泽平团队

10月制造业PMI为49.2%,前值50.1%;非制造业PMI为48.7%,前值50.6%。

一、充分估计外部形势的严峻性,做好新一轮稳增长的政策储备

我们此前预测的全球经济正开启新一轮深度衰退的判断正在被验证。

10月综合PMI、制造业PMI、以及非制造业PMI指数均放缓,尤其是外需受全球经济衰退影响持续大幅回落其中,新出口订单持续下滑,跟出口相关的制造业生产和需求放缓;房地产销售仍然疲弱、房企现金流仍紧张,并拖累地方财政和基建;建筑业处于较高的景气区间,政策性金融工具等政策措施进一步推动基建项目落地;就业和市场主体仍需呵护,价格指数回升,尤其是原材料价格上涨较快,对企业成本形成压力。

现在世界经济三大周期叠加:中国筑底、美国滞胀、欧洲衰退。外需景气度出现加速下滑迹象,10月美国Markit制造业PMI为49.9%,大幅下滑2.1个百分点;欧元区制造业PMI为46.6%,德国制造业PMI为45.7%,均显著低于荣枯线,连续四个月收缩。

我们维持对未来世界经济的三大判断:第一大判断,欧洲有可能爆发全面经济金融危机,部分新兴市场国家可能也难逃一劫;第二大判断,全球经济正在开启新一轮深度衰退,美国经济也难以幸免独善其身;第三大判断,如果作出科学应对,中国经济有望重新引领全球,关键是新基建、新能源、民营经济重获信心、平台经济发挥创新作用、稳楼市房地产软着陆等。

对外部世界经济形势的严峻性要有充分估计,在外需持续大幅回落的背景下,做好新一轮稳增长、扩大内需的政策储备。当前稳增长优先于防通胀,宽信用优先于宽货币,关键要提振市场主体信心,信心比黄金重要。

做好新一轮稳增长的政策储备,工具箱里的选项有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下达“提前批”专项债,支持基建;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软着陆;平台经济完成专项整改进入常态化监管,部分开“绿灯”,发挥平台经济在拉动就业和创新中的作用;加大对制造业和实体经济的减税力度;减少地方政府对微观主体的过多干预,防止合成谬误,等。

相信如果科学应对,有望把经济推到复苏轨道,中国经济有望重新引领全球。我们有世界上最强大的产业链、有世界上最完善的基础设施、有勤劳智慧的广大人民群众、有富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群体、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举国体制优势、有富有韧性的经济体系。

中国经济在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过程中,做好长短期政策相结合,短期稳增长,长期提高潜在增长率和发展可持续。

相信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各界将不断增强对中国经济前景光明的信心。

具体来看,10月PMI和高频数据呈现以下特点:

1产需两端均放缓,外需持续下滑。制造业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49.6%和48.1%,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7.6%。10月上旬沿海重点枢纽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同比2.5%;八大枢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同比-9.4%。据中国港口协会,因外贸货源不足国际集装箱运价持续回落;9月、10月亚洲到北美欧地停航航次占计划航次比重超20%,其中,美西停航数量最多。

2、建筑业处于高景气区间。政策性金融工具等政策措施推动,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8.2%,回落2.0个百分点;土木工程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60.8%。

3、房地产销售依然疲软。10月前30日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套数同比为-21.5%,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比-22.4%。

4服务业扩张态势放缓,线下经济活动下滑,线上景气度高。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47.0%,较上月下滑1.9个百分点。电信广播电视及卫星传输服务、货币金融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继续高于55.0%;零售、道路运输、航空运输、住宿、餐饮、租赁及商务服务等接触性聚集性服务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回落。

5就业与上月基本持平,中小企业经营需要呵护。10月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48.3%,非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46.1%,分别较上月变动-0.7和-0.5个百分点。中、小型企业收缩,恢复基础不牢,经营承压。

二、产需两端均放缓,外需景气度持续大幅下滑

10月制造业PMI为49.2%,较上月回落0.9个百分点;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49.6%48.1%分别较上月下滑1.9和1.7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PMI为49.4%和49.6%,好于制造业整体,但连续两个月进入收缩区间。

从行业大类看,农副食品加工、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医药、汽车制造等行业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连续两个月位于扩张区间,产需保持增长。

此外,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2.6%,较上月下滑0.8个百分点;采购量指数回落0.9个百分点至49.3%。在调查的21个行业中,有13个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高于临界点,其中农副食品加工、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电气机械器材等行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持续位于58.0%以上较高景气区间,企业对近期市场发展信心相对较强。

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7.6%,略高于上月0.6个百分点。欧美经济持续放缓,外需回落。国际地缘因素、海外经济放缓、以及欧洲部分地区能源供应链受阻,拖累外需持续下滑。10月美国Markit制造业PMI为49.9%,大幅下滑2.1个百分点;欧元区制造业PMI为46.6%,德国制造业PMI为45.7%,连续四个月位于收缩区间。从海外出口看,10月韩国前20天出口同比-5.5%。截至10月28日,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同比-43.2%、-62.8%、-56.4%。

三、价格指数持续回升,企业生产成本承压

10月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为53.3%和48.7%,分别比上月大幅上升7.0和2.6个百分点。主因石油煤炭等大宗商品价格震荡上行。从行业情况看,农副食品加工、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等行业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分别高于60.0%和53.0%,原材料采购价格和产品销售价格同步上涨。

出厂价格和原材料价格指数差值扩大至4.6%,原材料价格震荡,企业利润承压。出厂价格收缩,一定程度反映需求恢复不稳定。截至10月28日,布伦特原油、LME铜、螺纹钢、动力煤、焦煤均价环比3.8%、-1.4%、-1.9%、-16.0%%和3.5%。

主动去库存,10月PMI产成品库存指数48.0%,较9月回升0.7个百分点,但连续六个月位于收缩区间。8月产成品存货同比13.2%,较上月下行0.3个百分点,连续五个月下行。

四、小型企业经营承压,仍需呵护

10月大、中、小型企业PMI分别为50.1%、48.9%和48.2%,较上月下滑1.0、0.8和0.1个百分点。中、小型企业主要经营指标景气收缩加快,仍需政策支持。

具体来看,

1)大型企业生产指数51.3%,较上月下滑2.4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49.6%,下滑1.4个百分点,生产优于需求。新出口订单49.3%,与上月持平。

2)中型企业生产指数48.8%,较上月下滑1.6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变动-2.4个百分点至47.4%。新出口订单指数回升0.7个百分点至44.9%。

3)小型企业生产、新订单指数为47.8%、46.7%,均较上月变动-0.5个百分点,继续位于收缩期间。新出口订单指数回升3.0个百分点至45.3%,恢复基础不稳固,仍需政策支持。

五、基建保持较快势头

10月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48.7%,低于上月1.9个百分点。其中,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7.9%,仍位于高景气区间;新订单指数为42.8%,从业人员为46.1%,分别较上月变动-0.3和-0.5个百分点。

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8.2%,较上月下落2个百分点。分行业看,土木工程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60.8%。从市场需求和劳动力需求看,建筑业新订单指数和从业人员指数分别为48.9%和47.8%,较上月变动-2.9和-0.5个百分点。从价格看,建筑业投入品价格指数、销售价格指数分别为52.3%和49.8%。从市场预期看,企业信心恢复,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64.2%,继续高景气。

资金、项目双重松绑推动落实下,9月基建投资继续表现亮眼。

资金端,盘活专项债与政策性金融工具双重加持。在地方新增专项债券3.47万亿元限额7月末基本发行完毕、1.4万亿元政策性金融工具和盘活5000多亿专项债地方结存限额等政策措施下,撬动银行和资本市场的信贷资金参与基建项目的投资效应可观。

项目端,中央推动地方多批专项债项目和重大项目申报扩容、开工提前。去年9月财政部部署地方报送2022年的专项债券项目,1月财政部会同发改委布置地方补报一批专项债储备项目,两批合计储备7.1万个项目;6月发改委要求地方申报2022年第三批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2022年2月以来多省春季、二季度重大工程集中开工均较往年提前。9月以来,一批新能源基建项目集中开工。

六、服务业放缓,线上、线下分化

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47.0%,较上月下滑1.9个百分点

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出现分化分行业看,零售、道路运输、航空运输、住宿、餐饮、租赁及商务服务等接触性聚集性服务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低位回落;电信广播电视及卫星传输服务、货币金融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继续高于55.0%。

从市场需求看,服务业新订单指数略回升0.1个百分点至为41.7%;业务活动预期为56.7%,较上月回升0.7个百分点,其中,邮政、互联网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等行业均位于60.0%以上高位景气区间 。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