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动力煤的“长协价”)
昨天上午“发改委”发布《2023年电煤中长期合同签订履约工作方案》的通知,要点包括:
1、 签订期限要求一年及以上,鼓励3-5年;
2、 确保26亿吨电煤的任务分解,其中每个煤炭企业的任务量不应低于自有资源量的80%,不低于动力煤资源量的75% ;
3、 签订价格按照“基准价+浮动价”价格机制,其中基准价的定价是“5500大卡动力下水煤675元/吨”。
4、 履约要求加严,体现在季度和年度履约量需要100%、不得以运力为由拒绝履约、停产减产时要通过储备、补交和采购市场煤的方式履约。
可能是因为基准价没有提升,或者是2和4的原因,昨天煤炭企业,尤其是“长协”占比低的企业,股价普遍下跌。而前天,CCTD披露了11月份的5500大卡下水煤的“长协价”由719元上涨到728元,但是股价并没有什么反应,看来大家对于煤炭价格的期待比较高。
没事瞎算了下现货价对长协价格的影响。
首先“长协价”由基准价和浮动价构成,两者的比重各占50%。
基准价是“发改委”在对煤炭企业生产成本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协调煤炭生产企业和煤电企业,经过多轮反复沟通形成的价格。去年一度将基准价订在700元,估计迫于缺电的现实和煤电企业巨额亏损的压力,最终定在675元,并形成670±100元的煤炭合理价格区间。
浮动价则由三个部分构成,分别是“国煤下水动力煤价格指数(NCEI)”、“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BSPI)”和“CCTD秦皇岛动力煤价格指数”,三者在上个月最后一期价格的均值即为浮动价。
NCEI是于2021年12月31日正式发布的指数,第一期价格为750元/吨,其中“非中长期合同”权重不超过28%。
CCTD指数自2004年开始发布,今年10月28日公布了V5.0版本。该指数由环渤海六港的动力煤交易为样本,包含“周现货交易价格”和“年度长协价格”两个部分,权重分别为20%和80%。
BSPI指数计算比较复杂,我的理解是先计算出现货综合价格,其中的长协至少占比70%,然后综合现货价格和长协的权重分别为10%和90%,也即现货的占比最多只有3%。(基于指数编制规则的理解,不一定对,但现货占比肯定不超过10%)。
大致推测本期长协价=337.5+0.415*上期长协价+0.085*现货价 (注:由于规则披露数据不具体,因此公式并不完全精确)
从这个公式来看,基准价和上期长协价的权重超过90%,而现货价格在10%以下。大致推算如果现货价涨到2600元,长协价也只变动不到140元。如果现货价降低并维持在500,长协价只从719降低到679元,且在约3个月后降低到650元,随后下降幅度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只不过真的到了那个时候,煤电厂又会要求降低基准价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