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公司新闻 - 正文

新能源车热管理赛道进入发展黄金期,哪些国产供应商将受益?

来源:市值观察SZGC 2022-11-14 16:22: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新能源车热管理赛道进入发展黄金期,哪些国产供应商将受益?)

     作者:程诺,编辑:小市妹

     热管理系统(TMS)是汽车整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是从整车角度出发,统筹车辆发动机、电池、空调等相关部件及系统,通过热量传递控制温度,解决整车“热”相关问题。

     新能源车热管理系统是从传统燃油车衍生而来,其既保有传统热管理系统内的发动机冷却等系统,又增加了动力电池、电机电控及乘员舱PTC等相关系统,在复杂程度和单车价值量方面远超传统燃油车。

     据开源证券数据,按国内新能源车产销量测算,2021年,国内新能源热管理市场规模约为210亿元左右。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有望达到760亿元左右,行业空间广阔。

     从历年数据来看,在传统燃油车热管理领域,市场主要由日本电装、韩国翰昂、法国法雷奥和德国马勒四大巨头占据,合计市场份额约高达72%。

     当前,伴随着国内新能源车的快速渗透,热管理赛道进入发展黄金期,受益于成本优势、技术迭代及供货稳定性等正向因素影响,国内厂商发展快速。

     1、三花智控

     全球领先的制冷控制元器件和汽车热管理系统控制部件制造商,成立于1994年,当前主营制冷空调电器零部件和汽车零部件两大类业务。

     公司前身为制冷配件厂,以阀类零部件业务起家,后围绕制冷零部件领域,逐步扩大产品种类。

     在制冷空调电器零部件方面,公司主要产品为电磁阀、四通换向阀、电子膨胀阀等,多广泛应用于冰箱、空调、洗碗机和冷链物流等领域。

     据年报,截至2021年,公司电子膨胀阀、四通换向阀和电磁阀等产品市占率均为全球第一,车用热力膨胀阀、截止阀等产品市占率全球领先,主要客户为美的、格力、大金等主流家电企业。

     凭借在制冷空调电器业务的核心优势,公司于2004年前瞻性布局汽车热管理领域,通过一系列海外并购拓展,公司不断丰富产品矩阵,深耕汽车新能源车热管理系统部件研发。

     目前,在汽车热管理零部件领域,公司已覆盖至热泵系统、电池热管理系统、冷却板、电子水泵和电子膨胀阀等领域,基本实现车用热管理核心部件的覆盖,主要产品包括新能源车热管理集成组件、换热器类、阀类、泵类等,且是国内首家将电子膨胀阀应用到新能源汽车上的公司。

     其中,凭借制冷空调电器零部件业务的技术积累,公司突破了车用电子膨胀阀技术壁垒。在该细分领域中,据QY数据显示,公司2020年全球销量市场份额达64%以上,排名行业第一。

     而基于在技术、产品等方面的优势,公司当前在手订单充足,已进入法雷奥、特斯拉、奔驰、宝马、大众、沃尔沃、通用、吉利、比亚迪、上汽等全球大型的整车企业与一级配套商供应链,是多个车型平台的阀类产品独家供应商。

     2、银轮股份

     国内热管理行业龙头,成立于1999年,前身为天台机械厂(创立于1958年,曾在1980年率先在国内试制成功不锈钢板翅式机油冷却器),专注于从事冷媒间的热交换器、汽车空调等热管理产品以及后处理排气系统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发展前期,公司主营业务是传统燃油车热管理业务。2017年,公司定增投资新能源车热管理系统项目,随后,公司业务重点逐渐由商用车向乘用车、新能源领域扩张。

     据官网,公司当前产品可划分为商用车、乘用车、工程机械等多个应用领域,主要为前端冷却模块、变速箱油冷器、发动机油冷器、水冷板、水阀、空调系统、EGR模块等。

     其中,在新能源车热管理领域,公司目前已拥有前端模块、冷媒冷却液集成模块、空调箱、车载电子冷却系统四大模块核心产品,主要为热泵空调系统、PTC 加热器、电子水泵、水冷冷凝器、电池冷却总成、水冷板等,是新能源乘用车热管理行业产品线最丰富的供应商之一。

     据公司2022年战略讨论会所述,公司前端模块及车载冷却电子系统产品当前国内市占率分别为17.1%和28.8%,排名第一位,集成模块市占率为3.5%,排名第三位。

     此外,据2022年中报显示,凭借在传统乘用车热管理领域建立的技术壁垒,公司获得了北美标杆新能源车企的全球芯片液冷产品定点,受到众多行业优质客户的认可。

     目前,公司目前新能源汽车领域客户主要包括保时捷、蔚来、小鹏、比亚迪、宁德时代、长城、吉利、通用、宁德时代、广汽、宇通、长安等。

     3、中鼎股份

     全球领先的非轮胎橡胶制品龙头,正式成立于1992年,主营智能底盘-空气悬挂及电机系统、智能底盘-轻量化、冷却系统、降噪减震底盘系统和密封等业务。

     据官网,公司前身最早成立于1980年,早期主要从事汽车密封件产品的生产销售等业务。2010年后,通过持续的兼并收购,公司业务逐步拓至特种橡胶、热管理系统、流体管路系统等领域。

     在橡胶件配套领域,公司于2011年首次上榜“全球非轮胎橡胶制品50强”;2018-2021年,公司稳居全球非轮胎橡胶制品企业第13名,2021年排名中国非轮胎橡胶企业第一名。

     在热管理系统领域,通过收购全球冷却管路龙头德国TFH,公司积极推进新能源热管理业务。

     据年报,当前,公司已拥有自主专利的creatube独家生产技术工艺以及TPV软管和尼龙管的核心技术,热管理管路产品种类已覆盖至新能源汽车冷却系统、空气充气管、空气进气管、管路总成等多个细分领域,主要包括冷却油管、冷却胶管总成、空调排水管总成和内部冷却水管等。

     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管路系统总成业务,公司目前已是宝马、奥迪、沃尔沃、大众、吉利、理想、小鹏等优质流中高端车型汽车制造商的配套提供商。

     年报显示,截至2022年5月,公司冷却业务共实现营收33亿元,在欧洲细分行业的市占率高达33%,全球市占率达22%,市占率优势显著。

     4、盾安环境

     制冷元器件行业龙头,成立于1987年,专注深耕制冷业务,当前主营制冷阀件、换热器、压力容器等零部件以及特种空调和冷链等设备的研发制造,主要产品可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热管理、家用与商用空调、冷冻冷藏、热泵、核电、通信、轨道交通等多个领域。

     据官网,公司最早于1992-1998年相继步入空调零部件制造、换热器和制冷设备领域,完成空调热管理业务布局;2004年后,通过持续收购和设立子公司的方式,公司业务领域不断拓宽至特种空调、传感器、节能、光伏、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领域,业务实现多元化发展。

     2017年后,围绕制冷主业,公司开始逐步剥离非核心业务,于2020年确立了“家用空调配件、商用空调配件、特种空调设备业务+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的“3+1”战略布局。

     在新能源车热管理领域,依托在制冷领域长达30多年的技术优势和经验,公司相继在热管理关键零部件领域开展布局,现已在热交换器、各类阀件、干燥过滤器、储液器和系统集成等多个领域均有成熟的产品布局,产品种类丰富,且目前所有部件均可实现国产化。

     其中,在大口径阀领域,公司是目前国内唯一可进入该产品量产阶段的企业,具有较强的行业领先技术优势。

     据公司2022年一季报披露,公司当前已切入比亚迪和蔚来、理想、吉利等新能源整车厂商供应链,电子膨胀阀产品已在比亚迪部分车型得到应用。

     5、飞龙股份

     汽车发动机冷却与降排龙头,成立于1952年,主营汽车、摩托车零部件 ( 不含发动机 ) 及其机械产品、新能源电子类产品的研发、加工、制造和销售等服务。

     公司最早于1964年开始生产汽车配件,其主要产品包括排气歧管、机械水泵、机油泵等传统发动机部件,涡轮增压器壳体等发动机节能减排部件,以及电子水泵、电子机油泵、电子真空泵等新能源冷却部件,是国内汽车零部件生产的重要基地。

     深耕零部件供应多年,公司在机械水泵和排气歧管领域龙头地位明显,当前其已具备年产1000只机械水泵、150只电子水泵系列产品、20万只热管理系统系列产品等优秀生产能力。

     2016年,公司成立新能源零部件子公司,业务拓展布局至新能源汽车领域。

     据年报,该子公司拥有专业的热管理模块系统研发团队,主要从事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及其关键零部件的研发,主要产品包括热管理控制阀、燃料电池热管理控制阀、电动车水阀、域控制器、电子执行器、热管理系统集成及各种变型产品等。

     据官网,2019-2021年,公司分别开发出热管理模块系统产品7款、22款和27款,产品种类逐年增加。

     在热管理温控模块领域,得益于近60年深耕零部件研发积累的经验,公司自主研发并掌握了多项核心技术,具备产品控制标定开发能力,可联合主机厂客户开发定制化产品。

     当前,公司热管理模块系统产品已与国内外超30家客户建立合作关系,其中包括大众、一汽、广汽、博世、吉利动力、北汽、合众、宇通客车、长安、松芝、HP等。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END——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中鼎股份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