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消费蛋糕大,吃好靠压箱底的功夫

来源:蓝鲸财经 作者:蓝鲸产经 李振兴 2022-11-23 15:38:51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CIC灼识咨询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餐饮收入为4.7万亿元,消费者通过菜市场、商超、电商等零售渠道购买生鲜、食品的零售额达8.6万亿元,仅消费者端的食品直接消费就突破了十万亿级别。综合来看,舌尖消费是一个巨大、又充满变化与机遇的巨大赛道。

(原标题:舌尖消费蛋糕大,吃好靠压箱底的功夫)

11月10日,CIC灼识咨询“2022年度灼耀热力榜”之舌尖消费赛道解读会直播圆满举行。CIC灼识咨询与温氏投资、黄天鹅、遇见味来以及WiMo葡刻等嘉宾认为,消费者端食品直接消费超十万亿,提供高品质的品牌化企业,并且实现规模化与高效化运营的企业成功的机率更高。

十万亿级市场健康化、品牌化趋势更加明显

会上, CIC灼识咨询经理林莉分享认为,舌尖消费产业链复杂冗长,每一个环节都由数以万计的企业组成,层层创造产值。

上游包括农户、养殖户以及食品生产加工等企业,中游流通环节涵盖了产地、销地各层级的经销商、代理商,还涉及仓储、物流等第三方服务,下游包含餐饮企业、商超及电商等零售渠道,最终触达消费者。

CIC灼识咨询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餐饮收入为4.7万亿元,消费者通过菜市场、商超、电商等零售渠道购买生鲜、食品的零售额达8.6万亿元,仅消费者端的食品直接消费就突破了十万亿级别。综合来看,舌尖消费是一个巨大、又充满变化与机遇的巨大赛道。

舌尖消费十万亿级的大赛道上也出现了不同趋势。好吃、方便是不变的真理,但健康性、品牌化的趋势愈加明显。

在“好吃”层面,舌尖消费市场不断涌现的各类小众味型与复合型口味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在各自相对分散的市场中仍处于快速增长阶段。“便捷”层面,随着工作节奏的加快或受疫情居家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会尝试并选择预制菜和方便速食品,食品行业也朝着便捷的方向不断发展。

在温氏资本投资总监翁伟鹏看来,目前舌尖消费的趋势是以健康为核心。“功能性食品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各类肠道健康食品、助眠食品、体重管理食品受到了消费者的广泛关注;同时,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也更加注重生产工艺的转型升级,切实保障食品安全。”

品牌化也是食品行业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目前,我国很多大品类产品,如鸡蛋等,质量水平参差不齐,品牌化程度有所欠缺,难以满足消费者差异化的需求。

黄天鹅合伙人刘勇认为,企业可以抓住机遇,在大品类下结合多元化的使用场景,开发新的细分品类,孕育新的品牌,建立行业标准,推动大品类产品品牌化和标准化的建设。

在上游原料端,传统畜牧业不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也愈发严重。而借助细胞培养肉这样的先进技术,未来可以在不牺牲环境、不牺牲动物生命的情况下让消费者吃到更好吃的肉。

锻炼内功,才能在大市场中吃到蛋糕

大市场带来的大规模的涌入者。在“红海”中畅游,需要修炼好的内功。“大潮褪去就能看出谁在裸泳”,疫情就是一个不错的试金石和磨刀石。

WiMo葡刻创始人兼CEO唐超认为,面对疫情,企业要从中积极寻找机会与破局点。越是在艰难的时候,越是要向内打磨产品的单位经济模型、与市场的匹配度等,真正为消费者的需求创造价值,构建正向的单位经济模型,实现有效的增长。

翁伟鹏也认为,在这样一个较为特殊的时期下,企业更适合冷静下来,打磨自身能力,修炼内功,夯实基础。我们始终坚信长坡厚雪的理论,在行业发展的过程中,短期内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性,但只要企业能够建设好自己的核心能力,长期来看,必然能穿越周期,实现可持续的良性发展。

刘勇指出,企业要实现“肌肉型”增长,首先要聚焦于品牌化发展,在品类中成为消费者心智的首选,占据品类主导地位,拥有话语权和定价权的护城河。随后,再围绕主导品类,与相关领域协同发展,实现良性增长。

“要建立竞争壁垒,有两个环节必不可少,一是品牌优势,二是供应链优势。所谓品牌优势,即占据品类的代表,成为用户心智的首选。所谓供应链优势,企业可以建立自身的供应链,保证供应链的效率及产品品质的稳定性,形成技术壁垒。”刘勇表示。

对于技术性企业而言,关键的卡脖子技术是核心。CEO陈哲认为,关键的核心技术是构筑研发壁垒。企业注重产品的安全性、稳定性,使产品如一地保证企业想传达的概念。再进行品牌形象的构建与品牌价值的传达,组建自身供应链体系,与不同领域的平台进行强强联合。

能够实现产品迭代创新的核心是人,对此,唐超认为,企业在建立竞争壁垒的同时,也要关注于自身,提升团队的迭代能力。因为只有在应对外部环境有足够的迭代能力的时候,团队才会做出正确的决策,在不断变化的时代中持续生存。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