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实体经济系列|金融支持重点领域,有效提升服务质效

来源:投资者网 作者:汤巾 2022-11-25 07:31:17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赋能实体经济系列|金融支持重点领域,有效提升服务质效)

《投资者网》汤巾

编辑 胡珊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业的立足之本和初心使命。二十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因此,在当前我国全力以赴稳经济大盘的总基调下,汇聚金融机构的力量显然尤为重要。

事实上,为赋能实体经济的稳增长,各大金融机构已然响应国家政策号召,以实际行动担起社会责任,包括支持重点领域,抒困小微企业;推动绿色金融,探路可持续发展;服务三农,助力乡村振兴;健全资本市场建设、促进直接融资等。

在服务实体经济的过程中,一些金融机构还应变克难、磨炼内功,运用科技手段提升质效,谋求业务转型、产品创新和商业模式重塑,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并保持稳健的经营能力。

近期,《投资者网》推出《汇聚金融力量,赋能实体经济》专题,透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具体措施和创新路径,并详解银行、保险、券商、基金等各类金融机构推出的相关举措及取得的实际成效。

浇灌重点领域,支持小微企业

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银行一直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在稳经济大盘的要求下,商业银行积极作为,围绕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持续发力,通过无还本续贷、贷款展期、调整还款方式、降低手续费等形式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中国银监会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同比多增9192亿元,银行保险机构新增债券投资6.6万亿元,同比多增3.3万亿元。6月末,全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55.84万亿元。其中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1.77万亿元,同比增速22.6%,较各项贷款的平均增速高出11.69个百分点。综合融资成本继续下降。

近期,小微企业群体又迎来政策利好。11月14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财政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支持力度的通知》(下称《通知》),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支持力度,深入落实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政策,助力稳住经济大盘。

《通知》明确,对于2022年第四季度到期的、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暂时遇困的小微企业贷款(含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经营性贷款,下同),还本付息日期原则上最长可延至2023年6月30日。延期贷款正常计息,免收罚息。

有专家建议,金融机构在坚持商业可持续和风险总体可控的情况下,可不断完善考核激励和业务流程,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加大对市场主体尤其是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纾困解难力度,更好满足实体经济特别是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和企业的需求。

今年以来,各大银行也纷纷行动起来,提升融资供给能力,扩大有效信贷投放。有统计显示,根据财报信息,六大国有行前三季度合计新增人民币贷款9.53万亿元,基础设施、制造业、普惠小微、战略新兴产业、涉农等领域是信贷投放的重点。

股份制银行也在发力对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例如,广发银行上半年科技贷款、战略新兴产业贷款、绿色信贷分别较年初增长约30%、60%和55%。在助企纾困方面,该行上半年合计减免服务收费超15亿元,为近1600户普惠型小微企业延期还本付息43亿元。此外,其策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超12%。

作为民营银行的代表,亿联银行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分布式架构、智能风体系等金融科技技术广泛应用到产品中,形成了以“生意贷”“亿微贷”“亿企贷”等系列小微贷款产品。针对传统农村金融问题,该行还推出线上农贷产品“亿农贷”,为广大农民带来便捷的融资服务。

丰富产品供给,发挥保险保障功能

在服务实体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保险行业作为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的功能在不断增强。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国内保险公司总资产接近27万亿元。

尤其是在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银保监会也多次强调“保险姓保、回归本源”,引导保险资金更好服务国家战略,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11月8日,银保监会晒出保险资金近十年发展成绩单。数据显示,保险资金通过债券、股票、股权、保险资管产品等方式,为实体经济提供中长期资金支持,资金规模由2012年的4万亿元增加至2022年6月末的21.85万亿元,累计增长4.46倍。

业内人士认为,保险公司一方面要发挥保险保障功能,加大普惠型保险产品供给,积极构筑实体经济的风险管理保障体系;另一方面,还应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服务绿色低碳转型,将大体量、长久期的保险资金投向关键领域。

在服务实体经济上,保险公司也在发挥着自身的资源禀赋。日前,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中国平安先后发布了关于服务实体经济与民生保障的公告,三家上市险企累计投入逾10.2万亿元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和服务国家战略。

中国平安公告显示,截至今年9月末,公司综合运用保险资金、银行信贷及资产管理等金融资源,累计投入逾5.9万亿元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覆盖能源、交通、水利等重大基建项目,护航“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规划。

国华人寿同样积极发挥保险长期资金特点和优势,积极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对半导体、先进制造、绿色金融、医疗健康等国家大力发展的关键产业进行产业布局,参与投资实体企业数百家。

实际上,在盘活基础设施存量资产方面,保险资金也发挥着积极作用。2021年底,银保监会发布通知推动保险资金参与基础设施REITs。今年5月,国务院印发的《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明确,鼓励保险公司等发挥长期资金优势,加大对水利、水运、公路、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项目的支持力度。

作为唯一总部位于横琴粤澳深合区的寿险公司,横琴人寿把各项工作融入到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中去全局谋划和推动。公司重点投资基础资产涉及粤港澳大湾区的公募REITs,大力支持大湾区的建设发展。

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优化资本市场资源配置

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拓宽直接融资渠道、为实体经济注入更多“活水”,这需要券商充分发挥资本市场融资中介功能,畅通科技、资本和实体经济的高水平循环。

来自中国证券业协会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证券行业服务实体经济融资2.7万亿元,引导金融资源流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全行业共服务171家企业实现境内首发上市,融资金额达到3119亿元,同比增长45.78%。其中,在科创板首发上市的“硬科技”企业54家,融资1156亿元;在创业板首发上市的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68家,融资871亿元;在北交所首发上市的“专精特新”创新型中小企业19家,融资28.62亿元。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上市企业家数占全市场的82.46%,融资金额占65.89%。

同时,证券公司承销发行绿色公司债券(含ABS)906亿元,同比增长34.94%;承销发行乡村振兴债券120亿元,同比增长3.52%,为绿色循环经济发展、乡村振兴等注入强劲动力。

一些券商在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更多流向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承担起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枢纽的角色。

例如,长城证券还将“双碳”目标植入公司发展理念,以绿色金融特色业务服务实体经济。

其推出的科创金融智慧生态平台2.0,聚焦“双碳”产业链、供应链、地方政府及金融机构,依托大数据平台、产业知识图谱工具、智能识别及精准协同等核心功能,为科创型中小企业提供以技术赋能为核心的产业综合金融服务。

业内人士认为,券商要不断发挥为实体经济“输血供氧”功能,为企业拓宽融资渠道、优化融资结构,通过股债融资、并购重组等方式全方位满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另外,要发挥“大投行”职责,为企业提供可以贯穿企业生命周期、全产业链的金融服务。

此外,基金行业也是推动我国居民财富增长、服务实体经济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以产品创新为着力点,公募基金可以引导金融资源流向实体经济,特别是流向具备增长潜力的创新产业。

有基金公司认为,作为专业的机构投资者,公募基金管理人具有专业的基本面分析和价值发现能力,会将资金更多地投向有发展潜力的绩优上市公司,这有助于优化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能力,降低优质上市公司的融资杠杆,有效防范金融脱实向虚。同时,通过积极参与资本市场活动和公司治理,将助力提高上市公司的规范治理和整体质量,增强上市公司价值创造能力。

公募基金在改善科创类小企业融资环境,促进创新企业直接对接资本市场,以及服务创新企业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不断健全,公募基金行业也不断创新,创设了聚焦不同市场的主题型基金。今年以来,服务中小创新企业的科创板主题基金、科创创业主题基金和北交所主题基金,以及拓宽社会资本投资渠道的公募REITs和致力于央企结构调整的区域性ETF产品等集中推出,发挥了资源配置的功能,凸显公募基金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有基金业人士认为,展望未来,公募基金行业将秉建设资本市场之要,执服务实体经济之本,坚守主业、强化专业、打造基业,坚定做好优秀公司的价值发现者、资本市场的有益建设者、实体经济的长期投资者,着力打造多方互利共进的良好生态。(思维财经出品)■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长城证券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