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曝光台 - 正文

填补我国环境模式生物研究空白 上海市检测中心是如何“鱼跃龙门”的?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填补我国环境模式生物研究空白 上海市检测中心是如何“鱼跃龙门”的?)

文/霍一夫

一条野生最小性成熟个体体长18.5mm,体重0.14g的小鱼,能给一家检测技术研究机构带来什么?由上海市检测中心主导制定的唯一具有自主核心知识产权和本土物种标准化的系列国家标准“GB/T 29763-2013 化学品稀有鮈鲫急性毒性试验”和“GB/T 41692-2022 化学品 稀有鮈鲫幼体生长试验”。该系列标准在化学品管理中采用自主核心技术,为我国化学品环境管理建立完善兼具中国特色和国际公认的标准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实现这一“鱼跃龙门”的就是上海市检测中心那条游向世界的“中国鱼”。

试验生物的选择,需要考虑区域生态相关性。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生态系统类型完整的国家,在物种标准化过程中不应该忽视生态特殊性和脆弱性。1983年,中国科学家叶妙容、傅天佑在中科院水生所曹文宣院士帮助下,最终定名了一种我国特有的小型鲤科鱼类——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2007年,源自四川省汉源县九襄区流沙河,分布在岷江等周边河流的稀有鮈鲫,在1000多公里以外的上海市检测中心生物与安全检测实验室(以下简称“中心生物实验室”)“安家落户”,开始了饲养繁殖和标准化实验研究。

鱼类作为水生生态毒性试验体系中的顶级脊椎动物,鱼类模式生物是药物、食品、化学品等安全性评价和效果试验的活试剂,在化学品生态毒性试验体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发达国家在化学品安全管理体系建立之初,就通过大量标准化研究推出符合管理要求、具有科学基础的代表性试验鱼种。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20世纪80年代即推荐斑马鱼(Danio rerio)、黑头软口鲦(Pimephales promelas)、蓝鳃鱼(Lepomis macrochirus)、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和青鳉(Oryzias latipes)等鱼种作为毒性试验材料鱼。

在我国的化学品环境管理中,通过标准化研究推出中国特有的受试生物,既能精准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安全,又可对欧美发达国家主导的化学品测试体系进行补充。同时,在中国境内用中国的供试生物按照相关标准的规定完成的测试数据,在具有地域性特征的生态保护问题上提升了国际话语权。不仅奠定了保护我国生态环境安全的基础,也为后续生态毒性测试技术标准化的突破预留了空间。

随着环境保护要求的不断提升,生态毒理学检测在化学品贸易与管理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遵循国际标准的研发、推动安全性数据的互认与共享,以技术为后盾取得国际话语权成为我国化学品政府管理的新挑战。欧盟“REACH”规定,所有在欧盟境内生产或者进口到欧盟境内大于1吨/年化学物质的企业,都需要向欧盟化学品管理署申报登记。我国是化学品研发、生产、使用和出口大国,需要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化学品安全管理体系,否则将会在国际贸易中处于劣势地位,产品出口会受到很大影响,进口产品对生态环境风险的不确定性也会增大。通过标准化的生态毒性检测对化学品进行危害鉴别,从测试方法到生物物种,欧美等发达国家,在化学品环境风险管理全球化的过程中争得了绝对的主导权,并将管理体系和标准化技术的优势延伸扩大到化学品生产、国际贸易等经济活动方面。

上海市检测中心挂牌成立后,中心生物实验室第一项瞄准应用前沿生物技术研发、填补国内空白的科研攻关任务,就是开展“稀有鮈鲫急性毒性试验标准化体系研究”,力争全方位满足化学品环境风险管理要求,维护国家生态安全。

据中心生物实验室副主任陈晓倩介绍,通过大量试验证明,稀有鮈鲫作为中国本土鱼种,是进行化学品毒性测试的理想材料;其毒性试验结果无论在实验室内还是在实验室间都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稀有鮈鲫对多种化学品的敏感性特别是对有机污染物尤为敏感。研究采用本土试验生物,开创了我国本土生物作为化学品生态毒性标准测试的模式生物的先例,建立了模式生物筛选评估技术体系。首个以稀有鮈鲫为标准供试生物的国家标准《GB/T 29763-2013化学品 稀有鮈鲫急性毒性试验》由上海市检测中心研制成功并实施,填补了我国化学品环境管理模式生物研究的空白,为我国化学品管理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更具针对性的重大技术支撑。

融合了中国本土物种的生态毒性测试技术标准化的突破,给生态环境保护带来了长久的机会。在推动我国化学品管理符合国际标准化规则的前提下,更有针对性地对我国的生态环境进行保护。2008年以来,上海市检测中心成为全国危险化学品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化学品毒性测试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单位(TC251/SC1),主要组织开展工业毒物注册、评估、授权与限制的法规等领域的标准化工作。标委会自成立以来发布了工业毒物管理法规所需的生态毒理和健康毒理相关标准116项;并参与编制国家生态环境部标准“化学品测试方法”编制等工作。除了上述标准化工作之外,上海市检测中心与全球环境基金、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合作的课题“中国用于防污漆生产的滴滴涕替代项目之环境保护领域化学品管理防污漆活性物质环境风险评估机构能力建设”,填补了我国防污漆风险评估技术领域的空白,构建起我国防污漆环境风险评估技术体系,为防污漆活性物质及产品研发,产业升级提供前瞻性的技术指导。

眼下,为达到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的《全球化学品展望》第二版提出的化学品和废物有效管理的目标,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新化学物质和现有化学物质的风险管理制度,逐步将化学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上升到风险管理水平。而在中国,上海市检测中心生物实验室不仅为全球大型化工企业巴斯夫、陶氏、杜邦、亨斯迈、3M等,提供新化学物质的生态毒性测试数据及其生态风险评估,而且针对纳入斯德哥尔摩公约的六溴环十二烷、十溴二苯醚和全氟辛基磺酸盐等高风险化学品,为我国企业提升产品竞争力,配合其研发,筛选绿色产品。从最初的产品分子设计阶段开始,贯穿全生命周期,提出绿色分子合成替代方案——分子设计预测毒性、高通量毒性筛选、合规生物毒性确认,以更安全、更良性的多层级方案。上海市检测中心中标的2021年度全球环境基金“中国PFOS优先行业削减与淘汰项目”之PFOS替代品PBT特性评估项目,就是为应对《斯德哥尔摩公约》要求——禁止除特定豁免用途外的PFOS生产、流通、使用和进出口,为国家建立一套PFOS替代品高通量快速、有效、经济的筛选技术体系,从而为替代品研发提供前瞻性的技术指导。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