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聊聊白酒和游戏公司)
这是我对《伯克希尔股东大会文字实录》阅读感受的第4篇,写这一系列的背景是:
“如果说投资有“秘籍”,除了历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其实,还有一份材料,恐怕被99%的人都忽略了,它就是:
巴菲特和芒格,在伯克希尔股东大会上,对提问者的问答。
原因是一目了然的:那些提问者跟你我一样,才不会来虚的,问的都是一些很具体的问题,比如你怎么看XX公司、股价高估的时候要不要卖,等等。
虽然你我没有机会直接向他们提问,但这些我们“做梦都想知道正确答案”的问题,股神的看法,就在这份文件中。
于是,我通过一些途径,弄到了最近二十几年的问答实录,电子版在我的XX号(villike的财务自由笔记)后台回复实录,会推送给你们。
如饥似渴地看完以后,我把这上百万字的内容,以实操的角度,结构化地整理了一遍,凝练成了你即将看到的这些文章。”
在上一篇文章,我们看完巴菲特眼中的“好坏生意”之后,提出了两个关于生意的微妙话题。
第一个是“产品的道德性”是否应该成为投资一家公司的思考依据,上篇文章已经讲完了。
第二个问题是:有些公司的产品,可能会对人体带来负面影响,比如白酒、可乐、游戏。
那么,从投资的角度,应该如何看待这样的公司呢?
我们接着来看。
每次说到这个话题,两位老人总是表现出相对激烈的态度,我们先来看看巴菲特是怎么说的。
以下是2004年股东大会,巴菲特在回答问题时的说法:
“我认为仅仅因为他们可能会增加体重,就说人们吃汉堡、和可口可乐、吃糖果或其他类似的事情很糟糕,这是有点疯狂的,那是一个完全可选的决定。
谁知道活到75岁的人是否过得更幸福呢?即使他们的超重状况导致他们比那些活到85岁、却靠胡萝卜和花椰菜生活的人死得更早,前者的日子过得更好,我想我知道我更喜欢哪一个。”
呐,够明显吧?但这还不是最“激烈”的,我们再来看看,芒格在2016年会上怎么说:
“我喜欢吃花生糖。提出类似问题的人,总是犯这种严重错误,他们眼里看到的全是坏,四号想不到一点好,太蠢!
每个人每天都要喝8到10杯水,否则就死了,给水加一点味道、加一点能量、加一些卡路里有什么不好?便宜又合理,还能改善生活品质,这对人类有巨大的好处,有些弊端又能怎么样?”
两位老人的观点里面,好像有些想通的地方,关键在哪里?
我自己想出来的答案是:
理性不是全部,快乐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个概念很关键!
我们的头脑中,对这个世界有一些“完美无缺”的看法,比如经济学的“理性人假设”。
我记得,曾经有人问过段永平类似的问题,大概意思是说“打游戏有害身体健康,他们不就是在做错的事情吗?你为什么还要投资这种公司呢?”
阿段的回答,大概意思说:
游戏可以给人带来快乐,而且对很多人来说,很难有比这个更简单、直接、低成本的快乐了。
还有一次,有人问说白酒致癌,为什么还要投资茅台,阿段的回答很经典,原话记不清了,大概意思是:
难道你认为所有人都应该去出家吗?
随着年龄增长,我这些年,开始慢慢体会到“快乐是人生重要组成部分”的意思了。
我们小的时候,只想要快乐,“理性”的部分,是由长辈跟在屁股后面吼的。
随着我们成年、进入社会,理性的戏份越来越多,以至于很多时候,我们忘了:
活得快乐的人生,才是划算的人生,当然,要在合法合规、不损害他人利益的范畴内。
所以,我认为一个人开始成熟的标志,是不再一味地追求完全的理性,让自己快乐,是很重要的一种成长。
再回头看看芒格的说法,会不会更能理解了呢?
好了,到了这里,我们回顾一下这一系列文章的框架:
接近30年的股东大会实录,上百万字的内容,我目前给你们分享的,是第一部分“选公司”的内容,前面这些,讲的都是“选公司”的第一部分——“好坏生意”。
从这里开始,我们来讲“选公司”的第二部分,就是在对“好坏生意”有了概念和理解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到“看得懂”。
“看得懂”这部分,我整理完以后,惊讶地发现:
段永平对投资的理解,真的跟巴菲特很相像。
这部分中,巴菲特说得最多的内容,就是段永平反复强调的三个字:
看10年。
所谓的“看10年”,并不是说9年或11年就不行,这是一种把目光放长远的形象说法。
至于为什么要“往前看得长远些”,巴菲特在2007年股东会上,说了如下的话:
“投资就是要预见未来。你不会为已经发生的事情得到回报,你只能为未来将要发生的事情获得回报,过去只有在让你洞察未来的时候才会对你有用,有时候过去并不能让你洞察未来。”
这段话的意思说得很清楚了。
看得见(在某种程度上)未来,才能把投资做成功,而要想把看见未来,过去并不总是管用(但多说一句,过去恐怕还是很靠谱的)。
我原来以为,阿段说“看10年”,是他一个人的形象说法。
看完阿段的投资问答录,如今再看伯克希尔股东大会的实录,我才发现巴菲特有多热衷于这个概念!只是我以前没注意而已。
这个概念在股东会第一次出现,根据我看到的内容,是下面这句话:
“美国运通有重要的优势和经济实力,但也有一些弱点,你必须衡量这些优缺点,判断美国运通在2000或2005年会怎样。”
猜猜这段话是哪一年股东大会上说的?
哈哈,1995年。
那一年,巴菲特强调,对美国运通5-10年后的状况能否作出判断,是投资这家公司要考虑的重要事情。
从那以后,巴菲特就像“上瘾”了一样,开始频繁地用这种描述,在1996年,他说:
“我们认为微软是一家非常好的公司,由第一流的管理层管理,但是我们不知道10年或20年后微软所在的行业会是怎样的。”
因为对微软的中长期未来看不清楚——不知道10-20年后微软所在行业会怎样,所以巴菲特选择不投资微软。
接下来,巴菲特在1997年的说法,简直让人不禁怀疑他和段永平到底是“谁抄了谁”,哈哈:
“当我说懂时,我的意思是,我非常清楚10年后公司的情况将是什么样的,我对许多企业的理解都不足以让我产生这种信心,不过有少数几家企业可以。”
“懂”一家公司,意味着可以对这家公司的中长期未来——10年甚至更久,有自己的理解和判断,这不容易,但偶尔也可以做到。
也是在同一年的股东大会,巴菲特用同样的视角和思路,讲了自己不投资另一个行业公司的原因:
“制药行业很明显是一个非常值得投资的行业,但要想选出哪个公司10年后是最好的,这方面我是有困难的。”
因为判断不了一家制药公司10年的样子,巴菲特放弃了对制药行业的投资。
对“懂企业”和“看10年”的关系说法,在两年后——1999年,巴菲特又在股东大会上讲了一次:
“对我们认为无法理解的企业,我们不会花一分钱,而我们对理解的定义是:我们能评估该企业未来10年的发展前景。”
这里有一个彩蛋,还记得前面那个“巴菲特不投资烟草公司,并不是因为道德判断”的话题吗?
那么,巴菲特不投资烟草公司的真实原因,还是让他自己告诉你吧:
“我们从没大举投资烟草公司,并不是因为这是人们抵制的行业,而是因为我不认为我在烟草方面有什么特别的洞察力……
你必须对社会以及政府将会怎样对待烟草有个看法,目前烟草公司的经济状况良好,但这不意味着烟草公司前程似锦。”——1994年
看明白了吧?
巴菲特没投资烟草公司,原因在于他认为自己判断不了烟草行业未来的生意特性,而这一点和社会以及政府的态度有很大关系。
说到底,是因为巴菲特并不觉得,自己能对一家烟草公司未来10年的经济状况,有超出他人的理解和认知。
这里有一个顺理成章的概念——从正面角度看,要投资一家公司,就要懂她,换句话说,能够粗略判断中长期的前景。
那么,从反面的角度来说,既然我们说要看得长远,那么,什么样的做法或观念是不可取的呢?
在巴菲特的表述中,提到了两种。
而有意思的是,这两种做法,都是我们普通投资者在投资时,一不小心就会犯的错误。
@今日话题 $上证指数(SH000001)$ $标普500指数(.INX)$ $恒生指数(HKH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