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媒体广场 - 雪球 - 正文

2022年小米投资年度总结

来源:雪球 作者:粮厂研究员Will 2022-12-27 05:17:09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2022年小米投资年度总结)

“粮厂点评”频道致力于点评粮厂的季度财报、产品发布会、市场表现或其他重大事件,不追求信息即时性和效率性,主要为读者提供粮厂研究员的观点。

$小米集团-W(01810)$ 

I. 谈谈小米

“当一切都处于不确定的状态下,你是否还愿意全心全意地工作?”

这是作家唐诺在《十三邀》中发出的灵魂拷问,也是2022年我观察小米的核心视角。

2022年的宏观环境,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产业上游还是终端需求,都对小米极不友好。对于个体而言,一个人到底坐在哪一条船上,当然深深地影响着他的命运,但是无论他坐在哪条船上,海浪更是深深地影响着每一条船的沉浮。

从摩根大通喊出中国资产的不可投资性,到新冠疫情防控对国内消费的需求压抑,再到全球通货膨胀背景下的美联储激进加息,别急还有俄乌冲突带来的本地市场混乱、印度政府对中资企业的流氓监管、以及美国对于中国芯片的升级制裁。我要是雷军,想想都得长叹一口气:造孽阿...

我一直强调,理解小米模式的关键在于理解“延迟满足”(delayed gratification),即为了更有价值的长远目标而放弃当下即时满足的选择。

然而,在2022年想要践行“延迟满足”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困难。因为在不确定的宏观环境里,大家往往对自己的生活有失控感,更倾向于追求短期目标和即时享乐。即时的欲望通过放纵便可得到,而长远的目标要通过克制才可获得。

我在过去一年的交流中,也听到了太多即时满足的观点:小米只要停止造车失血,股价马上就能反弹;或者苹果已经强大到不可击败,小米应该放弃高端智能手机而专注中低端;还有新能源车赛道竞争如此激烈,小米自建工厂拿牌照等到24年太晚了……

但让我欣慰的是,小米在2022年没有被这些噪音所困扰,仍然坚持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坚持拒绝即时享乐,追求长期目标

第一,继续坚持“全速造车”。

2022年,小米最大的主题是造车。在智能手机进入存量博弈市场和EV消费电子化的趋势下,造车是雷军当前最大的顺势而为,越来越多的投资者也将造车当作未来12个月小米股价最大的催化剂。在正式宣布造车20个月之后,小米首台工程车就已顺利下线并开始冬测,亦庄汽车工厂也部分封顶准备安装设备。根据我得到的信息,后续EV牌照、发布会和量产都在有序推进,第二款车研发和第二汽车工厂也在筹备之中。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虽然EV赛道已经十分拥挤且玩家们都在争分夺秒,小米在造车的很多关键节点,包括全资造车、自建工厂和自动驾驶全栈自研等,仍做出了长期主义的选择。对于大部分造车新势力,活下去是首要话题,其次才是怎么活得好;而对于雷军,如何进入EV第一阵营是决定造车第一天就在思考的问题。(粮厂研究员Will:小米造车深度分析和展望)

第二,继续坚持“高端战略”。

诚然造车是十分激进的战略选择,但雷军还说过自己是“极度保守下的极度冒进”。2022年,小米在全速造车的同时并没有忽视传统的智能手机和IoT业务,尤其是在高端战略的投入和建设上

首先,雷军深刻地认识到智能手机仍然是这个时代最重要的个人计算平台,无论是AR/VR等可穿戴设备,还是智能家居和电动汽车,都和手机是互补关系,而非替代关系。那些轻易梭哈下一个时代的公司,在流动性退潮时才发现自己在裸泳,例如HTC和Meta都正在为自己的冲动买单。(粮厂研究员Will:手机可能很无聊,但那只是因为它们很好用)

其次,小米品牌正在实现无短板的全品类高端化,包括智能手机、IoT产品和汽车。因此,无论是暑期发布的小米12s Ultra和Mix Fold 2,还是最近的小米13系列,在产品力上都有长足的进步;IoT业务上米家品牌已开始向高端进军,今年发布了诸多高端生态产品,对标的都是各自赛道里最高端的产品线。(粮厂研究员Will:小米高端战略 Manners Maketh Man)

第三,继续坚持“技术为纲”。

2022年,研发投入是小米为数不多正增长的指标之一。Q3财报显示小米当季研发41亿元,同比增长25%,雷军在8月的年度演讲也提到小米全年研发投入将超过170亿元,未来5年累计研发投入将超过1,000亿元。

除了汽车之外,今年小米最大的技术转型在于将硬件提升为公司的战略级目标,正式宣告自己是一家“软硬件结合的消费电子公司”。相比于传统互联网公司,小米在智能无人工厂、芯片业务、机器人实验室、新能源汽车和小米产业投资上深度布局。

在营收和利润都在下降的同时,保持着研发投入的正增长,是毫无疑问的延迟满足。无论是铁大演奏架子鼓,还是Redmi和华星光电联合研发的国产2K屏,我都看到小米通过资本、品牌、技术、研发、设计、供应链和销售渠道完整地赋能中国制造业,并且将刻着中国品牌的高附加值产品输出全球(粮厂研究员Will:小米的“新征程”)

我在今年的文章里反复引用过希腊斯多葛学派的一段话:“要想获得幸福与自由,必须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一些事情我们能控制,另一些则不能。只有正视这个基本原则,并学会区分什么你能控制,什么你不能控制,才可能拥有内在的宁静与外在的效率。”

明白这个道理不难,难的是拥有行动的勇气;尤其是当一切都处于不确定的情况下,还能有全心全意工作的勇气。所以,当我在香港看到无数互联网和投资大佬鱼贯飞往新加坡和美国,而雷军仍每周坚持往返北京-上海全力造车的时候,我还是相信小米的长期投资逻辑并没有改变。

II. 谈谈自己

(和去年一样,以下内容是我给自己的交代,全是情绪和价值,大家请选择性阅读)

还要不要继续写下去,是我一直问自己的问题。

意义对于每个学哲学的人都很重要。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写小米完全是很偶然的机遇,本身没有任何背景和团队,而且也很早就确定不会利用这个身份变现挣钱。那我写小米的意义在哪?

保罗·萨特告诉我们:存在先于本质(existence precedes essence),人是把自己推向未来的动物,人类的存在并没有预设的目的,而是需要靠自己去寻找意义。

因此,我也希望能主动地给已经“存在”了的KOL身份赋予一些“本质”。

其实我早在2021年度总结的文章里就试探性地讨论了:想做小米的个人投资者关系服务。2022年,我更加认为个人投资者对于小米是既重要,又特殊的群体。

“重要”在于个人投资者是小米高端战略的精准受众。个人投资小米集团有两个渠道:港股通(50万门槛)或者直接持有境外资产,相对而言是中产。以米车为例,小米首款车预期定价在30万区间。诚然小米中国区有1.4亿米粉(即MIUI月活),但是如果按照年度可支配收入做一张分布图,我相信超过30万元的米粉群体(我猜不超过5%)和小米个人投资者是高度重合的。

“特殊”是由于小米个人投资者是多重身份的共同体。相对于普通米粉,个人投资者还关注小米的财务报表和治理运营;而相对于机构投资者,个人投资者又是小米产品的深度使用者,对小米有着超出冷静分析的感性。无论是传统的投资者关系还是米粉管理,都不能完全满足个人投资者的需要。

因此,我想实现的第一个小目标是:帮雷总服务好1000名个人投资者。这不是简单指我的粉丝数,而是指建立个人直接联系,能帮助他们理解小米的投资价值,也认可小米的高端产品。

对于具体怎么去做,我谈谈今年的思考以及所做的一点点努力:

第一,帮助个人投资者获取及时、透明和完整的小米讯息。

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在信息获取上有着巨大的差距:及时性上机构有专业的卖方分析师7x24小时覆盖和财报前的Preview;透明性上机构可以直接调研供应链公司、访谈线下渠道商和购买80万元的Canalys数据库;完整性上机构除了中文讯息和研报外,还有无数的外文信息渠道和全球数据网络。

因此,我想做的第一件事是缩小个人投资者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粗略统计了一下,我今年关于小米的输出内容超过20万字,连同本文共完成了23篇具有深度的分析文章,尽可能的帮助个人投资者获取及时、透明和完整的小米讯息本文附录罗列了2022年度的粮厂点评合集)。

尤其像小米印度税务诉讼事件,同时需要投资者具有英文能力、信息渠道和一定的专业知识,则是我着重关注的领域。今年我最为自豪的,是较为完整地跟踪了小米印度的税务调查及诉讼,在24个重要节点更新信息并分析。虽然很多事件对小米是不利的,但我仍坚持个人投资者应当获取完整透明的真实情况。(粮厂研究员Will:印度诉讼系列之9 - 小米印度税务调查完整梳理)

第二,帮助个人投资者客观和理性地认知小米。

我希望通过持续的跟踪并分析小米的重大战略、模式和逻辑帮助个人投资者客观和理性地认知小米,包括今年对于造车的深度分析、对软硬件结合战略的理解等。当然这些分析都是基于我的个人理解,既不代表官方,也会存在错误,所以也很感谢大家的体谅和指正。

另外,我在文章里亦分享了认知小米模式的一些原则,例如延迟满足和第一性原理等,我认为这些朴素的道理依然适用。虽然不会每年更新,但我很多对小米问题的分析和辩论不过是这些原则的注解罢了

除了对于小米自身的认知,我也一再地提醒每个小米个人投资者要降低杠杆(deleverage)和分散组合(diversification),只有摒弃一夜暴富和不切实际的幻想(典型句式是:如果……就好了),才是理性投资的起点。

第三,帮助小米个人投资者在充满分歧的世界里寻找共识。

2022年除了是巨大不确定性的一年,也是巨大分歧的一年。刘瑜在书中写过,相信大家都有一个经历,就是微信群里的中医西医大战,一边说中医是国粹,另一边说中医就是个安慰剂,最后当然谁也说服不了谁,争论常常以一批人愤而退群而告终。

人类学家项飙对于过去一年的总结亦如此:“在日常生活当中,(撕裂的)气氛弥漫在你的每一刻当中,你有观点,有想法,但没办法和别人做最基本的交流。观点的不一致很快转化为人身的攻击、谩骂,道德意义上的侮辱。

以大见小,我们的小米股东群也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争吵和封群,目前已经第6次重新建群。为了减少分歧,甚至特意建立了垂直群专门争论中医问题。因此,这里我想借这个机会系统谈谈我的观点:

首先,我希望大家能够【理解】。

17世纪,英国哲学家兼医生约翰·洛克在与一帮朋友进行了整夜激烈却毫无成果的辩论后,向他们问道:“难道我们不应该首先来确定一下我们是否有能力回答这些问题吗?

我们能否真正地获得知识,是西方哲学认识论(epistemology)里最重要的问题之一。罗素在《哲学问题》里简洁地概括过这个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把许多事物设想为确定的……在探求确定性时,我们自然是从我们的经验开始……但是,关于我们的直觉经验使我们知道的那个东西究竟是什么这一点上,任何陈述都极有可能是错误的。

我在这里无意将这些问题展开,而是想告诉大家,其实绝大多数我们所相信的东西只能叫做信念,而非知识。因为这些东西都来自于我们指尖的触摸、五官的感知、大脑皮层的处理以及在哲学家看来无比含混的语言描述,这些直觉经验注定和真实世界存在着鸿沟,那么认知差异和观念分歧就不可避免。我们连一张桌子这样简单的东西都不能100%确信是真实的,更何况面对其他的复杂问题。因此,对于分歧为何会存在,【理解】是我想说的第一个关键词。

其次,我希望大家能够【宽容】

“对与错”的概念只能放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语境中去理解,在某个时代被视为理所应当的事情,到了另一个时代会被认为是骇人听闻。例如在现代医学出来前,护理工作有时会被认为在道德上等同于卖淫;而在莎士比亚时代的剧院中,人们对女演员也有同样的看法,所以很多女性角色由男孩子扮演。标准,无论是指行为的哪个方面,在不同的文化中,都在正极到负极之间浮动,这在社会学里叫作“文化相对主义”(cultural relativism)

哲学家Jonathan Wolff写过:“我们必须尊重的一个事实是,我们只是生活在特定的空间与时间中,没有任何理由认为我们就比生活在不同时代或不同地方的人高级”。所以,当分歧和冲突发生时,在没有设身处地的了解对方所处的背景和文化的情况下,希望大家更多的给予【宽容】。

最后,我希望大家能够在理解和宽容中【寻找共识】。

我讨论认识论和文化相对主义,不代表我鼓励无止尽的分歧。我鲜明的反对人身攻击的谩骂以及单纯为了输赢的抬杠。因为这些是反谈话的,人身攻击只能展现丑恶的嘴脸,而预设立场的抬杠也赢得不了任何尊重,我现在选择拉黑或者忽视。

另外,对这些主义的泛滥解读很可能滑向“绝对自由主义”即每个人都可以有不同的对错标准)或者“虚无主义”即不存在所谓的对错标准),那么最终可能让人们认为一切的努力和建树都是无意义的。

从我的角度,我更认同的是一种适度的相对主义,即对错标准有一种普遍性,但不排除文化层面的相对性。华裔哲学家黄百锐说过:道德规则就像信箱的颜色,在不同的社会中是有差异的,但服务的都是同一个一般性目的,即“合作、解决冲突和提供美好生活之典范的价值”。

简单来说,就是求同存异,在分歧中寻找共识因此,帮助小米的个人投资者在充满分歧的世界中达成一些共识,是我想做的第三件有意义的事情。

小米的个人投资者最容易达成的共识,自然还得回到小米,尤其是底层的价值基石,例如“真诚热爱”的价值观和“让全球每个人都能享受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的愿景。基于这样的认知,今年我们在群里试着开展了两次具有小米元素的集体活动:

(1)2022年8月,管理员Oracle看到一位罹患M3型白血病的米粉微博博主因为喜欢日常拍照分享,想买一台Xiaomi 12s ultra;但由于病患导致的各种未知,无奈放弃。我们在征求对方同意的前提下,在群里为其众筹了一台顶配的Xiaomi 12s Ultra手机,真正的“永远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将发生”。活动共计40位小米个人投资者参与,募集人民币6,999元。

(2)2022年12月,群里举办了年度活动,为视障人士公益机构“北京声波”的金盲杖项目众筹测试手机,用途是培训中途失明的盲人学习使用手机以及用于日常主要软件的无障碍测试。本次活动选择了倡导“科技平权”品牌理念的Redmi手机,共计74位小米个人投资者参与,募集人民币18,186元,共捐赠了14台Redmi Note12手机。

(在这里我也立一个新的flag:未来我在雪球和公众号收到的所有打赏收入,都会全部用于类似公益活动)

在两次活动中,无论是否认同中医、是否支持清零、是否同意技术分析,素未谋面的群友都表现出了无条件的信任和支持,在我看来这就是在充满分歧的世界里达成共识的过程,也是小米个人投资者区别于其他公司投资者的地方,那就是基于共同价值观的长期投资。我一直说小米个人投资者群体最大的价值是人:“要把人当作目的,而不是手段”。从这个角度,应当感谢小米,让我们在这段不那么能笑出来的日子里,一起对抗孤独。

所以,每当犹豫是否要继续写下去,或者反思这一切是否只是自我感动的时候,我都想起康德说过的话:

即便用尽全力也一事无成,剩下的只有善良意志;那么它也会像一块宝石那样,依然独自闪耀,是一种本身便有着全部价值的东西”。

粮厂研究员Will

2022年12月27日

附录:粮厂点评2022年度合集

1. 粮厂研究员Will:2022年度小米投资展望

2. 粮厂研究员Will:小米破发后的十个问题

3. 粮厂研究员Will:小米集团21年Q4及全年财报点评

4. 粮厂研究员Will:小米集团22年Q1初步更新

5. 粮厂研究员Will:2021年度报告之细节

6. 粮厂研究员Will:印度税务究竟是何问题?

7. 粮厂研究员Will:印度诉讼系列之2

8. 粮厂研究员Will:小米集团22年1季报点评

9. 粮厂研究员Will:小米集团22年Q2初步更新

10. 粮厂研究员Will:小米的“新征程”

11. 粮厂研究员Will:小米集团22年2季报点评

12. 粮厂研究员WIll:印度诉讼系列之5

13. 粮厂研究员Will:小米为何不收购金山?

14. 粮厂研究员Will:小米集团22年Q3初步更新

15. 粮厂研究员Will:小米造车深度分析和展望

16. 粮厂研究员Will:印度诉讼系列之6

17. 粮厂研究员Will:印度诉讼系列之7

18. 粮厂研究员Will:小米集团22年3季报点评

19. 粮厂研究员Will:手机可能很无聊,但那只是因为它们很好用

20. 粮厂研究员Will:印度诉讼系列之8

21. 粮厂研究员Will:小米高端战略 Manners Maketh Man

22. 粮厂研究员Will:印度诉讼系列之9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机器人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