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为什么说牧原能够颠覆养猪产业?)
在看完《浪潮之巅》,研究完阿里的云计算之后我才真正理解到智能化养殖的意义。有些人觉得所谓智能化养殖不过是概念是噱头,但真正的智能化养殖其实是第四次工业革命带来的产业革新。第三次工业革命中,互联网+传统行业=新产业,互联网使得很多传统行业消失,同时使得很多新兴行业从传统行业中诞生,这就是马克思原理中的所谓的新事物从原来的事物的母体中酝酿,并通过否定自己而获得进步吧。第四次工业革命是智能化革命,谷歌给AI的发展起了定义——大数据化的人工智能。无论是阿尔法还是其他的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的前提都是基于现有数据,没有数据就没法学习,数据—反馈—调整—数据,再一次又一次得到数据之后调整,直到接近最优解。
智慧养猪在国内最早并不是牧原提出的,而是网易,没错,就是丁磊的那个网易。2010年左右网易采用智能化养猪降低人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整个猪场只需6人就能管理2万头猪,不过网易走的是高端路线,养的是黑猪,而且是互联网直接销售,他们最开始就没打算真正进入智能养猪业,感觉就是做着玩一样(网易最开始的猪场叫未央,而且卖的是高端猪,平均一斤200块)。
5G的诞生是一个划时代的时间线,5G之后真正使得物联网、人工智能成为可能,并且云计算也会受益于5G发展,5G的出现让智能化养猪更加精细化,如果我没记错的话18年是5G商用的时间,那个时候已经有部分人有5G的使用权了,正式商用是在19年(主要是当年炒作东方通信太火了,我在里面也小赚了一笔,所以记得比较清楚),18年阿里、华为、京东都尝试在智能化养猪分一杯羹,2019年,京东“AI养猪”的实验成果出炉,生猪出栏时间被缩短了5-8天,每头生猪的饲养成本被降低80元,按照这个数据进行推算,每年养猪行业的成本至少可以减少500亿元,同时养殖企业可以节约30%以上的人力成本。但是设备成本极其昂贵,并且如果复制到企业的话,你还要支付京东软件费用,算下来综合成本会高一大截。
同样是18年,牧原也开始筹备智能化养猪,在疯狂扩栏之后,牧原开始大幅招聘各种机械专业、计算机专业的人,同时新希望、天邦也开始尝试智能化养殖,当下新希望已经有慧养猪"智能养殖平台、“云端放养”平台,不过成本依然高企。智能化是养猪行业未来的必然趋势,是不可逆转的浪潮,你可以否定牧原未来成长成超级巨无霸的可能性,但是你不能否定养猪全盘智能化的趋势。我说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点,你们如果细心去看温氏股份的发展战略,会发现他最终也是朝着智能化去的。公司加农户怎么智能化?错了,温氏的下一步是先做到“自繁自养”,再智能化,公司原话是:推行“公司+现代养殖小区+农户”模式,养殖小区按现代化、规模化、智能化和自动化养殖场标准建设,生产效率和效能进一步提高,合作农户数量有所减少。嘛意思?意思就是以后温氏也是自繁自养,农户只是来打工的,公司与农户是雇佣关系,而不是代养关系。
养猪智能化趋势已经不可逆转,所有公司都想在里面分一杯羹
我预计未来一定会出现两种模式——《1》猪场自己研发智能化平台,定制智能化设备;《2》猪场使用互联网公司的平台软件和设备
就像几十年来传统养猪产业能够容纳公司加农户和自繁自养两种养殖模式一样,未来智能化也能容纳外包和自己自足两种模式,当下有些中型养猪场和小型公司比如傲农等公司已经开始和互联网公司比如农芯数科合作了,他们使用的都是猪小智这个软件。
那么我们回到正题,为什么说牧原会颠覆整个养猪产业?在这个新赛道上不是有很多选手吗?
首先,就像公司加农户最终敌不过自繁自养一样,外包智能平台最终也不会敌过自主研发平台。你们如果真正了解过养猪的全部过程,就会知道猪舍的建设对于降低成本有多么重要,各个中小公司或者养猪户的猪舍建设差别都很大,无论是用的料槽面积、头均面积、通风设施、猪棚设计都不太一样,就算你外包公司收集的这些杂七杂八的数据真的能让猪场做到最优,但是这种最优只是一种纵向的最优,即对于客户公司的最优,而不是对于整个养猪行业来说是最优,养猪智能化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是降低成本。智能化不能把成本降低到足够低的位置,你照样亏损,照样会淘汰出局,甚至智能化带来的更高成本只会让你加速出局。只有自主研发才有可能做到行业最优。另外提一嘴,温氏是跟华为合作的。
其次,数据。智能化的底层资源是数据,没有数据你就没办法智能化,就像种猪遗传改良需要大量不同批次种猪来搞一样,智能化养殖同样需要大量育肥猪来提供数据(大部分是育肥,当然母猪养育、配种也会智能化)。当下谁有最多的猪就意味着谁有最多的资源,当下牧原出栏量6100W头,温氏1800W头,新希望1500W头,正邦900W头,四大猪企后面三个加起来都没有牧原的2/3的猪多,他们的智能化怎么搞的赢牧原?除非运气极其及其好,一下子就达到了所有变量联合最优解,这个概率恐怕跟中彩票差不多了。
最后是资金,资金也是数据的来源,是数据的前提。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能养多少猪最终取决于公司有多少现金,现金多就能养更多的猪,现金少只能缩栏,要知道温氏到现在还没有达到2018年时候的出栏量。我们来看看四大猪企当下多少现金流?
(这里的短期负债长期负债仅指欠银行或者发行债券的钱,这些钱是必须及时归还的,应付款是可以拖的)
温氏股份的短期负债看起来很少,是因为他是公司加农户模式,支付代养费计入的是其他应付账款,新希望的未动用授信额度看起来很高,但很多是新希望地产的授信额度,新希望地产总授信额度高达680亿,正邦就不用说了,今年亏200多亿,现在江西省政府忙着给他擦屁股。现在各大龙头猪企的债务缺口都高的吓人,动不动就是几百亿,加上去年下半年和今年上半年猪企一直亏损,放任不管迟早会违约。
当下对于猪肉企业关键是什么时候能补上这些债务缺口?如果不补上这些缺口,银行就不敢给这些企业更多的融资额度,当下对于猪企来说盈利带来的现金流并不能用于扩张,更多的还是用于填补亏损。谁能最先填补完亏损,填补完债务缺口,谁就能启动下一轮高杠杆融资扩张,从当下盈利能力来看,我觉得牧原是最有可能先还完负债启动下一轮高速融资扩张的,假设明年牧原成本能降到14.5,按照平均价格16元/公斤计算,6200W头出栏量,只需要不到5年就能补上债务缺口,如果出栏量到7500W头,只需要4年,要是成本再降低一些,只需要三年。其他企业呢?新希望现在盈利能力还是个迷,20年最高盈利才50亿,未来不知道要多久才能补上债务缺口,温氏今年黄羽鸡的业务还可以,加上债务本身不算太多,还上债应该时间比牧原要短一些,但是温氏现在更重要的是升级公司加农户,到自繁自养阶段,不然他开始不了智能化。至于正邦,就不用说了,其实正邦已经被淘汰了。
这周疯狂钻研养猪行业的书籍,对于整个养猪流程以及里面所有成本的细节及影响因素已经大致了解,这三本书里面我最推荐《现代养猪生产技术》,虽然卖一百多块,但是里面干货真的很多!另外两本可买可不买,真正有用的部分并不多,很多是统计数学模型,别说你们看不懂,我这个统计专业毕业的都看不懂,看了也没用。等我把另外两本看完之后消化吸收了,就把牧原的深度分析写出来,应该下周能见到。
#今日话题# @今日话题 @雪球创作者中心 $牧原股份(SZ002714)$ $温氏股份(SZ300498)$ $新希望(SZ000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