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锐叔论市 节前买大or买小?)
《投资者网》特约国金证券分析师毛锐
周二早盘三大指数集体高开。开盘之后,指数小幅冲高回落,沪指很快翻绿后弱势横盘。午后,指数继续下探,深成指和创业板指先后翻绿后有所回升。最终,上证指数、深成指、创业板指分别以跌0.01%、涨0.13%、涨0.24%报收。盘面上,涨停股(剔除ST和未开板次新股)33家,显示市场情绪偏低;个股涨跌比1891:2809,个股平均涨幅-0.09%,赚钱效应偏弱,两市成交额7072亿,较前一交易日缩量22.89%。北上资金净流入近93亿。
昨天早评中提到,“A股中期上升态势已经较为明显,只是短线上在节前可能还有震荡,甚至会出现一些回调。”果然,昨天大盘未能延续涨势,并在盘中出现震荡回调。而且介于部分选择持币过节的资金在这两天对市场形成相对较大的抛压,这一短线震荡回调的过程应该还未结束,这是在节奏上需要注意的。除了节奏上把握之外,节前节后市场风格的把握也很重要,锐叔在下面也来展望一下。
首先从历史统计的角度看,过去13年创业板指在春节前/后5个交易日里的累计收益率中位数分别为2.3%和3.6%,上证综指为0.9%和1.1%。国证2000指数过去13年在春节前/后5个交易日里的累计收益率中位数分别为1.9%和4.3%,而沪深300指数为1.8%和0.8%。对比之下,春节后中小成长风格短期跑赢大盘价值风格的概率较大,事实上这两天市场风格已经开始体现出这点。对于历史上春节后这一风格特征背后的逻辑,锐叔的理解是,年初往往是一年当中流动性相对较充裕时段,对成长类品种更为有利。此外,个人投资者在节前更为谨慎,甚至部分人会选择持币过节以防长假期间消息面的不确定因素,但节后会回流市场,而中小成长类品种更受普通投资者偏爱,从而有望获得更多的增量资金。然后,结合今年的情况,前期沪深300指数表现相对更强,主要是以大消费为首的大盘价值类品种受疫后修复预期的逻辑驱动,加上北上资金的推波助澜。不过,这一逻辑将随着春节期间消费数据的落地而部分兑现,其相对占优的行情或许就此告一段落。另外,尽管北上资金仍有望持续买入,但随着节后融资盘回归,个人投资者开始活跃,后者较为偏爱的中小成长类品种也有望趋于活跃。
总体来看,节前最后三个交易日市场大概率会呈现震荡整固态势,甚至不排除大盘去回补周一3195-3197跳空缺口的可能。但春节不是行情分水岭,节后有望延续中期上升趋势。操作层面上,在坚持看好中期行情的基础上,短线上轻仓者可暂时等待大盘震荡时的低吸机会,而考虑到按照A股T+1的清算交收制度,本周四是想持币过节的资金卖票从而能在节前转出资金的最后时点,低吸机会或在这天出现。不过,春节或是风格切换拐点,春节前配置一些中小成长风格股票,在并节后或有更高的胜率。
板块和热点方面,昨天盘面上,行业方面,按不加权方式排序,半导体、旅游、证券等涨幅居前,酿酒、保险、传媒娱乐等跌幅居前。题材方面,结合涨停个股数量和板块指数涨幅,仅芯片稍显活跃。
前文提到,春节后中小成长风格短期跑赢大盘价值风格的概率较大,春节前配置一些中小成长风格股票,在并节后或有更高的胜率。那么,在成长类品种中,又有哪些板块值得关注呢?锐叔认为光伏应该是重点之一。前期光伏上下游博弈加剧,当前已初见成效,产业链上游环节价格大幅下调,驱动光伏组件价格逐步回调合理水平,部分项目已启动组件采购,组件企业排产边际上行。预计后续硅料价格将继续下调,进而对需求产生持续催化,行业景气度进入加速提升通道。2022年全球能源成本高企,光伏需求旺盛但供应链瓶颈明显,预计全球光伏装机256GW,同增50%。随着硅料供应瓶颈解决光伏成本大幅下降,过去2年储备的地面光伏项目将得到明显释放,而分布式延续高增长。根据东吴证券相关研报的预计,23年全球光伏装机将达到375GW以上,同比增长46%以上,其中中国将超150GW,同增67%,其中地面电站预计翻倍。总体来看,光伏进入平价新周期,今年的高增长较为确定。具体来看,随着上游原材料价格的下跌,上游超额收益将向下游转移,组件订单提前签订,期货属性使其利润增厚,一体化及海外、分布式出货比例较大厂商盈利更优。此外,TOPCon等新技术可享受一定溢价,其加速渗透带来Alpha:①电池片:TOPCon量产东风已至,2023年底产能将近280GW,明年N型渗透加速提升至30%,电池盈利保持坚挺;②一体化组件:龙头组件TOPCon及BC类产能陆续投放,23年占比30-70%为新技术,享受溢价,拉动平均盈利提升。而辅材供应链相对独立,受益需求放量,逆变器有储能加持是最强Alpha。①逆变器:充分受益光伏+储能两大市场高增,高收益率+低渗透率下户用光储翻倍增长,小机持续翻多倍增长,随2023年地面需求起量+IGBT模块供给紧张,大机量利双升,微逆高安全性,渗透率持续提升,国产加速出海替代;②胶膜:2023年因需求起量+N型产品放量,粒子供应紧平衡,其中POE粒子结构性紧缺,胶膜价格与粒子高度联动,2023年量价齐升,盈利弹性较大;③玻璃:需求起量+双玻渗透率提升,且未来扩产审批趋严,盈利水平有望改善提升。④跟踪支架:需求起量+跟踪渗透提升+钢材价格回落,盈利有望恢复。⑤小辅材:接线盒:龙头扩产加速,格局集中度有望持续提升;焊带:SMBB实现降本,协同TOPCon有望齐放量;银浆:N型电池银耗提升,银浆环节短期强受益;金刚线:N型化趋势下,薄片化和细线化迭代,但竞争加剧。
消息面上,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发布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出,加强新型储能电池产业化技术攻关,推进先进储能技术及产品规模化应用。研究突破超长寿命高安全性电池体系、大规模大容量高效储能、交通工具移动储能等关键技术,加快研发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氢储能/燃料电池等新型电池。相较于光伏,储能赛道高速增长的态势有过之而无不及,根据东吴证券相关研报的测算,得益于中美大储和欧洲户储的爆发,预计2023/2025年全球储能容量需求分别为120/402GWh,2023年同增134%,2022-2025年CAGR为98.8%,考虑到装机和出货之间有一定的时间差,因此出货端预计2023/2025年分别为255/709GWh,2023年同增103%,2022-2025年CAGR为78.0%。而在新型储能方面,钠离子电池、液流电池、光热储能、重力储能等新技术正在落地,逐步于招标端得到印证。而在锂电、钠电、氢能、钒电这些储能技术路线中,未来谁又更有机会胜出呢?锂电来看,考虑到安全性和国内锂资源相对匮乏等因素,在储能上的应用前景不是太看好。钠电来看,产业化的进程快于市场的预期,主要基于高锂价带来的理论上的成本优势,以及锂电产业链的复用。从电池到正极、负极、隔膜等产能大部分可以通用,成熟产业链的阻力非常小。钠电不会颠覆锂电龙头的竞争格局,更多地是行业β的机会,重点是寻找钠电和锂电在材料端的差异,比如石墨负极和硬碳/软碳的工艺和成本差异,几条不同路线正极前驱体性能和成本差异、集流体材料的差异等等。氢能来看,产业链庞杂,包括制氢、储运、加氢、电堆等,最像三大化石能源中的天然气,虽然最清洁,但基于其运输瓶颈未来在能源领域大概率是补充,而不是主角。液流体系(钒电)来看,安全性、长寿命以及易回收等优势,长期来看是储能最优的解决方案,但产业化受制于钒资源的稀缺性和钒的提纯工艺。另外,由于液流体系和氢燃料电池在结构上的相似性,氢能产业的发展速度、燃料电池的产业链能力也同样影响了液流体系的产业化进程。总体来看,钠电和钒电未来应用前景更为看好,而投资重点在于寻找上游材料与原有电池技术上的差异化需求,以钠电和锂电的负极为例,酚醛树脂、生物质均是钠电不同于锂电的负极原料;以氢能电堆和液流电池的双极板为例,对于共用组件石墨双极板来讲,长期来看在液流电池中的应用很可能远远大于氢能电堆。
操作策略:
周二大盘如期出现震荡,成交量则再次出现萎缩。短线来看,一方面3240-3280筹码密集区的压力较大,另一方面节前效应仍在,因此预计节前最后三个交易日市场大概率会呈现震荡整固态势,甚至不排除大盘去回补周一3195-3197跳空缺口的可能。拉长时间来看,此前上证指数对应的市盈率已低于多次历史大底时的水平,对应的市净率则创历史最低,即已具备极高的中长期安全边际及投资性价比;目前估值虽有所抬升,但仍处于历史较低水平。而国内地产政策的边际放宽与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带给市场对经济回升的预期,加之稳增长需求下国内流动性宽松态势有望维持,以及外部因素扰动减弱,“春季躁动”行情有望在节后继续演绎。操作上,轻仓者可暂时等待大盘节前震荡时的低吸机会,而考虑到按照A股T+1的清算交收制度,本周四是想持币过节的资金卖票从而能在节前转出资金的最后时点,低吸机会或在这天出现;至于重仓者还是以持股待涨为主,不必过多理会短线上的波动。
(国金证券毛锐 SAC执业编号:S113062208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