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国家发改委:2022年新增风电光伏发电量占全国新增发电量的55%以上

来源:智通财经网 2023-01-19 11:24:2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1月19日,国新办举行《新时代的中国绿色发展》白皮书新闻发布会

(原标题:国家发改委:2022年新增风电光伏发电量占全国新增发电量的55%以上)

智通财经APP获悉,1月19日,国新办举行《新时代的中国绿色发展》白皮书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表示,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风电光伏发电装机规模不断扩大,风电光伏逐步成为新增装机和新增发电量的主体。截止到2022年底,全国风电光伏发电装机突破了7亿千瓦,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均处于世界第一;2022年风电光伏新增装机占全国新增装机的78%,新增风电光伏发电量占全国当年新增发电量的55%以上,这个比例非常高。

赵辰昕提到,着力提高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水平。推进煤炭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行煤炭绿色化开采,实施煤电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截止到2021年年底,全国实现超低排放的煤电机组超过了10亿千瓦,节能改造规模近9亿千瓦。推动天然气、电力和可再生能源等替代煤炭,促进终端用能清洁化;实施成品油质量升级专项行动,推动成品油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另外,还在加快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辆,有效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传统制造业在加快调整优化,“十三五”期间累计退出钢铁落后产能达1.5亿吨以上,水泥过剩产能3亿吨左右,地条钢实现了全面出清。先进制造业不断发展壮大,2021年,我国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到了15.1%和32.4%,较2012年分别提高了5.7和4.2个百分点。

文字实录如下: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邢慧娜: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新时代的中国绿色发展》白皮书,同时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和解读白皮书的主要内容。

白皮书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绿色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实践成就和经验做法,介绍中国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努力和成效,介绍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生态环境治理、应对气候变化的理念、行动和贡献。

白皮书由前言、正文和结束语三个部分组成,约1.8万字,其中正文包括七个部分,分别是:一、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二、绿色空间格局基本形成;三、产业结构持续调整优化;四、绿色生产方式广泛推行;五、绿色生活方式渐成时尚;六、绿色发展体制机制逐步完善;七、携手共建美丽地球家园。白皮书以中、英、法、俄、德、西、阿、日等8个语种对外发布,由人民出版社、外文出版社分别出版,在全国新华书店发行。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全面准确地了解白皮书的内容,今天的发布会我们邀请到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先生,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先生,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刘国洪先生,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先生,请他们向大家介绍有关情况,并且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下面,先请赵辰昕先生作情况介绍。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和几位相关部门的领导一起出席今天的发布会,为大家发布和介绍《新时代的中国绿色发展》白皮书。

我手里已经拿到了这本白皮书,这里给大家展示一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中国的绿色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新时代的中国绿色发展》白皮书系统总结了十年来中国绿色发展的举措与成效,阐述了中国绿色发展的核心理念和实践经验,内容非常丰富,重点也是很突出的。

刚才主持人已经介绍的白皮书整个结构,这里我再简要地从三个方面向大家介绍一下白皮书的主要内容。

第一,白皮书阐释了新时代中国绿色发展的核心理念

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大力推动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让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是着眼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的道路,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同步提升。

三是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注重处理好发展和保护、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等一系列关系,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和增长。

四是共谋全球可持续发展。我们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始终做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重要的贡献者和重要的引领者,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第二,白皮书系统总结了新时代中国绿色发展的实践和成效

一是生态环境的质量持续稳定向好。十年来,中国累计完成造林9.6亿亩,防沙治沙2.78亿亩,种草改良6亿亩,新增和修复湿地1200多万亩,森林、草原、湿地、河流、湖泊面积都在持续增加,土地荒漠化趋势得到了有效扭转。环境质量在显著改善,2021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年平均浓度由2015年的46微克/立方米降到30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的比例达到了87.5%,地表水水质优良断面比例达到了84.9%。这都是一些巨大的变化。

二是经济发展的含金量和含绿量显著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2021年高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了15.1%,比2012年提高了5.7个百分点。绿色产业在蓬勃发展,清洁能源设备生产规模我国是世界第一,2021年节能环保产业产值超过了8万亿元。

三是广泛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工业、农业、服务业绿色化水平全面提升,能源结构持续优化,交通运输更加绿色低碳,资源利用效率也在大幅提高。2012年以来,中国清洁能源消费的比重由14.5%升到2021年的25.5%,煤炭消费比重由68.5%降到了56.0%,我们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6.6%的经济增长,单位GDP能耗下降26.4%,我们是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

四是积极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我们推动全民提升节约意识、提升环保意识、生态意识,自觉践行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形成推进绿色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五是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通过加强法治建设、强化监督管理、健全市场化的机制,为绿色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障。

第三,白皮书用大量的事实阐明,中国携手世界共建美丽地球家园

地球是全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建设美丽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中国以积极的建设性姿态参与全球气候谈判进程,为《巴黎协定》达成和落实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我们积极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推进共建绿色“一带一路”,广泛务实开展绿色国际合作,共同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

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与世界各国团结合作,共同建设更加清洁、美丽的世界。

关于白皮书的要点,我就先简单做这些介绍。下面我愿意和相关部门的同事一起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谢谢。

邢慧娜:

谢谢赵主任的介绍。下面欢迎大家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

澎湃新闻记者:

能源低碳化是减少空气污染、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关键,过去十年,中国如何统筹能源安全与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谢谢。

赵辰昕:

谢谢澎湃新闻记者的提问。您提了一个非常好的问题,确实,人类要生存发展离不开能源,要实现绿色发展就要大力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的变革。新时代的十年,中国加快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的变革,推动能源安全保障能力持续增强,也推动绿色低碳水平大幅提升,为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我简单从几方面作介绍。

一是强化能源供应保障能力。我们坚守能源安全底线,推动形成煤、油、气、电、核以及可再生能源多轮驱动的能源生产体系。根据国家统计局和国家能源局近日公布的数据,我国原煤、原油、天然气、电力的供应近些年都有高质量的稳步增长。前两天在国新办,我们委的连维良副主任、能源局章建华局长在这里也开了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更详细的情况,所以这方面我就不详细说更多了。通过这些努力,我们高质量保证了产量增长,有效保障了国家能源安全。

二是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风电光伏发电装机规模不断扩大,风电光伏逐步成为新增装机和新增发电量的主体。截止到2022年底,全国风电光伏发电装机突破了7亿千瓦,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均处于世界第一;2022年风电光伏新增装机占全国新增装机的78%,新增风电光伏发电量占全国当年新增发电量的55%以上,这个比例非常高。落实可再生能源发电全额保障性收购制度,这方面也采取了很多的措施,完全能够落实,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考核我们也一直在开展,可再生能源利用效率在显著提升。

三是着力提高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水平。推进煤炭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行煤炭绿色化开采,实施煤电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截止到2021年年底,全国实现超低排放的煤电机组超过了10亿千瓦,节能改造规模近9亿千瓦。推动天然气、电力和可再生能源等替代煤炭,促进终端用能清洁化;实施成品油质量升级专项行动,推动成品油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另外,还在加快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辆,有效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统筹能源安全和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这是一个大题目,是需要长期坚持的目标和方向。我们将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持之以恒不懈努力,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推进能源革命,为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谢谢。

香港经济导报记者: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并就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作出系列重要部署。请问,新时代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绿色低碳转型的成效如何?谢谢。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

谢谢您的提问。党的二十大为推动制造业绿色发展作出了重要部署,为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绿色低碳转型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采取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取得了明显进展。

首先,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成效。传统制造业在加快调整优化,“十三五”期间累计退出钢铁落后产能达1.5亿吨以上,水泥过剩产能3亿吨左右,地条钢实现了全面出清。先进制造业不断发展壮大,2021年,我国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到了15.1%和32.4%,较2012年分别提高了5.7和4.2个百分点。

其次,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持续提升。各有关方面大力推进工业节能降耗,2021年,我们的钢铁、电解铝、水泥熟料、平板玻璃等单位产品综合能耗较2012年降低了9%以上,全国火电机组每千瓦时煤耗降到了302.5克标准煤,均处于世界领先。同时,积极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据初步测算,2021年,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量在21亿吨左右,综合利用率较2012年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成效非常明显。

第三,绿色供给能力显著增强。推进绿色低碳产业链强链补链和产业基础再造,积极开展关键技术攻关,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顺利投产发电,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产量全球占比均超过了70%。积极推进交通运输工具绿色转型,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8年居全球第一,2022年新能源汽车产量超过了700万辆,LNG、甲醇等绿色动力船舶的国际市场份额接近50%,绿色建材在城乡领域也得到了较好的推广和使用,特别是我们组织绿色建材下乡,取得了积极的反响。

第四,数字化、绿色化融合水平不断提高。数字技术与制造业快速融合发展,重点领域关键工序数控化率由2012年的24.6%提升到了2021年的55.3%。我们还持续优化新型基础设施能效,目前5G基站的单站能耗比商用初期降低了20%以上,培育了153个国家绿色数据中心,全国规划在建的大型以上数据中心平均设计PUE值已经降到了1.3。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来谋划发展,大力推动实施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构建绿色低碳技术体系、绿色制造支撑体系,推进工业向产业结构高端化、能源消费低碳化、资源利用循环化、生产过程清洁化、制造流程数字化、产品供给绿色化方向转型发展。

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近年来,绿色产业受到广泛关注,已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中国目前在绿色产业发展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发展状况如何?谢谢。

赵辰昕:

谢谢记者的提问。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壮大和培育绿色发展的新动能是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重要途径。新时代的十年,我国各地区各部门以强化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为契机,推动绿色产业持续发展壮大。我也摆一些事实:

第一,加大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创造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推动传统产业绿色改造升级,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为绿色产业提供了重大的发展机遇。特别是在“双碳”政策的背景下,绿色产业发展进一步提速。近年来,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0%以上;清洁能源设备生产规模我们居世界首位。刚才辛部长已经讲了,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已经连续8年位居全球第一。

第二,我们运用各类政策工具,发挥激励和引导作用。我们各部门一起配合,通过财政、税收、价格等政策措施,支持绿色产业的发展。十年来累计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1000多亿元支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十三五”期间中央层面年度安排生态保护补偿资金近2000亿元。实施50余项税费优惠政策,不断完善资源环境价格机制。建立绿色产品评价标准体系,加大政府绿色采购力度,引导促进绿色产品消费。

第三,强化绿色技术创新,推动绿色技术产业化。中国持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截至2021年年底,中国节能环保产业有效发明专利4.9万件,新能源产业有效发明专利6万件,分别是2017年年底的1.6倍和1.7倍,这个增幅也是比较快的。形成了覆盖节能、节水、环保、可再生能源等领域的绿色技术装备制造体系,新能源、污染治理、环境监测等多个领域的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技术引领产业发展越来越快。

第四,大力发展绿色金融,为绿色产业提供资金支持。完善绿色金融政策,推动形成多层次的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截至2021年年底,中国本外币绿色信贷余额是15.9万亿元,绿色债券存量余额超过1.1万亿元,规模均居全球前列。

绿色产业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正在展现勃勃生机。绿色产业发展也需要方方面面的关注和支持,从政府层面,我们会加大政策引导和推动力度,持续加大对绿色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绿色产业持续健康更好地发展。

谢谢。

中国日报记者:

这些年来,我们能切身感受到生态环境越来越好,绿水青山越来越多,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景不断展现出来。请问在以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建设生态宜居美丽家园,加快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还有哪些举措?谢谢。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

谢谢您的提问。建设生态文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不仅可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而且可以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绿色低碳发展。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下,我们从坚决向污染宣战到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再到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过去这十年,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之实、力度之大、成效之显著前所未有,在建设生态宜居美丽家园、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归纳起来有四项重点工作。

一是着力解决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我们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细颗粒物,也就是PM2.5,年均浓度从2015年的46微克/立方米降到了去年全年29微克/立方米,中国成为全球空气质量改善最快的国家。全国Ⅰ-Ⅲ类优良水体断面比例去年达到了87.9%,土壤风险得到了有效管控,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实现了固体废物“零进口”的目标;加大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力度,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扎实成效,人民群众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二是积极开展美丽中国建设实践。实施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系列举措,落实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地区以及长江、黄河流域等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加强区域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打造绿色发展高地和美丽中国先行区;协同推进重点领域创新示范,建设首批18个美丽河湖、8个美丽海湾,在11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和8个特殊地区开展“无废城市”建设;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目前全国已经建设468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187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美丽中国的多彩画卷生动展现。

三是大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把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总抓手,印发实施《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加强源头防控,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持续深化环评管理,严把环境准入关;推进工业、交通运输、城乡建设、农业等重点领域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调整优化,启动首个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区建设。发布《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试行)》,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四是深度参与全球生态环境治理。中国成功举办了《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特别是前不久顺利进行了第二阶段会议,国际社会达成了“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开辟了中国引领全球环境治理的新实践,因为中国是COP15主席国,这也是中国首次在国际重要环境公约当中担任主席国,推动国际社会谈判并且达成共识,取得成功。推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7次缔约方大会取得积极成果,深入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倡导建立了“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和“一带一路”生态环保大数据服务平台,务实开展多双边环境合作,积极开展生态保护和气候变化领域的南南合作,为维护全球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锚定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努力推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谢谢。

长江日报记者:

中国人口众多,在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将长期面临尖锐的人地矛盾。面对这样的现实,请问我国在统筹土地开发和保护等方面将采取哪些举措,以促进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谢谢。

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刘国洪: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大家知道,人多地少是我们国家的基本国情,要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在土地利用和保护上唯一的出路就是严格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用地。我们采取的政策措施概括起来就是四句话:一是严控增量,二是盘活存量,三是优化结构,四是提升效率。下面我介绍一下。

一是严控增量。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最为宝贵的资源。我们必须始终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施最严格的用途管制,从源头上控制各类建设对耕地等各种农用地的占用,“十四五”期间全国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将控制在2950万亩,比“十三五”期间压减300万亩。

二是盘活存量。我们改革土地利用计划管理方式,坚持土地要素跟着项目走,实施增量安排与存量盘活挂钩,倒逼各地盘活存量。这个机制从2018年实施以来,五年间全国共消化“批而未供”(即审批以后没有供应出去),以及供应以后闲置的土地,共计2200多万亩,这相当于年度新增安排计划规模的3倍多。应该说,这个成效还是非常明显的。

三是优化结构。在城镇用地方面,我们着力推动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用“存量”来换“增量”。鼓励地上和地下空间立体开发,用“地下”来换“地上”。在农村用地方面,我们大力推广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在耕地总量不减少、永久基本农田布局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因地制宜把山上的耕地逐步调整到山下,山下的果树林木尽量调整上山上坡,用“山上”换“山下”,也就是用结构优化释放出空间。

四是提升效率。深入推进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建设,完善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大力推动工业用地出租和出让相结合的制度。健全土地二级市场,修订基础设施用地控制标准,扩大基础设施用地有偿使用范围,要努力用资金和技术换空间。开展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创建活动,引导全社会提高节约集约用地的意识。“十四五”期间,我们努力推动全国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地耗”要下降15%左右。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我们将继续完善包括土地在内的各类自然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政策体系,不断提高节约集约利用的水平,努力用最少的资源环境代价取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谢谢。

中国新闻社记者:

白皮书第四章“绿色生产方式广泛推行”当中提到了我国在培育绿色制造典型方面的一些数据,我关注到我国自“十三五”以来开始部署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的工作。请问目前这项工作的进展如何,对我国的绿色发展有什么样的特殊意义?后续还将如何深入推行绿色制造?谢谢。

辛国斌:

谢谢您的提问。“十三五”以来,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协同配合下,我们以重大工程和项目为牵引,以绿色工厂、绿色产业链和绿色工业园区建设为纽带,以节能、减排、增效为目标,持续开展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截至目前,我们国家层面培育了2783家绿色工厂、296家绿色供应链企业、223家绿色工业园区,推广近2万种绿色产品,初步测算,绿色工业园区平均固废处置利用率超过了95%,一大批绿色工厂能耗水平优于国家能耗限额标准的先进值,逐步构建起从基础原材料到终端消费品的全链条绿色产品供给体系。

至于说对绿色发展有什么特殊意义,我们理解,有以下几方面:绿色制造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内在要求,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瓶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路径,是推动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实现安全发展的有力保障,是顺应技术进步趋势、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必然选择,也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体现。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着力从以下五个方面深入推行绿色制造。

一是健全完善绿色制造和服务体系。结合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制定出台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统筹部署绿色制造推进工作,打造梯度的绿色制造标杆培育机制。

二是构建绿色低碳升级改造政策体系。持续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统筹用好中央和地方财税、金融等各类政策资源,形成多层次、多元化、一揽子的支持政策体系,支持引导企业实施绿色低碳升级改造。

三是强化绿色低碳标准的引领。制定出台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绿色低碳标准化指导意见,充分发挥各行业标准化技术组织作用,加快相关标准的制修订。

四是建立数字赋能绿色制造的引导机制。加快推进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推动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数字孪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领域的深度应用。

五是深化绿色制造的国际交流合作机制。依托现有的多双边合作机制,围绕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政策标准等方面加强沟通交流,务实推进合作发展。谢谢。

本文编选自“国新办”官网;智通财经编辑:陈雯芳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绿色动力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