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流浪地球2》里的经济学)
大年初一,在影院里一边流泪一边欢笑的看完了《流浪地球2》。
在别的文章分析剧情、科幻细节的时候,星空君打算分析一下流浪地球世界观里的经济学。
读者朋友们大可放心的是,本文基本没有剧透,不会影响观影体验。
比如,我可以透露两句粗剪版有而上映版没有的台词(冷笑话效果非常好,可惜被剪掉了,所以也不算剧透):
刘德华说,带鱼不是方的吗?他同事说,那是炸带鱼。
墙裂建议每个人(12岁以上)都去看一遍《流浪地球2》。
地球联合政(UEG)府是在联合国的基础上成立的,但各个国家依然存在的,UEG更像是一个比联合国更加强大的协调机构,具体决策执行还是要各国政府,而非常规的国家的政府的放大版。
中国军人开的是歼20(魔改后可垂直起降版),俄罗斯士兵则是苏57魔改版,法国人的阵风魔改版也非常漂亮。
星空君想了想,大概类似周天子令诸侯的机制。
结合流浪地球1和2,可以看到展示的高科技基本上都是人工智能技术和高科技武器。
民用领域,肉眼可见的科技停滞。
1、手机通信
除了周老师用的全面屏手机算是略有突破外(吴京代言过中兴的一款全面屏,电影里没有植入,植入的是一加手机),大部分手机依然是2022年的“低科技”水平,甚至还在用拍立得。
因为全球互联网中断,大部分发展中国家退回到收音机年代。强大的量子计算机甚至开发出离线版。
2、食物危机
随着地表环境变恶劣,物种不断灭绝,不可避免的迎来了食物危机。
根据剧情,可以发现分配机制大概变成了这样:日用品依然保留着正常的市场经济(刘培强的西装很明显是新买的或者租的或者借的),而食物作为稀缺品开始按人头分配。
尤其是水果,成了稀缺品,立功的才能分到。想想也对,地下城培育水果太难了。
3、医疗技术停滞
可能是大量的高科技人才都去了军工和AI,以至于医疗科技发展缓慢。地球环境变化,辐射导致的癌症大爆发(附图:剧组魔鬼般的细节)。
4、能源突破
在流浪地球的世界观里,行星发动机的能源来自于重核聚变。这是大刘虚构的一种能源,构思来自于恒星的核聚变。
根据设定,通过新技术让石头进行重核聚变,从而产生源源不断的能源(简称烧石头)。
这意味着两件事,一是行星发动机的能源有着落了;二是地下城的能源有着落了,能源接近免费。
大致相当于现在“人造太阳”成功的实现了商用。
尽管是在残酷的流浪时代,但接近无限的能源可能会给人类带来技术爆炸。这流浪的2500年啊,什么都可能会出现。
5、行业选择
在危机来临的时候,什么专业最吃香?
一是军工(航天航空),无论什么危机,国与国之间的经济战也好,外星人来袭也好,太阳爆炸也好,军工业都至关重要;
二是计算机(人工智能),解决危机的办法,往往需要人工智能参与辅助计算,故事里量子计算机实现了迭代升级,能自主开发操作系统,能自主3D打印机器设备,能安排设备自动生产上万台行星发动机,强大到细思极恐;
三是新材料,太空电梯源自于纳米技术的突破(《三体》中汪淼的研究成果,被飞船派用来建设太空电梯,两部作品虽然不同世界观,但有致敬)。
太空电梯高度9万公里,鲲鹏扶摇九万里。是本片最为壮观最为突破想象力的场景,没有之一。
四是制造业,虽然人工智能完成了相当多的工作,但很显然关键时刻制造业爆产能,才是应对危机的重要保障。
五是网络安全,之所以从计算机里单独拎出来,是因为随着物联网时代的发展,网络安全不仅仅是计算机领域。
入侵者可以攻击互联网,也可以攻击在线设备,还可以让数万架军事无人机突然向人类发起攻击。剧中有个情节密码高达3万位,还是实时生成的,就不是给人类用的... ...
最后一点,危机纪元,要远离房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