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锐叔论市 斜风细雨不须归!)
《投资者网》特约国金证券分析师毛锐
周四早盘三大指数集体高开。开盘之后,指数围绕平盘线上下震荡经过一番上下震荡后,中午休市前稍有走强。午后,指数有所转弱,沪指重新回到平盘线附近横盘至收市。最终,上证指数、深成指、创业板指分别以涨0.02%、跌0.22%、跌0.44%报收。盘面上,涨停股(剔除ST和未开板次新股)47家,显示市场情绪一般;个股涨跌比2303:2418,个股平均涨幅0.24%,赚钱效应一般,两市成交额10243亿,较前一交易日增量1.96%。北上资金净流入近27亿。
昨天市场虽然没有如期继续走强,但从平均个股涨幅依然为正来看,仍为强势整理态势。昨天没能如期继续走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北上资金流入力度明显减弱,二是券商股在利好下大幅高开低走对市场情绪有所影响,三是昨天早评中提到的问题,即回升略显仓促,导致对3240-3280前期套牢盘的消化仍不太充分,这可能会影响后期上涨过程中的平稳度。不过,这些都不是大问题,并不影响后市继续保持震荡上行的趋势。
资金方面,外资流入力度减弱这是正常现象,节后也不大可能继续维持节前十几个交易日净流入规模超去年全年这样的力度,从以往的规律来看,春节后一个月内北上资金虽然仍普遍会保持净流入态势,但力度会比节前减弱。不过,节后内资有望接力外资。首先,从杠杆资金来看,2011年-2022年,节前融资余额大多呈减少状态,而在节后一月,融资余额平均每天的增加规模近27亿。这次春节前后也大致呈现这一规律,节前一周融资余额减少了242.92亿,而节后前三天融资余额分别增加了204.20亿、58.72亿、80.47亿。其二,从公募基金来看,发行尚未明显回暖,赎回压力或迎来阶段性增强。根据Choice数据显示,1月基金申赎比多处于1以下(意味着申购小于赎回)。这也符合以往的规律,因为从历史上看,市场从大级别底部回升的初期,老基金赎回压力往往阶段性增强。不过根据历史经验,新基金成立份额与基金重仓股过去一季度收益率呈较强正相关。2022年11月以来市场迎来修复,公募基金的业绩表现也已在改善,预计后续基金发行也将回暖。其三,从私募基金来看,截至今年1月20日,股票私募多头的仓位比例较去年年底回升1.19pct至67.30%,处于三年滚动20.0%的较低水平。因此,预计私募基金1月以来为市场带来一定增量资金。其四,从保险基金来看,当前仓位处于历史中等偏低位置,去年11月以来保险资金仓位明显抬升,截至12月底仓位已回升至12.71%,处于2016年以来44.5%的历史分位,仍处于中等偏低位置。在股债性价比较高、经济复苏预期持续升温的当下,保险资金近期配置权益资产的意愿迎来提升。因此总体来看,不必担心资金面的问题,今后一段时间,市场有望从去年的存量博弈、甚至缩量博弈,回到增量博弈。
至于昨天券商板块的表现,锐叔认为,更多属于之前抢跑的短线获利盘兑现带来的震荡,不影响其上升趋势,后市仍有机会作为“牛市旗手”引领市场。基本面逻辑方面,从以往的经验来看,注册制改革有望显著撬动IPO规模增长,过去四年年均复合增速43.65%,实行注册制后的科创板、创业板项目是助推IPO规模大增的主要驱动力。而受益于IPO规模增长,券商投行业务收入显著增长。2021年,证券行业实现投行业务净收入699.83亿元,三年年均复合增速23.67%。2022年前三季度证券行业实现投行业务净收入492.25亿元,同比进一步增长6.29%。随着主板注册制落地,投行业务利润空间将得到进一步释放。同时,跟投制度设立,优化券商盈利模式,“投行+投资”推升券商ROE增长。注册制实施,拓宽了PE、VC退出渠道,缩短项目周期,提升资金使用效率,促进投资-退出再投资的良性循环。历史复盘方面,有两个重要的参考时点,一是2019年1月23日深改委审议通过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方案,券商指数(880472)在此后1个多月内上涨53.2%;二是2020年4月27日,《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总体实施方案》审议通过,券商指数在之后不到3个月时间上涨54.4%。而且这两次券商板块指数均跑赢上证指数30个pct以上。
就以上两点来看,现在还是不担心行情到头的时候,正所谓“斜风细雨不须归”。而且从技术上来看,当前处于去年10月31日2885以来的第三浪中,即便按照与第一浪(2885-3212)等长来测算,第三浪的高度为3372,三浪的延长浪则超过前期2022年7月5日的高点3424。此外,大盘若最终在3240-3280压力区之上站稳,也有望打开上升空间,并进一步去挑战3500上方强压力区。综合来看,预计大盘将继续保持震荡上行态势。因此在操作上,应该继续坚持逢低加仓及持股待涨为主的策略。
板块和热点方面,昨天盘面上,行业方面,按不加权方式排序,酿酒、旅游、食品饮料等涨幅居前,航空、多元金融、证券等跌幅居前。题材方面,结合涨停个股数量和板块指数涨幅,人工智能、芯片等稍显活跃。
春节前后相对沉寂的大消费在昨天有所回暖,行业方面涨幅前列的酿酒、旅游、食品饮料等都属于大消费。驱动上,1月31日重磅学习会强调,要搞好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实现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坚决贯彻落实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尽快形成完整内需体系,着力扩大有收入支撑的消费需求、有合理回报的投资需求、有本金和债务约束的金融需求。建立和完善扩大居民消费的长效机制,使居民有稳定收入能消费、没有后顾之忧敢消费、消费环境优获得感强愿消费。而在消息面上,昨天盘后,商务部在国新办举行发布会,主题就是消费,并且明确定调今年确立为“2023消费提振年”。并以此为主线,统筹开展全国性消费促进活动,通过省市联动、各地区互动、各相关协会积极配合,兴商聚市,形成消费热潮。从春节消费来看,已呈现明显回暖之势。从官方数据来看,数据表现比较好的包括返乡消费、礼赠消费、乡厨等,整体形成了近年来一个比较高的消费高点。往后看,消费有望继续走强,包括大众餐饮依然还会有比较大的聚餐热情,尤其在下沉市场,三四线以下城市春节是一个重要的起点,被动社交的第一出发点(一二线城市可能是元旦开始有一些被动社交场景,但是下沉城市感染的稍微晚一些,包括对于病毒的警惕性更强),导致整体的出发点后移至春节。在被动社交之后,大家逐渐放下对于病毒的警惕心,会更加积极的参与一些主动的社交。另外是一些宴席,合肥市场从初四初五就开始补办一些大型的宴席,未来两周也出现了比较满员的情况,这些也是节后反转比较大的,像白酒的招商(糖酒会热点)、学生返校在3、4月份也可以看到明显的边际改善。根据广发证券近日研报,借鉴海外消费细分行业在“第三阶段”防疫优化后的基本面&市场表现修复“空间”,结合当前国内消费行业已经修复的程度,“定量”测算出国内仍有较大修复“空间”的行业,包括:医药(生物制品/医疗服务/医疗器械/化学制药)、食品饮料(休闲食品/调味发酵品)和休闲服务(旅游景区/航空机场)等。这些消费细分领域在后市应该仍可适当逢低关注。
说一个涨价题材。2023年2月2日,诸暨华海氨纶出厂价上调0.2万元/吨至3.6万元/吨,并且春节后国内氨纶市场均价涨幅超过6%。(节后出现本轮首次涨价)。氨纶是一种化工产品,上游原材料主要为纯苯、甲醇等石油炼化品,下游主要应用于服装等各类纺织品。氨纶行业是典型的周期性行业,2021年逐渐出现行业供给过剩,随后开始去产能,氨纶现货价格自2021年8月最高的8.38万元/吨持续下跌至2022年8月最低的3.27万元/吨,跌幅高达61%。2022年二季度以来,行业大量厂商出现亏损,产能持续去化。随着产能出清,景气拐点向上,2022年8月以来,价格筑底震荡企稳,春节后国内氨纶市场涨价明显。库存端来看,目前氨纶主流企业实际库存仅20天左右,已明显低于行业正常水平(30天)。需求端来看,氨纶作为一种功能型面料,随着人们生活及消费习惯的改变,对舒适性需求提升,氨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近几年在纺服、卫材等领域的渗透率持续提升,运动服饰、口罩等产品带动氨纶需求向上。供给端来看,据百川,2023年国内氨纶总有效产能达109万吨,不少落后小产能开工率低,已经关停或处于关停边缘,行业CR5从2012年的51%上涨到目前的74%,行业集中度持续提高。展望2023年,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下游需求有望逐步回暖,价格价差有望边际上行,氨纶企业负荷和盈利状况有望迎来改善。随着年后下游行业逐渐复工,氨纶需求有望持续回暖,支撑氨纶价格上涨。此外,2023年原油均价有望低于2022年水平,也有利于氨纶企业降低成本、提升盈利能力。
操作策略:
昨天市场虽然没有如期继续走强,但从平均个股涨幅依然为正来看,仍为强势整理态势。短线来看,大盘在技术上中短期均线多头排列,上升趋势保持完好,且在5日均线上企稳回升,维持短期强势格局;消息面上全面注册制启动预期及美联储如期进一步放缓加息步伐,有望进一步激发市场风险偏好,助推市场继续震荡走强。拉长时间来看,此前上证指数对应的市盈率已低于多次历史大底时的水平,对应的市净率则创历史最低,即已具备极高的中长期安全边际及投资性价比;目前估值虽有所抬升,但仍处于历史较低水平。而国内地产政策的边际放宽与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带给市场对经济回升的预期,加之稳增长需求下国内流动性宽松态势有望维持,以及外部因素扰动减弱,“春季躁动”行情有望在节后继续演绎,而大盘一旦在3240-3280筹码密集区之上站稳,上升空间也将大幅拓宽。操作上,建议轻仓者以逢低加仓为主,重仓者则可继续以持股待涨为主。
(国金证券毛锐 SAC执业编号:S113062208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