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媒体广场 - 雪球 - 正文

新能源时代的大变局

来源:雪球 作者:痛快舒畅 2023-02-07 07:23:53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新能源时代的大变局)

#新能源汽车# #比亚迪# $比亚迪(SZ002594)$ @今日话题 @雪球创作者中心 

     最近密集的试了L9和D9,真的感觉到在新能源时代很多逻辑都变了。在燃油车时代,普通消费者判断一个车型高端与否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就是发动机+变速箱,V12>V8>V6>V4>V3是广泛被大家接受的。但是,进入新能源时代,当动力不再“稀缺”时是什么定义了产品以及之前的区隔?

    是空间、功能与性能么?

    还是智能座舱、辅助驾驶和激光雷达?

    如果是“空间、功能和性能”的话,该如何定义产品?

    如果是“智能座舱(8155芯片等)、辅助驾驶和激光雷达”的话,又该如何定义产品?

    这些思考可以贯穿2023年,但从2022年的市场表现来看,其实在中国的市场上,已经有三类产品的标杆已经初步形成了。

第一类:普通家庭的终极用车形态——新能源时代的“9系列”

    类似于L9、D9和M9这样的40-50万元价位段的新能源“大满配”车型,都是5.2米及以上的大车,有的强调空间和功能,有的强调软件与生态,但无一例外已经标定了这个级别的产品形态与价格区间。以后无论是国产、合资还是豪华品牌,如果价格想要超越50万以上,都需要“掂量掂量”自己的产品(或者品牌)在哪些方面实现了超越。

     或者换句话说:对于广大的普通消费者,如果没有商务需求这三款基本是就是“家庭终极用车”了。当然不是说,宝马X5L这样的车型卖不出去了(主要是没有必要了),而是用宝马5系的价格就可以购买“大满配”车型,几乎满足家庭用车的核心需求了。再往上,如果有实力当然无所谓,但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差不多就是“天”了。

第二类:主流的B级新能源轿车——新能源时代“雅阁、凯美瑞、帕萨特”诞生了

    类似于特斯拉Model 3、比亚迪汉和海豹(还可以包含深蓝SL03),都是20万元级别全新的B级新能源轿车代表作。有的强调性能、有的强调舒适,有的强调辅助驾驶,但也无一例外也标定了这个细分市场的基本的产品形态和价格区间——他们将会替代传统“雅阁、凯美瑞、帕萨特和迈腾”成为B级轿车的新标杆。

    之后,新来的选手要么选择更加极致的性价比(比如SL03),要么选择性能上的超越,否则很难在这个细分市场上产生足够的竞争力。

    小鹏P7按照目前改款的思路(放弃第二排舒适性),基本上距离月销破万越来越远了。

第三类:全球化A级新能源车——新能源时代的全球化车型

     类似于比亚迪元Plus以及特斯拉Model 2/Q这样的全球化车型。他们将会成为新能源版本的“高尔夫”(全球热卖),用极致的性价比来抢占全球市场。后来的选手要么有足够强大的成本控制能力,要么具有更好的智能化表现,否则无法像他们一样在全球赢得更广泛的市场。

第四类:主流的A级新能源车——比亚迪秦家族+宋家族

  A级车一直是份额最大的细分市场,再这个细分市场上之前都是传统的合资车型占据优势,但随着自主品牌SUV的崛起和新能源的崛起。目前在A级市场上已经开始诞生,具有统治力的产品了。在这个级别还有另外一个特征,就是消费更加挑剔:他们对使用场景、便捷程度、使用成本和购置成本都有比较高的要求。在现阶段插混是最适合的替代产品——类似于比亚迪秦家族和宋家族车型,他们将会成为新能源版本的“卡罗拉和RAV4”(全球车型销量榜的TOP10),用极致的产品力来抢占市场。

    那么,是不是意味着,没有更多的机会了呢?

    当然不,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细分市场的机会点在哪里呢?

1、主流的B级新能源SUV,目前除了特斯拉Model Y之外还没有爆款的产品。深蓝S7、比亚迪海狮算上,但还是缺少一个最不像特斯拉的产品;

2、主流的A0级SUV,在A0级轿车已经有比亚迪海豚来统治市场了,但在A0级SUV却没有足够有竞争力的新能源产品;

3、主流的C级轿车,在C级SUV有理想和蔚来,但在轿车领域目前还是以BBA的56E为主,新能源在这个领域还是缺乏足够的竞争力。

    2023年,大家会更看好那些级别的那些车型呢?

    评论区里走一波吧。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比亚迪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