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巩固脱贫成果五年过渡期即将过半 常态化帮扶机制建设有望提速)
中国网财经2月18日讯(记者 李春晖)2023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五年过渡期的中间一年,也是关键一年。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对“三农”工作的部署可谓目标更清晰、重点更明确。乡村产业的质量效益如何进一步提高?后过渡期帮扶机制将有何新变化?带着这些问题,中国网财经采访了中国农业大学国家乡村振兴研究院副院长、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左停。
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探索新业态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位列“五大振兴”之首,也是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撑。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重力争提高到60%以上”,比去年高出5个百分点,体现出中央财政资金对乡村产业发展的加力支持。
此外,稳岗就业一直是我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举措,特别是在经历了三年疫情对经济的扰动之后,稳就业对于防止返贫的意义就更加重要。
今年一号文件提出“实施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确保脱贫劳动力就业规模稳定在3000万人以上”。在去年我国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规模达到3278万人,超过年度目标任务259万人。
“这两个量化指标的设定比较符合实际,既有一定的目标引领,同时具备基本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左停表示。
他认为,一号文件对乡村产业振兴的部署,除了资金支持之外,更重要的是强调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在今年的一号文件中占据单独一个小节和相当的篇幅,从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加快发展现代乡村服务业、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培育壮大县域富民产业四个方面进行具体部署。
“实现高质量发展对于乡村产业来说,既非常重要又具有挑战性。”左停认为,因为农村工业基础相对薄弱、劳动力素质不高以及其他制约因素,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将是一项长期任务。
他建议乡村产业跳出传统的种植业,探索更多新业态,例如要加强农产品的加工业,要将农业与康养、旅游、文化等等其他产业融合,尝试更多创新发展模式。
常态化帮扶机制建设有望提速
按照2021年3月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我国在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设立5年过渡期,过渡期内逐步调整脱贫人口帮扶政策,逐步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救助帮扶机制。
今年一号文件特别提出研究过渡期后的常态化帮扶机制,而且把“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扩增为“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常态化帮扶机制”。
“‘欠发达地区的常态化帮扶’在一号文件中是第一次明确提出。”左停表示,基于基本国情,我国在相当长时间内都将存在欠发达地区。此次一号文件中的措辞变化,意味着未来我国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将从人口、地域两个角度来补短板。
今年是五年过渡期的中间一年,也是关键之年。今年一号文件提出“研究过渡期后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常态化帮扶机制”,意味着相关研究探索以及制度创设有望在今年有实质性进展。
左停介绍,过渡期以来,关于农村低收入人口的常态化帮扶各个部门已经做了不少工作,也积累了不少经验,但总体来看仍然是碎片化的。“比如不同部门对于困难群体的提法就有很多种:低保对象、特困群体、脱贫人口、监测对象、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支出型困难群众等等,认定标准也各不相同。”
他认为,未来我国实施的常态化帮扶机制一方面应该是长期的,不是运动式、临时性的;另一方面应该是可预期的、制度化乃至法治化的;此外相应的帮扶措施也应该更有针对性,既包括基本生活救助,也包括发展性帮扶,还包括一些预防性措施。“让老百姓有明确的预期,当他遭遇某种类型的收入不足和生计困难时,可以获得想对应的政策帮扶。”
搜索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