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IPO观察|招股书提及健康码20多次、实际仅确认收入一千万 大汉软件:与营收增长关系不大)
2月16日11时起,广东省健康码“粤康码”停止部分服务,同时按照有关法律规定,彻底删除、销毁服务相关的所有数据。上线运行3年后,健康码历史“使命”或已完成。
同一时空,一家被称为“健康码背后的公司”——大汉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大汉软件”)仍在逐梦上市。
随着健康码或将逐渐淡出历史舞台,大汉软件相关业务是否会受影响?其未来又将如何?
多处提及健康码,几分虚实?
大汉软件是一家电子政务软件行业专注于“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的软件开发商和技术服务商,主要为我国各级政府及其组成部门提供“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数字政府门户平台建设及相关运维服务。
大汉软件产品包括“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数字政府门户平台、“企业互联网+”平台以及配套的运维服务。每年约带来50%营收的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则主要应用在一网通办、互联网+监管、互联网+督查、健康码这4类场景。
当健康码成为疫情下的特殊产物、以及大汉软件从冲刺科创板到此次转战创业板时均身处疫情时期,可以看到的是,在招股书中,健康码被视为一个重要的政务应用项目,21次被提及。
图源:招股书
2020年初疫情爆发以来,大汉软件承建或参与建设了国家政务服务平台防疫健康信息码、上海随申码、天津健康码、江苏苏康码、山东省电子健康通行卡和广西健康码等的开发建设和运维保障工作,还参与了“国家个人健康信息码”国家标准起草。
然而,从明面上看,大汉软件似乎并未过多受益于对健康码的承建或参与工作。
根据问询回复,2022年1-6月,健康码应用场景于确认收入1130.6万元,按业务类型分类,属于“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的运维服务。 同一期间,大汉软件实现营收1.01亿元,据此计算,健康码场景营收占比仅约11%。
大汉软件亦向和讯财经证实,公司2019年至2021年期间不存在健康码相关业务收入,且近年来,公司营业收入的增长与健康码关系不大,疫情防控调整不会对公司未来经营产生任何不利影响。
大汉软件进一步解释道,疫情期间,公司具体负责的是支撑健康码运行的重要支撑系统,即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及相关政务服务端的开发和运维,主要承担用户认证登录和所有面向公众服务在端上的展现对接,并非健康码应用系统的开发及运维。公司开发的统一身份认证系统以及相关的政务服务平台、移动APP端和小程序端是包括支撑健康码应用在内的众多政务服务功能的共同支撑平台,并非支撑健康码应用专用。
增收不增利,难题待解
在向和讯财经的回复中,大汉软件将近年公司营收上涨归因为行业需求的快速发展、公司研发投入的持续增加及市场竞争地位的持续提升。
2019年至2022年1-6月(以下简称为“报告期内”),大汉软件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亿元、2.68亿元、2.93亿元、1.01亿元,分别同比增加34.06%、9.43%、10.82%。
尽管营收快速增长,但大汉软件却开始呈现增收不增利的迹象,报告期内公司分别实现净利润5661.02万元、7780.66万元、7009.76万元、1443.28万元,分别同比增加37.44%、-9.91%、-6.85%。扣非净利润降幅更甚,隐有扩大之势。
图源:招股书
也因此,大汉软件成长性受到了深交所的问询。
对于增收不增利的原因,大汉软件称,一是公司部分业务区受域新冠疫情等影响,收入增速较2020年度有所下滑;二是受公司人员规模及人工薪酬持续上升的影响,公司人力成本快速增长超过营业收入增长幅度导致期间费用率有所提升;三是受公司应收款项余额及存货余额增长影响,公司计提的相关减值损失金额有所增长。
整体来看,大汉软件的成长性在这些方面体现出了局促:一是“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产品主要服务于国务院组成部门和直属机构,但这些部门数量固定,需求自然有上限;三是相关政府信息化平台存在一定的使用周期,在系统搭建完成后,后续大多只能带来运维收入。
阿里撑腰,难逃关联交易嫌疑
大汉软件身后,闪现了阿里的影子——阿里系不仅是大股东,同时也是公司供应商、大客户。
阿里的加持,首先要追溯回2018年2月,中小基金通过以2700万元认缴大汉软件81.7022万元注册资本的方式入股,入股价格33元/注册资本。增资后,中小基金持有大汉软件6%股权。
仅过了11个月,中小基金便将其所持股权以47.44元/注册资本的价格,转让给蚂蚁集团全资子公司云鑫创投,合计价款3876万元。随后云鑫创投对大汉软件进行增资。据此计算,中小基金如此短的时间内便获益将近44%。
值得注意的是,中小基金转让股权给云鑫创投时给了8.5折的价格折扣,这从投资收益角度显然并不划算,为何?大汉软件在回复中仅表示该价格制定“经协商”,这是其一。
再则是,问询回复“2019年1月云鑫创投股权受让价格与同年2月增资入股价格差异的原因及合理性”处显示,中小基金在转让所持股权时,对大汉软件投前估值为7.6亿元,8.5折即为6.46亿元。
图源:问询回复
而“历次增资及股权转让对应指标”表格处,前述股权转让对应估值表述为“7.5亿,按85折后6.46亿元”,而7.5亿元的8.5折应为6.375亿元。
图源:问询回复
不知两处文字对于同一笔股权转让的估值披露不同,是否存在信披差错?还是意味着,前述股权转让后,大汉软件估值由7.6亿元降至7.5亿元?若为后者,此次股权转让甚至导致了估值下降,其目的和必要性更值得探究。
就此,大汉软件向和讯财经解释称,中小基金因看好公司所在行业的未来发展前景及公司自身实力而进行投资,后因自身的投资规划变化,而选择折价向云鑫创投转让股权。
阿里系的渗入并未结束。紧接着,2020 年12月,蚂蚁旗下远景数字以29.1元/股的价格认缴大汉软件新增注册资本154.6392万元,认购价款4500万元,对应持股比例3%。按照大汉软件前次申报科创板的受理时间2021年6月30日倒推,此次增资已构成突击入股。
此举,究竟是真的看好大汉软件的未来发展,还是迫不及待想分享IPO蛋糕呢?大汉软件则告诉和讯财经,数字政府领域内,集成商客户投资相关上游企业在行业内较为常见。经检索公开信息,蚂蚁集团投资了朗新科技(300682)、吉大正元、润和软件(300339)等。
目前,云鑫创投为大汉软件发行前第二大股东,持股19.4%;远景数字位列第6,持股3%。
图源:招股书
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大汉软件近年来营收高涨亦与阿里关系密切。阿里系入股第二年即2020年,阿里系客户便空降大汉软件第二大客户,2020年、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来自阿里系客户的收入分别为2742万元、3860.72万元、1067.29万元,占同期营收的比例分别为10.23%、13.17%、10.52%。扣除与阿里系的关联交易影响后,2019年至2022年,大汉软件营业收入复合年增长率从21.12%下降至14.7%,营业毛利复合年增长率从15.69%下降至8.39%。
另一方面,阿里系相关大单则“花落”大汉软件。公开资料显示,江西省政务服务“赣服通”平台由江西联合支付宝、阿里云共同推出。云鑫创投2019年2月入股大汉软件后,“赣服通”不仅成为大汉软件重要项目之一,也成为招股书中“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产品的典型代表。
分区域看,2019年,大汉软件来自江西省的收入突飞猛涨,由2018年的107.11万元增至2748.19万元,2020年、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分别为4700.96万元、6853.16万元、2283.07万元,营收占比也从2018年的0.75%猛增至2022年上半年的22.5%,并取代浙江成为第一大收入省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