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公司新闻 - 正文

10年砸了1100亿,李彦宏原地等风来

来源:雪豹财经社 2023-02-23 14:58:54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10年砸了1100亿,李彦宏原地等风来)

■从初涉AI时的信心爆棚,到商业化落地遇阻时仍乐观坚守,再到行业寒冬时不得不选择蛰伏,十年来,李彦宏不断调整自己在公开场合对AI的表态。

■强调萝卜快跑的订单量、小度智能音响的销量等,百度正在向外界传递一个清晰的信号:加速完成AI技术的商业化变现。

■即使百度将自己定义为一家AI公司,但现阶段和未来相当一段时间里,负责“赚钱养家”的还是以搜索为核心的广告业务。

坐了多年“冷板凳”,这一次,“AI先生”李彦宏终于挺直了腰板,踌躇满志。

2月22日美股盘前,百度发布了2022年第四季及全年未经审计的财务报告。财报发布后,百度美股盘前一度上涨7%,最终收跌2.6%。财报核心数据如下:

  • 2022年Q4,百度实现营收330.77亿元,去年同期331亿元;归属百度的净利润(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53.71亿元,同比增长32%;百度核心收入257亿元,同比下降1%。其中在线营销收入181亿元,同比下降6%;非在线营销收入为76亿元,同比增长11%。
  • 2022财年,百度实现营收1236.75亿元,同比下降1%;归属百度的净利润(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206.8亿元,同比增长10%;百度核心营收954亿元,与去年基本持平。其中在线营销收入695亿元,同比下降6%;非在线营销收入259亿元,同比增长22%。

在财报、绩后电话会和李彦宏的内部信中,与AI相关的“文心一言”和自动驾驶都占据了绝对C位。这份财报也可以看作3月“文心一言”上线前,百度做出的阶段性总结。

一向以严谨低调形象示人的李彦宏罕见地在内部信中表露兴奋:“百度作为中国人工智能市场长期增长的最佳代表,正站在浪潮之巅。”

百度布局AI至少已有10年,在这期间,“AI先生”的表态发生了哪些变化?烧钱的AI究竟对百度意味着什么?

“AI先生”李彦宏

2023年,被全球科技公司追捧的AI火了起来。“我们已经及时地为这一全新的大趋势做好了业务准备。”李彦宏在电话会上强调,百度将从新的人工智能拐点中受益。

百度对AI的投入可以追溯到10年前。2013年,百度美国研究院在硅谷成立。同年,百度在中国建立深度学习研究院,李彦宏亲任院长;次年4月成立大数据实验室,5月成立硅谷人工智能实验室。

在2014年之前,百度对AI的布局主要集中在技术方向确定和人才储备。当时,李彦宏鲜少在公开场合谈及AI,只介绍过一次“百度大脑”产品:“相当于两三岁孩子的智力水平。未来十几二十年,这样的大脑或许比人脑还要聪明。”

2017年7月,百度首次公布完整的AI生态开放战略,并正式宣布all in AI。彼时,谷歌的人工智能AlphaGo已横空出世。

李彦宏在2017年百度世界大会讲解AI,来源:百度官方微博

李彦宏在此前一年的乌镇互联网大会上已经提前释放了信号:“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已经结束,人工智能时代已经来临。”会议期间,百度还专门安排了18辆无人车,邀请参会的媒体记者试乘。当时李彦宏的判断是,“三五年之内,无人驾驶一定可以成为现实。”

在那之后,在政府机构、企业、媒体和C端用户面前,李彦宏几乎抓住每一个公开场合演讲的机会“安利”人工智能。

在AI大规模商业化落地迟迟打不开局面、资本出逃、业内开始出现悲观情绪的数年间,李彦宏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捍卫”他对AI的畅想。

在“AI会毁灭人类”的观点面前,他说:“人工智能不仅不会毁灭人类,反而会让人们获得‘永生’。”当媒体拿百度与谷歌做对比时,他说:“Google现在是人工智能领域的iPhone,而百度则是这个领域的安卓,从长远来看,开放必然战胜封闭。”

在布局AI的过程中,李彦宏也在强调AI与产业结合、探寻落地场景的重要性。

他在2019年9月的一封内部信中写道:“百度要做的是扎实推进人工智能在各产业的渗透,以迎接这个最好的时代,属于我们的时代。”他在此后的演讲中不再用晦涩难懂的词汇,而是走“接地气”路线,直接点明AI的核心卖点。百度发布无人驾驶新车Apollo Moon之后,李彦宏在百度官方视频号下留言,“必须要比打车便宜。”

10年来,李彦宏不断调整自己在公开场合对AI的表态,“长期主义” 是他谈及AI时的一个关键词。2021年,他在致股东信中写道:我们选择了技术战略,就必须抵御住短期机会的诱惑,能坚定面对长周期投入的挑战。

直到2023年,ChatGPT火爆,AI狂飙,蛰伏10年的李彦宏等来了风口。

在内部信中,他慷慨发言,一改以往的低调保守:“中国AI市场即将迎来爆发性的需求增长,其商业价值的释放将是前所未有的、指数级的。百度作为中国人工智能市场长期增长的最佳代表,正站在浪潮之巅。”

文心一言:出道即C位

人人都在谈论人工智能的颠覆性影响的今天,all in AI已经7年的百度,有不少故事可讲。

近期备受关注的大语言模型“文心一言”,是百度继文心一格之后的又一个生成式AI产品。李彦宏在内部信中明确了方向:百度计划将多项主流业务与文心一言整合。

其中,百度的老本行搜索是率先落地的场景。

今年1月,ChatGPT引发了全球科技巨头在搜索引擎领域的“军备竞赛”,微软将ChatGPT引入Bing,谷歌推出对标产品Bard。

百度则在更早些时候的Create AI开发者大会前夕表示,将“搜索”升级为“生成式搜索”,基于文心大模型,根据用户的描述生成文章、画作、图表、视频等多种内容,并提供交互式的聊天。此外,百度强调,搜索的底层逻辑和AI底层技术相通,或许是在向外界展示百度在类ChatGPT技术方面已经早有积累。

在财报电话会上,文心一言成为投资者、分析师关注的焦点。

李彦宏介绍,文心大模型ERNIE 1.0在2019年3月就已经推出,是中国市场非常本土化的大语言模型,其先进性不仅体现为对中文语言的理解,还体现为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文心一言将比国外开发的模型更适合中文和中国市场。”

据百度透露,文心一言正在做上线前的冲刺,将于3月向公众开放,目前已经有超过400家企业加入了文心一言生态圈。

除了搜索业务,智能云、自动驾驶和智能硬件(智能家居),都是能与文心一言深度融合的业务。

智能云是百度非在线营销收入中占比最大的业务(约70%)。文心一言向B端客户开放后,云计算提供深度学习平台、NLP技术开发等能力,推动云端业务收入增长。

在自动驾驶方面,接入文心一言之后,百度的无人汽车能够加深对复杂路况的理解,提升安全性和可靠性。围绕自动驾驶的进展,李彦宏在今年给员工的内部信中提到:“已经看到全球自动驾驶行业正在加速呈现两极分化,无人化落地是关键分水岭。”

以DuerOS软件为核心的小度也将和文心一言整合。DuerOS的应用场景除了智能音箱、电视伴侣、护眼平板、智能屏幕等,还进入了Apollo智舱,与文心一言集成后,有望进一步提升智能汽车人机交互的体验性。

“文心一言与百度自有的业务结合有望引领AI领域商业化进程。”国盛证券的一份研报称,百度在人工智能端具备从芯片到应用的全栈技术布局,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积累较久,同时AI大模型在其他领域也有应用落地,在长期竞争中构成优势。

AI难养家

在国内互联网大厂的掌舵人中,李彦宏是技术背景最浓厚的一位,也不吝对研发的投入。“有1块钱的时候,会投进技术里;有1个亿,会投进技术里;有100个亿,还是会投进技术里。”

10年间,百度研发支出超过1100亿元,增长了15倍。2022年年报显示,百度核心研发费用214.16亿元,占百度核心收入比例逾22%。去年前三季度,阿里、腾讯、美团的研发投入占比分别约为15%、10%和8%。

不过,AI很难在短期内成为业绩的增长引擎,它是一门投入高、回报周期长的生意。

从营收来看,2022年百度的营收1237亿元,与2011年的营收(相比145.01亿元)增长了7.5倍,是研发投入增速的一半。

从具体业务看,百度押注的AI变现场景主要是智能云、自动驾驶和小度科技。去年全年,百度智能云营收177亿,意味着自动驾驶和小度科技的收入只有约80亿元。

自动驾驶仍是个需要持续烧钱的行业,萝卜快跑平台目前每季度平均订单量50万~60万,上线至今累计订单量不过200万。摩根大通预计,萝卜快跑实现单车盈利或许要到2025年。智能家居领域的小度科技虽然跑通了to C的商业模式,但营收数据从未披露。

即将上线的文心一言也是一个“烧钱大户”,但在商业化方面仍处于探索阶段。即便是爆火的ChatGPT也正在为如何盈利苦恼。ChatGPT的运营公司OpenAI首席执行官透露,ChatGPT平均每一次聊天成本为“个位数美分”,“运算总成本高得难以想象,商业化收费变得尤为重要”。

即便百度将自己定义为一家AI公司,但现阶段和未来相当一段时间里,负责“赚钱养家”的还是以搜索为核心的广告业务,也就是百度财报中的在线营销收入。

从2018年开始,百度的在线营销收入就呈下降态势,2018年至2020年,这一收入分别为726.45亿元、700.38亿元、662.83亿元,2021年反弹增长至740元,2022年又再次下降6%至695亿元。

第一曲线增长不振,以AI业务为主的第二曲线难挑大梁,百度的量变引发质变或许还需时日。

对此,李彦宏也有清醒的认识。在2022年初的一次内部大会上,他表明了继续长期投入AI的决心:“虽然也觉得现在亏钱亏得很厉害,但相信未来会有相应的回报。”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雪豹财经社”(ID:xuebaocaijingshe),作者:李欣彤,36氪经授权发布。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