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锐叔论市 蓄势之后有望重拾升势!)
《投资者网》特约国金证券财富领航员 毛锐
周四早盘三大指数涨跌不一。开盘之后,指数小幅冲高回落后在平盘线上方窄幅震荡。午后,指数震荡下探后弱势盘整,尾盘阶段稍有回升。最终,上证指数、深成指、创业板指分别以跌0.11%、跌0.13%、涨0.23%报收。盘面上,涨停股(剔除ST和未开板次新股)21家,显示市场情绪很低迷;个股涨跌比1822:2882,个股平均涨幅-0.20%,赚钱效应较弱,两市成交额8072亿,较前一交易日增量3.05%。北上资金净流出逾21亿。
从节后首日高开低走到昨天已经18个交易日了,期间大盘走出了一个箱体震荡结构,周一的大阳线后本来已初步形成突破之势,但无奈此时又受到美国通胀预期和美联储停止放缓加息步伐的预期升温等外部因素影响,始终欠缺这最后的“临门一脚”。不过,好在连续两天的小幅调整均收在了前期筹码密集区上沿3280之上,也仅仅吃掉了周一大阳线的很小一部分,同时还保持在5日、10日均线上方,算是一种强势整理形态,或者说是一种冲关前的蓄势状态。接下来,锐叔认为大盘再次向上、最终突破箱体并打开上升空间的可能性较大,主要是基于以下理由:
一是隔夜欧美股市已经企稳并小幅回升,说明此次由美国经济、就业数据向好而引发的对美国通胀回升、美联储停止放缓加息步伐的担忧或告一段落,北上资金有望回流A股,并再次助力A股回升。二是当前国内的经济基本面回升之势明确、宏观流动性延续宽松之势,此前的核心上涨逻辑仍在,且两会即将在下周末召开,在稳增长政策加码预期驱动下,市场情绪有望升温。从提前召开的地方两会来看,扩投资是稳增长的重要抓手,多地发布2023年全年重大建设项目,且多地举行一季度重大项目开工活动,明确了2023年一季度乃至全年的重大项目投资数量、总投资额及年度计划投资额等。投资额相比2022年均有显著提升,二月各地迎来重大项目开工潮。此外,稳地产也是地方两会关注的焦点,其中“松绑”、“激活”、“防风险”等,成为地方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高频热词。预计在相关政策预期下,顺周期品种中的基建产业链、房地产、有色、钢铁、煤炭等有表现机会,而这类权重品种一旦拉升,对指数的带动作用会非常明显。三是大盘走了18个交易日的箱体,一方面说明去年7月中旬至9月中旬反复震荡时形成的3240-3280筹码密集区压力确实较大,需要较长时间来消化。但另一方面,这么长时间的消化也应该差不多了。昨天大盘回调后仍收在3280之上,满足了衡量突破有效性的“三三法则”中突破之后站稳三天以上的要求,意味着有效突破的概率大增。此外,大盘自去年12月23日3031见底以来的上升过程中,两连阴或最多三连阴后,均重新回升,且随后均出现过中阳或大阳上涨。
综上所述,短线上大盘企稳回升并最终向上突破近期箱体的概率较大,至少在两会前仍可对行情保持乐观。而一旦大盘突破3223-3310箱体,理论涨幅至少等于箱体高度,即目标可看到3397,意味着上升空间再次被打开。因此在总体策略上,继续维持逢低加仓和持股待涨的建议。
板块和热点方面,昨天盘面上,行业方面,按不加权方式排序,多元金融、矿物制品、汽车类等涨幅居前,电信运营、软件服务、互联网等跌幅居前。题材方面,结合涨停个股数量和板块指数涨幅,光伏、新能源车稍显活跃。
此前表现相对承压的光伏新技术方向昨天出现一定的修复, TOPCon、HJT电池板块的涨幅均超过1.5%。驱动上,光伏上游硅料价格终于停止了节后强劲反弹的势头,上周致密料价格23.0万/吨,环比+0%,市场判断硅料价格上涨空间已有限。硅料供应是影响光伏产业发展的瓶颈环节之一,去年的高价硅料影响了光伏中下游企业的积极性,虽然装机依然高增,但实际上低于年初的市场预期。而去年4季度开始硅料价格出现“断崖式”下跌,到岁末年初时已接近腰斩,导致市场对今年光伏装机超预期增长的预期,从而给光伏板块带来了一波近20%的上涨。但随着节前备货需求启动,1月中旬硅料签单活跃度明显大幅回暖,节后部分硅料企业报价回升,最近光伏板块又开始受到压制。往后看,随着春节后协鑫(包头+乐山)、东方希望、丽豪、润阳等陆续释放增量,年中硅料产能释放有望再加速,硅料有可能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根据长江证券相关最新研报测算,预计全球硅料产出在160万吨左右,可支撑组件产出640GW左右。按照全球装机350-380GW,容配比1.25计算,2023年真实组件需求为437.5-475GW,对应硅料需求约为110-120万吨。因此,未来硅料价格有望再次回落,从而有利于提升中下游生产和装机积极性,今年光伏行业有望延续高景气度。因此,就全年视角来看,光伏板块可作为主要关注方向之一,其中重点是产业中的新方向,包括储能、微逆、Topcon、IBC、HJT、钙钛矿等具备显著阿尔法或者高未来预期,全年投资机会突出。接下来在简单聊一下其中的HJT电池。相比当前主流的PERC电池,HJT电池具有以下优点:1、转换效率高。HJT效率潜力超28%,远高PERC电池的23%;2、光致衰减更低。10年衰减率小于3%,远低于PERC;3、工艺流程简单。主工艺只需4道,天然高良率;4、双面率更高。双面对称结构,双面率提升至93-98%。而正是基于以上优点,以及随着薄片化、银包铜、0BB等降本工艺量产导入,预计2023年HJT电池将实现盈利、新老玩家扩产提速。再来回顾一下过去PERC电池在市场渗透的过程:2017年常规BSF电池依然占据主流地位,市占率高达83%。随着PERC经济性得到产业认可,PERC市占率从2016年的9%上升至2020年的86%,短短5年时间提升近10倍,成为市场主流技术路线。因此,预计HJT电池扩产有望在2023-2025年快速爆发。从HJT产业链来看,设备、核心零部件、浆料等环节最为受益,可重点在这几个领域进行挖掘。
消息面上,昨天盘中,钠离子电池行业领先企业中科海钠召开发布会,推出钠离子电池产品,并公布了在思皓E10X(A00级别)上实现钠电装车。具体来看,该车售价7.89W元,单车带电量25kWh,电芯能量密度140Wh/ kg,系统能量密度120Wh/ kg,支持3-4C快充。此前去年下半年曾传出钠电池要装车宝骏kivi、比亚迪等A级电动车,但均事后均被否认,因此这应该是国内钠电池首次实锤装车。而从其公布的钠电池的参数来看,系统能量密度120Wh,基本比较接近市面上的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约130-140Wh/ kg),同时25KWh的带电量续航约250KM,基本能够覆盖日常出行;3-4C快充基本上充满约花费15-20分钟,补能快捷性得到保证。相比锂电池,钠离子电池的优点主要再两方面:(1)安全性突出:根据最新研究,已经制备的钠离子电池具有宽工作温度范围:-70-100℃; (2)成本优势突出:钠离子电池当前小试、中试电芯成本在0.8-1元/Wh范围内波动,预计产业链配套初步形成后,电芯成本有望下降到0.5-0.6元/Wh,中长期进一步下探0.4-0.5元/Wh,达到近30%的降本效应。而从钠离子未来的反战逻辑来看,短期:自2021年下半年到2022年上半年碳酸锂价格增速达到433%,碳酸钠价格仅为2650元/吨(轻质纯碱,截止22年12月7日),是碳酸锂价格的0.47%。短期内供需矛盾难改,企业端承压;全球锂资源分布不均,中国对于锂电原材料对外依赖程度超60%,存在卡脖子风险,危机能源安全,政府端承压。 长期:对比锂电池发展之路,钠离子电池发展呈现出明显的“20年滞后期”,随着低碳时代的到来和储能电池的行业产能释放,钠离子电池产业化大势所趋。钠离子电池材料端技术突破,钠离子电池技术壁垒打破,生产工艺与锂离子电池趋同,技术可复刻,设备可迁移,钠离子产业化时间有望进一步提前。展望钠离子的应用和市场前景,根据国联证券最新研报,预计钠离子电池在两轮车领域凭借较铅酸和锂电更高的性价比率先快速替代;储能领域凭借安全和耐低温的优势,率先应用在对于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要求较低的用户侧储能、通信基站和数据中心;乘用车领域通过钠锂混搭技术有望覆盖65%纯电乘用车市场。预计25年国内钠电池需求有望达到32.9GWh,对应市场空间约203.7亿元;预计27年国内需求有望达到137.3GWh,对应市场空间约824亿元,23-27年CAGR为141.3%。这次钠离子电池的实锤装车,可以说是一个标志性事件,或引发市场对板块的关注。
操作策略:
受外围市场影响,大盘连续两天小幅回调,但回调并未跌破前期筹码密集区上沿3280,并仍保持在5日、10日均线上方,显示调整属于强势整理范畴。短线来看,隔夜欧美股市企稳回升,预示外围扰动或已告一段落,在当前经济回升态势明确、两会前政策加码预期上升的背景下,预计大盘有望重拾升势。拉长时间来看,此前上证指数对应的市盈率已低于多次历史大底时的水平,对应的市净率则创历史最低,即已具备极高的中长期安全边际及投资性价比;目前估值虽有所抬升,但仍处于历史较低水平。而国内地产政策的边际放宽与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带给市场对经济回升的较强预期,加之稳增长需求下国内流动性宽松态势有望延续,以及3月重要会议政策预期有望提升市场风险偏好和外部因素扰动逐渐减弱,“春季躁动”行情有望继续演绎,而大盘一旦在3240-3280筹码密集区之上站稳,上升空间也将随之大幅拓宽。操作上,建议轻仓者以逢低加仓为主,重仓者则可继续以持股待涨为主。
(国金证券毛锐 SAC执业编号:S113062208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