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68岁杨国强退休,执掌碧桂园31年的3种身份)
3月的第一天,68岁的杨国强退休了。
碧桂园在这天发布公告称,公司主席及执行董事杨国强因年龄原因辞任,杨国强的二女儿、现年41岁的碧桂园联席主席杨惠妍接任为主席,同时继续担任公司执行董事。
这是一场并不令外界意外的交接,抛开“68岁”的年龄和特殊的时间节点来说,12岁开始便跟着父亲杨国强旁听碧桂园内部大大小小的会议、大学毕业后便加入碧桂园的杨惠妍,可谓是杨国强早就“钦定”的接班人。
在碧桂园上市之年,2007年,杨国强更是将碧桂园70%股权转给杨惠妍,公司招股书称,转让股权是欲将杨惠妍训练为碧桂园继承人。
“退休”并不意味着这位“宇宙房企”创始人将不再参与公司内部管理,他将以“特别顾问”的身份继续参与碧桂园的经营。
过去三十一年时间,碧桂园这家企业镌刻着杨国强农民出身的务实、粤商的敢干。接下来的无限时间里,杨国强为碧桂园打下的烙印也将伴随这家企业继续前行。
而杨国强领导下的碧桂园,及他在任时期被“发扬光大”、对整个行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程度影响的“高周转”模式,也在这几年的市场动荡中淡去。
农民出身的企业家
“农民”是多位熟悉碧桂园的人士对杨国强的共同印象之一,“农民的儿子”也是杨国强时常挂在嘴边的自我介绍说辞。
即便后来家族资产千亿,一身价值与其资产额“不算匹配”的黑西装、运动鞋搭配,相对瘦削的身型、黝黑的皮肤、稀疏的头顶,一定程度上也是保留在杨国强身上的农民特质。
1955年,杨国强出生于广东顺德北滘镇,“贫穷”贯穿了他整个童年和少年时代。杨国强回忆起这段生活时常说,他在“十八岁前没穿过鞋、没吃过糖果”;高中时期的杨国强差点因为交不起7元钱的学费而辍学,最终在学校免学费并提供2元助学金下完成了学业。
18岁高中毕业后,杨国强步入社会,一边放牛种地、一边做建筑工人。彼时人们很难想象,四十多年后,这位农民、工地工人会是中国销售额最高的房企掌门人。
1978年,在大哥杨国华的帮助下,杨国强进入房管所任施工员,并在6年后升任区建筑队队长;1989年,杨国强成为北滘建筑工程公司总经理。
碧桂园真正的起点则是1992年,这一年,杨国强、许家印、冯仑、潘石屹、张玉良等一批中国房地产行业的重要人物都跳进了房地产投资开发的浪潮。
杨国强在这一年与同乡合资收购了北滘建筑工程公司,并买下顺德碧江及桂山交界的大片荒地,建了几千套别墅和洋房,“碧桂园”由此诞生。
杨国强并不避讳提到自己的“农民出身”和“泥瓦工身份”,这种特质也影响了杨国强个人的行事风格和碧桂园内部的管理细节。
碧桂园成立二十多年后,杨国强仍将自己视为一个建筑公司经理。一位碧桂园前员工向蓝鲸财经回忆道,即便是在销售额销售额超5000亿元的2017年,杨国强仍亲自过设计方案,在户型设计上和团队抠细节。
农民对粮食的敬畏之心,也展现在碧桂园食堂的管理之中。另一位碧桂园员工回忆道,若在公司食堂浪费粮食,食堂员工将拍照公示,公司以这种方式督促员工珍惜粮食。
但从建筑工人做到千亿房企掌门人,“农民”显然不能完全概括杨国强。
“出身农民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做到这么大的家业,肯定不是一‘农民’能概括的。外在的一些行为表现可能没办法脱离原生因素,但杨国强的胸怀、眼界、魄力和不断的学习能力,是远远超出常人的。”多位熟悉杨国强的碧桂园前员工向提到了“学习能力强”的特质。
杨国强多次在接受采访时称自己爱看书,多位前员工也表示,杨国强经常向员工推荐书,包括著名实业家稻盛和夫的作品、沃尔玛创始人山姆·沃尔顿所著的《富甲美国》等商业著作,也有《基督山伯爵》等文学作品,以及韩国前总统李明博所写自己如何挑战命运的自传。
追求效率的“野心家”
异于常人的眼界与魄力,驱使杨国强带领碧桂园成为中国销售额最高的房企。
在一位碧桂园前员工看来,杨国强是一位“懂人性”的企业家,这种特质在碧桂园的政府关系管理、业务布局、产品定位中有所展现。
“有农民式的‘狡黠’,就是顺应人性做生意,但不是跟某些房地产企业主那样捞偏门,能捞一笔算一笔。”上述前员工说道。
另一位熟悉杨国强的人士也表示,杨国强在做政府接待时常常提到自己是农民,将姿态放低,他并没有觉得农民形象不好。
碧桂园走“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则与杨国强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判断、对消费心理的把握有关。
“他懂得中产追求‘又好又便宜’的心理,以这个原则来开发郊区大盘和三四线城市高档住宅,从而分享到房地产行业高度发展期的红利,推动碧桂园成为最大房企。”上述前员工说道,“让客户以一种能接受的价格安一个舒适的家。”
碧桂园深耕三四线城市,通过价格优势、与县城相比较高的设计水平,及后来的棚改货币化安置“东风”,截至去年上半年,碧桂园将房子建到31个省、298个地级行政区划、1412个县/镇区;碧桂园旗下项目平均售价为7458元/平方米,同为TOP 3房企的保利及万科销售均价则超1.6万元/平方米。
实际上,这也是杨国强心目中的碧桂园形象之一,他的办公室墙上挂着他写的《我梦想中的碧桂园》,12个梦想中,其一便是“为全世界建造又好又便宜的房子的公司”。
售价便宜一定程度上意味着让利。为获取持续的现金流入来支撑业务发展,碧桂园的“法门”是高周转。
早前,碧桂园希望三四线城市的项目坚持“456原则”,拿地即开工,4个月实现首次开盘,5个月实现资金为正,6个月将资金投入新项目。
在碧桂园上市的2007年,这家公司的销售额仅为150亿元;到了2017年,则以5508亿元销售额首次位列销售榜单第一。2022年,虽受大环境影响销售额有所下降,碧桂园仍以4643亿元全口径销售金额位居行业之首。
碧桂园对效率的极致追求除了受行业环境影响,也有杨国强本人对“效率”执着的因素。一位碧桂园前员工如此回忆他印象中的杨国强,“坐下就得上菜,项目的人一到就开会讨论,不浪费无畏的时间。”
“效率”是碧桂园对企业发展和员工的要求,“利益”则是其推动员工追求效率的手段。
2012年,碧桂园推出“成就共享制度”,将项目创造的超额利润按照一定比例发放给员工作为奖励。到了2014年,在原先“成就共享”的基础上,碧桂园推出了“同心共享”合伙人制度,公司新开发的项目,员工都可以跟投15%的份额,成为事业合伙人。
“让关键岗位员工从为老板打工变成为自己打工,解决了员工自驱力的最大管理难题。在碧桂园,夸夸其谈的人没前途,业绩是唯一的通行证。”一位前员工评价道。
此外,碧桂园对员工非常大方,“年景好的时候经常‘不守信用’地多发年终奖。”2016年度,碧桂园几个区域总的年终奖甚至过亿元。
重视教育的慈善家
“赚了钱回馈社会”是外界对杨国强和他带领下的碧桂园的又一印象,一位碧桂园前员工总结道,“杨国强有一种中国农民与生俱来的善良,有基本的价值坚守。”
据胡润慈善榜去年底统计,杨国强家族历年捐赠额超50亿元。
2018年开始,碧桂园在全国多省开展扶贫工作,方式由最初资金捐赠为主的“输血模式”转至产业扶贫的“造血模式”,截至2022年初,碧桂园的帮扶项目覆盖范围已拓展至全国16省57县。
曾因贫穷险些辍学的杨国强,对教育也格外尊重。
最早在1997年,事业刚刚小有成就的杨国强便捐出100万设立仲明助学金,用于资助广东省内贫困大学生。100万,是当时杨国强的一半身家。
2002年,杨国强及杨惠妍捐资兴办了中国第一所纯慈善、全免费的民办高中国华纪念中学,面向全国招收成绩优异的贫困学子。截至去年初,国华中学投入已超7亿元,共接收了3405名处于辍学边缘的学生。
不少贫困学子的命运或多或少因此改变。截至去年初,国华中学毕业学生中,有硕士1011人,博士199人。
杨国强出资创办的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甘肃临夏国强职业技术学校,也引导大量贫困学生学习职业技能,助力家庭减贫。截至2021年,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共招收2459名贫困学生,其中119人月薪过万,截至当年9月,临夏国强学校已招生1147人。
杨国强对教育的崇敬还体现在碧桂园的用人思维上,碧桂园或许是行业内最早大量吸纳博士学历人才的企业。
2013年,碧桂园推出“未来领袖”计划,面向全球高薪招聘博士生,匹配至各区域和岗位。
一位曾参加碧桂园博士计划的人士如此评价杨国强,“他有用人识人的勇气和决心,给博士生提供了好的平台和基础。不管是薪资待遇还是职业发展上,没有任何一家房企像碧桂园这样敢花大价钱请人,敢有魄力启用新人,敢给机会、舍得给平台的。”
上述人士还透露,“杨国强非常重视博士生的培养和在职状态,常与在职博士人才交流。”
据了解,不少博士人才进入碧桂园后,经过几年历练后都升任区域总位置。在未来领袖计划之前,最早一批加入碧桂园的博士程光煜,现任碧桂园常务副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