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媒体广场 - 雪球 - 正文

如何分析持仓这篇文章带你一次性解决问题

来源:雪球 作者:终身黑白 2023-03-06 14:42:56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如何分析持仓这篇文章带你一次性解决问题)

本文语音版

经常有朋友想让我帮忙看看企业,但是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是很难同时深入了解很多企业的,如果不是我深入看了,我也不敢给别人轻易的建议。

更关键的是,一笔几万,十几万,甚至几十万上百万的投资,如果只是因为别人的一句建议买入,到了波动期,其实是挺难坚持的。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唯有发自内心的去梳理明白,一家企业能不能买。

今天结合以往的文章,给大家做个持仓思考框架的分享。

自己一步一步梳理下来,因此觉得认可,比谁告诉你可以,都更有信心,也才更容易耐心持有。

如巴菲特所说:成功的投资生涯不需要超群的智商、非凡的经济眼光或者内幕消息,所需要的只是一个能助力自己做决策的完善的知识架构,以及避免情绪破坏该架构的能力。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持有一家企业,应该思考的步骤,一步一步走下来,我相信你会对自己的持仓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和信心。

01

最容易犯错的情况

《如何审视自己的持仓》

今早看了DAVID自由之路(许大为)的最新总结,其中有一个观点我非常认可。

一部分仓位配置指数,一部分仓位专注寻找高胜率的机会。

刚入市的时候大部分人都一样,特别喜欢听别人讲机会,总是怕错过,而损失也往往来自于,怕错过心态下的盲目出手。

真的在实战中你会发现,每天听一个机会让人很兴奋,但是成功的概率非常的低。

之前我一直是用一部分资金定投,最近两年,除了定投以外,我主动投资的组合里也逐步加大了指数的配置。

与其盲目的去押注一些不算稳健的机会,不如指数+专注于投资少量好的企业。

指数确保了组合的下限,通过情绪控制就足以跑赢指数,而个股方面更专注,也可以进一步提高胜率。

虽然我是近四五年才写分享,但在雪球也算混迹了十多年,我最大的感受是一些不急不躁的投资人,这十年来都是越来越好,相反一些追求快,并且因为一时快被众人关注的人,在更长的时间里反而都逐渐消失了。

现在越来越能体会一句话:不犯大错,坚持做高概率的事,看似慢一点,但足以超过大多数人。

那么什么样的事情上我们容易犯错呢?

第一种,有一种其妙的幻觉,总觉的下一个持仓更好。

表现为执着于每天发现一个新机会,心里面总有一种幻觉,虽然当下没赚钱,但换一只股票就能赚钱。

这个时候所谓的投资,其实就是在频繁的试运气阶段,买了正好短期行情不错,就正确了。

买了遇见短期行情不好,启动下一个会更好的流程,再换一个企业。

长期下来对对错错是很难赚钱的。

比如我爸打牌是经常输的,之前我会有点疑惑,虽然打牌这事有一定随机性,但是他输的比例也太高了。

后来我看了几次他打牌才发现,别人打牌都很认真会算牌,记牌啥的,他就是全凭运气,运气一般好的那局都不行,因为优势不大的时候,依然会被别人的认真战胜,除非运气特别好,摸的牌有极大优势,才能赢一局。

当然打牌是不提倡的,只是想说,不专注的思考和学习底层的逻辑,总希望摸一把好牌解决问题,是不可能的。

想随便买买就赢,就和我爸打牌一样,运气一般好,确实摸到一个长期上涨的企业都不行,因为前几天调整可能就卖了,必须运气极度好,摸到一个买了就不停涨,一直不调整的企业才行。

那想想成功的概率有多少。

靠运气好解决问题,除非这个事对一次就能让你财务自由,否则是没意义的。

当然第一种错误,稍有自我审视能力的人,很快就能避免。在一个人人都杀红眼真刀真枪比拼的地方,自己任何交易逻辑都不懂,就看了几千字的分析文章就去买,是不可能赚钱的。

大多数时候我们犯错源自第二种。

第二种,是确实看似潜力不错,因为怕错过,忽略了估值

2020年底,六七百的腾讯,2600元的茅台,他的生意模式是没问题的,加上一段时间的表现不错,怕错过的心态就会更强烈,这个时候往往让有一定认知的人,也会犯下错误。

前几天和一个朋友聊天,消费行业有两个新兴的领域我们都比较感兴趣。

医美,和一些国产化妆品替代的方向。

这两个行业中,不少企业已经做到了收入相对稳定,自身也有了一定的竞争优势,并且行业还有不小的发展空间。

比如医美行业的爱美客,近四年的利润分别是,2019年2.98亿、2020年4.33亿、2021年9.57亿、2022年前三季度9.92亿。

2020年分红率95%,2021年分红率47%

在行业空间上来看,我国平均每1000人中,进行医美的次数仅为17.4次,与韩国(91.0次)、美国(52.9次)、巴西(47.2次)、日本(29.1次)相比,还有不小的空间。

当下思想更前卫的新一代90后00后消费者逐渐成为消费的主力,他们对医美的态度更开放,未来这个行业的发展空间是比较大的。

又比如国产化妆品龙头珀莱雅,2019年至今的利润是,2019年3.93亿、2020年4.76亿、2021年5.76亿、2022年前三季度4.95亿。分红率一直维持在30%以上。

初步这么一看是不是还不错,但是再一看估值,动辄70/80PE。

投资中这种状况最容易让我们犯大错,盲目的被生意模式和前景吸引,因此忽略了估值的问题。

真的是自己不太懂的行业,只是因为短期涨的好,其实稍有理性就能控制住。

相反一些你看懂的,觉得潜力不小的,反而那种怕错过的心态会更强烈。

所以投资中有一个基础的决策框架,帮你冷静下来,是非常必要的。

那我们如何建立一个理性的决策框架呢?

我们接着往下聊。

02

想明白收益的逻辑

《如何审视自己的持仓》

如何让我们回归理性的思考框架,就是先要想清楚这笔交易的获利逻辑。

不是简单的他可能涨,而是这个上涨靠什么实现?

想明白一笔交易的潜在收益,离不开估值,估算一个企业未来的价值,对比当下的价值,中间的差额,就是我们可能赚到的收益。

对于估值我们要记住一点,实现估值需要的因素越多,成功的概率就越低。

比如上面,70~80PE保持20%增长的企业,你要从他身上赚钱,需要满足几个条件。

你想赚业绩增长的钱,至少企业要满足他能长期保持80PE左右的估值。否则业绩增长20%,估值腰斩回到40PE,你还是亏钱的。

进一步你要想再他身上赚取超额收益,还得寄希望于估值进一步提升,80PE变成100多PE。

但你理性的想想,如果你只是想赚一点业绩增长的钱,其实有更多更确定更安全的选择。

如果你想在这种估值下再赚一份超额收益,已经很高的估值,再去大幅提升。可想而知实现的概率是很小的。

其实当你想了这些问题,是很容易冷静下来的,不是说没概率实现,显然概率不大,我们不可能总期望小概率的事发生在自己身上。

比如2021年底我是坚定看空新能源的,当时我也发过这样的话:

很多时候避免踩坑,都不用有太多的投资认知,只需要摆正心态,不去做小概率的事。

当我们很想买一家企业,当下估值又高的时候,往往会编织一个高增长的前景来麻痹自己。但实际上我们完美幻想下的高增长,最后基本都很难实现。

对于估值我之前写过文章《白话聊估值》,这里说说思考逻辑。

对于估值,很多人的误区是在找那个计算公式,实际上估值难的不是计算,很多时候大致的口算即可,难的是对商业模式的理解。

两个人用同样的估值方法,一个觉得这家企业未来业绩会增长,一个认为这家企业未来业绩会下跌,也会得出不一样的结果。

比如我习惯以三年为一个周期去考虑持仓。

三年后净利润 X 合理PE,就是他三年后可能的市值,而当下市值和未来市值的差额就是潜在的收益,这是一种估值逻辑

又比如分众4元的时候,我认为分众的行业地位和行业需求没变,那么只要有经济恢复的一天到来,他至少能回到之前60亿的利润,对应20PE的估值,值个1200亿左右,这也是一种估值的逻辑。

比如当前0.6PEV的中国平安,我认为逐步恢复常态后至少能回到之前的估值下限1PEV。

当前10PE不到的恒指,只要经济不崩盘,他早晚至少会回到12PE的估值中位数,他也是一种估值的逻辑。

很多时候,我们在执着于找一个精密的估值公式,其实更多时候估值并不一定非要算,一笔好的投资,一定是你很容易就能想通这笔交易的获利逻辑。

相反一笔交易,需要你磕磕巴巴算很多环节,畅想了很多完美的未来才可能获益,大概率是无法赚钱的。

到这里,很多朋友可能会说,道理我懂了,但我咋知道企业未来表现如何呢?

我们不能否认,投资是一件预测未来的事情,不可能100%正确,

我们能做的就是学会专注,深入去了解。

懂得选择,排除一些很难了解的企业,降低判断难度。

03

持仓企业的思考框架

《如何审视自己的持仓》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拿出自己的持仓,一起对照做个梳理

01是否想清楚了企业的商业模式,以及供需环节

何为企业的商业模式?说白了就是想清楚企业靠什么赚钱?企业生产的商品或服务消费群体是哪些?

弄明白了企业靠什么赚钱,自然也就想明白了这钱好不好赚。

总的来说,越同质化的产品赚钱越辛苦,需求充分的时候大家都扩产,会被别人抢去不少需求,需求弱的时候,产品没差异,只好靠价格战来维系。

想去预测这类企业的业绩和发展总的来说是比较难的。

好公司的前提是你有强大的产品,如段永平所说,找到有定价权的公司对投资非常重要,而定价权来自于你的产品有足够的优势。

弄明白了企业的消费群体,也就想明白了企业需求的稳定性。

我个人比较喜欢消费行业,这个上周《确定性足够的选择》一文已经说过

他在生意模式上有几个优点

1、比较容易建立能力圈,我们可以从生活中去了解企业,而不是只能听别人的转述。

2、容易产生差异化,消费行业,在服务、品牌、产品端是比较容易建立差异化的。

3、消费行业的需求往往比较分散,除非出现大的安全事故,否则不会出现快速的需求变化,这就给了我们一个足够的观察缓冲器。

不会出现公司就那么几个大客户,半年报看的时候还正常,三季报出来突然发现少了一个大客户因此业绩大变脸。这就减小了我们犯错的可能。

除此之外,总的来说,下游越分散,企业的话语权相对越强,因此大部分消费类企业现金流都不错。

相反下游非常集中的企业,除非产品很有稀缺性,否则不仅存在着随时被替换的风险,同时因为竞争压力,大概率也会带来毛利率低,应收账款较多的情况。

对企业顾客群体的考虑是一个重要的环节,需求是否稳定,需求是否有被替代的风险等等。

好的生意往往具备一下几点。

1、产品有差异化,不会轻易被替代,企业也有较强的话语权。

2、行业简单变化少,一个频繁变化的行业,领先者容易被别人弯道超车。

3.维持当前收入不需要持续的高投入,如果赚了钱,又需要不断的投入,比如要高额的研发投入,不停的升级生产线等,自然谈不上是一门好生意。看似赚了不少钱,但钱又花给了别人。

这里要注意的是,维持现有收入不需要高投入。

如果是企业需求增长,需要扩产这是正常的投入。

4.净利润大多都是真金白银,在黑白眼中这一条是重中之重,企业的本质就是赚钱,说一千到一万,能真的赚来真金白银的才是好企业。

巴菲特在至股东的信中有这样一条对好企业的模式定义,一家好的企业是指那些可以产生大量现金的公司。

5.有护城河,这和第一条相辅相成,有护城河,且这个行业不会频繁变化,才有意义。

否则企业可能构建了宽广的护城河,但是因为行业变化太快,别人根本没进入这个行业,而是直接把它的产品替代了。

关于护城河黑白之前写过文章:《【详解护城河】巴菲特:投资的关键在于确定一家公司的竞争优势》,这里就不赘述了。

所谓护城河的思考,就是想明白,为什么这个不错的生意,别人做不了。

6.未来很难变糟

至少在我们可以思考到的范围内,这门生意依然需求旺盛,我们很难在夕阳行业,找到一家好的企业。

预测未来难吗?

肯定难!

而上面这些标准,就是为了降低我们的预测难度。

黑白以前打过一个比方,投资有点像考试,你要不断的决策不断的判断,只有你做出正确选择才能获得回报。

但投资也有和考试不一样的地方,黑白给他取名为“自助考试”,就像我们吃自助餐一样,你可以去选自己喜欢的题。

只要你足够理性只选自己会做的题,就足够战胜市场。哪怕只是定投沪深300也可以获得不错的收益。

大多数人在股市失败都是因为贪婪,总想从自己的能力圈以外找机会。

第一个环节下来,我们至少要想明白,持仓的企业靠什么赚钱?这个钱好不好赚?和竞争对手相比他的竞争优势是什么?这个优势别人能否模仿?

02未来的潜在增长点有哪些?

搞清楚企业的增长点,前提是弄明白企业的发展阶段。企业的发展大致分为几种。

第一种行业需求还有增长空间,且格局非常分散:

增长主要来自,消费人群的增长,以及人均需求的增长。这个阶段的企业增长潜力是巨大的,但也往往伴随着估值较高,企业护城河有限的弊端。

这种格局争议巨大,在风险偏好较高的投资者眼中,这显然是一个非常高赔率的投资机会。

但再追求确定性投资者的眼中,这样的投资机会看似潜力巨大,实则充满了风险。

能不能选,首先是根据自己的投资风格,其次如第二节所说你要找到有可行性的获利逻辑,如果估值已经透支了很多年业绩,哪怕生意模式很好,赚钱的概率也不高。

其次要对可能的看错有准备,比如高风险的投资,你仓位低一些,哪怕错了也不至于遭受重创。

第二种行业需求还有增长空间,格局基本稳定:

一个行业在需求总体见顶前会有多次需求阶段性见顶,这个比较好理解,当一个产品出现,开始最感兴趣和消费能力较强的受众成为顾客,为行业带来了一个阶段的增长,随后会进入短期的瓶颈。

随着产品成本下降带来的价格下降,以及收入提高,又会有一个新群体愿意消费,开启新一轮的增长。

比如我们看空调的产销,2004年以前是稳步增长的,2004年~2009年这一个阶段,基本是没太大增长的,但是到了2010年又开启了新一轮的增长。

在行业前期经过一个增长阶段后,往往会进入第一次需求阶段性见顶的时期。

这个时候行业会开启第一波内部竞争,进入一个较为痛苦的阶段,从而淘汰一批较为落后的企业。

经过几年的等待,剩下的企业又会进入一个比较舒服的阶段,同时享受行业集中和行业整体需求增长的收益。

这是我比较喜欢的一种类型,行业还有空间,格局方面已经经历过竞争确立了几家龙头,可以同时享受行业进一步集中和行业整体需求增长的收益。

第三种行业需求停滞,仍有集中空间:再大的需求总有见顶的一天,这个时候能不能投,我们要考虑的是行业有没有集中空间。

如果行业有足够的集中空间,阵痛期往往会给我们一个很好的买入价格,而未来行业内有足够竞争优势的企业,又会因为行业集中度提升,带来一份增长。让我们赚到业绩提升和估值提升的钱。

但我们要注意的是,这种集中度提升,往往也伴随着行业阵痛,同时集中也不是一天两天能完成的,是以年计的漫长过程,所以投资这类企业需要极强的耐心。

第四种需求停滞,且行业集中度已高:

这种情况下企业既无法因为行业需求增长带来业绩增长,也没办法因为集中度提高带来增长。

有的企业稳定高分红,如果有合适的买入估值,也可以成为不错的投资机会。

有的企业会开始寻找其他增长空间。比如当下的格力。

这种情况下的思考

首先企业的扩张要适度,比如格力空调的现金流不错,拿一部分布局和试水新业务,同时还能保持不错的分红,我是能接受的。但有一天他破釜沉舟的去做一件事,风险就要大很多。

其次方向要理性,有的企业天马行空病急乱投医,完全脱离原本业务,啥火就去做啥,自然风险巨大。

另外一种依托现有主业,围绕以往的主业进行拓展,成功的概率就要大很多。

但哪怕企业足够理性,这也不如已经建立优势且行业还有空间的企业确定性强,这类企业即使投资我也会控制在一个较低的仓位。

第五种需求下降:除了需求增长和需求停滞,当然还会有需求下降的行业。

这时候我们要考虑需求下降是暂时的还是永久的,如果只是暂时困境造成的,比如因为疫情导致机场、旅游演艺需求暂时下降,这时候有长期的耐心,在恐慌中慢慢布局,反而是一种好机会。

又比如因为海外的一些政策变动,影响了企业在一些国家的业务,但是你通过分析,他还能在别的国家弥补这部分损失,也可能是一个机会。

当然还有个前提是他的需求下降,同时带来了估值的大幅下降,比如宋城,过去三年影响不小,但是他的估值上并没给出极度恐慌的价格,那么也算不上一个好的机会。

另外有一些行业已经成为夕阳行业,那自然要格外谨慎。

以上就是企业生存格局的五种类型,我们投资的企业,基本上都可以从这五种组合中找到他对应的影子。

关于行业格局其实就是考虑三个维度,需求端和供给端以及我们所选企业的竞争优势。

需求端分为增长、停滞、和下降、供给端考虑是否还有集中空间,格局是否稳定。

同时我们要选择那些在行业中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这样的企业才能在行业增长和集中度提升的过程中抢占更多的份额。

从第一段一直看下来,我相信我们是能对自己的持仓有一个更充分的了解的

最后还有一个环节。

03对看错的应对措施,和投资的容错空间。

更注重赔率还是更注重概率,怎么选可以根据个人的风险偏好,但有个必要因素是,对可能的看错做好准备,不能既期待高赔率,又没能力承担高风险。

股市就是这么神奇,错的时候你连犯两次大错,可能就没了本金没了参与股市的资格,这辈子可能就没机会参与股市了,但对的时候你连对两次翻倍股,也不足以解决一辈子的问题。

上面无论是估值,还是对企业的发展判断,都是基于我们认知对未来的一种预判,既然是预判,或因为我们无法预料的事情发生,或因为我们认知的局限,总会有犯错的时候。

错了怎么办,一定是一个交易必须考虑的环节。

适当分散以此来防止认知偏差和黑天鹅的出现,这是比较合理的选择。

具体分散到多少,个人的精力、资金都有关系,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我认为5~10只是一个比较合理的选择。

哪怕是对大方向正确的交易,我们对未来的预估,也不一定就会完全准确。

基于,我们一定会犯错,我们不会总是好运,未来是未知的。还要给我们的交易留下一些容错的空间。

比如,我想有三年60%的收益,从60%空间才开始逐步买,这是为了留下一些容错的空间。

我想三年有60%的收益,到有100%空间的时候才一次性买,也是为了留下一些容错的空间

比如平安最高的时候估值能达到1.8PEV,我只按能回到1PEV算可能的收益,也是一种容错的选择。

甚至我会在场外留3~5年的闲钱,确保遇见极端不好的行情,回报周期加长,不会被迫卖出,不会影响生活,也是对投资整体的一种容错。

04

结语

投资成功不在于粗浅的知道一些公司是干啥的,而是有一套完成的思考逻辑,找到那些获利逻辑清晰,且确定性足够的机会。

对于本文不只是心血来潮时看一遍,而是真的去执行,坚持做对的事,时间就站在我们的一边。

今天就聊这么多,我们下期见。

@今日话题 

$中国平安(SH601318)$ $格力电器(SZ000651)$ $腾讯控股(00700)$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格力电器盈利能力良好,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