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重整旗鼓再出发的阿里云,优势阵地在哪?)
当下的中国云计算市场出现了一个特别有趣的现象:
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2022年前四大云计算厂商分别为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和百度智能云,占云服务客户支出总额的79%。其中,阿里云仍然排在第一位,在云基础设施服务方面的客户总支出占36%,远超以19%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二的华为云。
但奇怪的是,四大云巨头中,本应该是最“淡定”的阿里云,却反复挖人才、动人事、调战略,甚至“学艺”华为云,似乎成了最焦躁的那个。
那么,阿里云在焦躁什么?
01人事地震,张勇亲自担纲阿里云总裁
2022年12月18日,对于阿里云来说是一个极其灰暗的日子。
当天,阿里云香港机房发生故障,整个处置过程超过10小时,多个大客户受到影响。这也被称为阿里云运营十多年来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大规模故障。
在航空界有一个关于飞行安全的法则,叫海恩法则,它指出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法则强调两点,一是事故的发生是量的积累的结果;二是再好的技术,再完美的规章,在实际操作层面,也无法取代人自身的素质和责任心。
外界认为,这起故障直接导致张建锋(花名行癫)被解除阿里云总裁职务。12月29日早间,阿里巴巴董事会主席兼CEO张勇,以全员邮件形式,宣布一系列人事变动。除张建锋外,首席人力官(CPO)、首席技术官(CTO)皆换人。
“阿里内部这么多合伙人,张勇选择自己带,说明到了不改不行的地步。”一位阿里云前高层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云业务内部存在高层膨胀、人浮于事等诸多问题。
29日下午,张勇以云业务总裁的新身份,发出第二封邮件,他大篇幅强调客户信任的重要性,“一旦信任缺失,客户可以随时离开我们。”
如此大张旗鼓,是因为阿里云在阿里巴巴集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阿里云的发展历史上讲,正是在王坚的坚持和马云的支持下,阿里云成了阿里巴巴最重要的经济基础设施,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成为现实。
从市场规模来看,我国云计算产业近年来年增速超过30%,是全球增速最快的市场之一。“预计到2025年,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将达到1万亿元人民币,这意味着我们在未来几年有3倍增速的可能性,是一个巨大的产业机会。”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张勇也曾如此表示。这块大蛋糕,作为中国云计算鼻祖的阿里云,没有不争抢的道理。
而且,根据阿里巴巴财报,由阿里云和钉钉组成的阿里云,是阿里唯二能创造经调整EBITA盈利的业务。这也是为什么,在阿里巴巴公司三大战略方向“消费、云计算、国际化”中,云业务名列第二。
与此同时,从财报上来看,阿里云已经连续多个季度营收增速下降。2023财年Q3,阿里巴巴云业务收入201.79亿元,同比增长3%。往前看,Q2和Q1的同比增幅分别是4%、10%。在两年前,也就是2021财年Q3,这一数据高达50%。
此外,从市场份额上看,根据Canalys数据,尽管阿里云在中国云计算基础设施支出的市场份额中占比36%,仍排名第一,但比2019年同期已经下降近10个百分点,更是比最开始的70%多下降了一半。原来不起眼的对手华为云,则从8%左右增长到19%。
所以,阿里云有必要通过人事的变动来重整旗鼓,改变不断被稀释的市场份额。
02水土不服,政企云成阿里云最大短板
那么,市场份额不断萎缩,阿里云失在哪里,高增长是如何被打破的?
早在2011年阿里云平台正式对外上线时,就把目标群体定位在了创业者和小公司为主的互联网用户。
彼时,正是移动互联网开始飞速发展的阶段,尤其是消费互联网,在这之后,从网约车到各类共享经济,从社区团购到外卖服务,从短视频到互联网金融再到在线教育等等,一个又一个行业迎来自己的风口。
他们当中一大批创业公司等待着云计算资源的支持,但中小创业公司囿于没有自主搭建IT架构的能力或者更愿以轻资产方式处理数据服务,而且阿里的烧钱和价格战策略恰好迎合了他们。这让阿里迅速铺开了互联网客户的规模,同时也加深了阿里云的业务导向。
阿里云也迎来了大丰收。自2016财年第一财季开始,阿里云连续8个季度实现超100%的高速增长,2017财年第四季度的单季度营收就接近上一财年的整体营收,等到2018财年,阿里云营收133.9亿元人民币,占总营收5.4%,同比增长101%。
但近几年,消费互联网的热潮开始褪去。有的行业如社区团购,在百团大战后仅剩几家勉力维持;有的行业如互联网金融和在线教育,则在监管之下变成了一地鸡毛。
此外,阿里在2022财年的财报中,说到阿里云季度增速放缓的原因时提及,“互联网行业头部客户由于非产品相关原因逐渐停止在其国际业务中使用阿里云服务。”这里的头部客户,据称意指字节跳动,受美国制裁的影响,彼时字节跳动终止了其tiktok板块在阿里巴巴云上存储数据的交易。
与此同时,我国的政务云市场开始迅速崛起。据赛迪咨询数据,2020年中国政务云市场规模达632.7亿元,环比增长42.3%。根据云计算开源产业联盟数据,预计2023 年我国政务云市场规模达到1203.9亿元。
但这恰恰是阿里云的弱项。因为不同于服务消费互联网,阿里推出的主要是标准化产品,不需要跟万千中小商家客户过多接触,只需要大规模复制推广即可,但面向体量庞大的政企客户,阿里云需要根据客户自身的业务场景提供定制的解决方案。
而且,政企市场更看重“流程正确”,更关注数据安全,同时更讲究长期伙伴关系,但更强调技术和标准化的阿里云未能及时适应这种转变,这也就造成了过去几年,阿里云接连丢失不少政府和央国企的云服务和智能化改造的订单。
另一方面,随着国家对央企上云的重视,国资云也随之崛起,这大大挤压了阿里云快速增长的空间。据钛媒体,去年上半年的三大运营商的云业务总和,已经是两个阿里云的体量,中国电信近1年来获得的政企数字化大单超过百个,阿里同期只拿到个位数。
体现在市场份额上,据IDC去年七月发布的《中国智慧城市数据跟踪报告》,在中国政务云基础设施市场中,华为云、浪潮云、中国电信、新华三/紫光分别位列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位。阿里云未出现在第一梯队。
03不只于大,阿里云需重找到优势阵地
三人行必有我师,在政企云市场抢滩缓慢的阿里云也意识到,需要放下身段,向华为学习。
首先是解决面向政企客户水土不服的问题。阿里云决定从管理层入手,从华为云挖来了高管蔡英华。
蔡英华担任过华为企业业务中国区总裁,曾力推华为中国政企业务转型,主导搭建了分销渠道及合作伙伴生态。
来到阿里云后,蔡英华重新布局了生态。阿里云按照分销伙伴、集成伙伴、咨询伙伴、解决方案ISV伙伴、产品ISV伙伴等能力标签,成立了相对应的生态团队,来专项服务合作伙伴。
此外,在高营收的压力下,曾有消息传出阿里云压低合作伙伴利润。有数据显示,2020年合作伙伴为华为云贡献了60%的收入,而在2022财年,阿里的这一数字才仅为25%。
于是,履新4个月后,蔡英华在2022阿里云合作伙伴大会上表示,“阿里云赚1块钱的同时,伙伴可以赚到2块钱,3块钱。”阿里云还量身定制了一揽子的权益体系,如三年投入10亿专项资金等,实现合作共赢。
阿里云在布局海外市场上,也毫不含糊。去年9月,阿里云宣布未来三年投入70亿元建设国际本地化生态。过去一年,阿里云在海外累计新增6座数据中心,分别位于沙特、德国、泰国、韩国和日本。目前,阿里云在全球28个地域运营着86个可用区,是亚太市场基础设施规模最大的云计算平台。
实际上,在从以互联网客户为主转向非互联网客户为主的趋势愈发明显的当下,对标查漏补缺的同时,群狼环伺的阿里云还应该找到自己的优势阵地,并筑高壁垒。
华为云能在短短3年内做到国内前二,靠的是长期参与地方政府的信息化建设。多年的业务布局和资源积累,使华为云的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这种话语权和影响力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另一方面,华为云把合作伙伴方放在极高的位置。一个细节就是,打开华为云的官方网站,最先映入眼帘的是“加入华为云IoT生态圈,实现商业双赢”这样一句朴实又让人印象深刻的slogan。
再看腾讯云,其背靠腾讯,将壁垒集中在音视频、直播、资讯社交和游戏等垂直领域。如在音视频领域,据沙利文研究,腾讯云在音视频解决方案市场份额保持在30%以上,位居行业第一;在游戏行业,2020年腾讯云便已服务了超70%的游戏公司。
SaaS也是腾讯云攻取市场的一大利器。如腾讯内部的SaaS平台企业微信、腾讯会议和微信小程序,都在为腾讯云扩张提供背书。
百度云将基本盘定在了人工智能领域。据IDC研究,2020年百度云在AI公有云领域市占率为33%,位居行业第一。百度本月推出的本地版ChatGPT模型“文心一言”或也将成为其云业务扩张的助力。
那么阿里云的优势阵地在哪里?只有它自己能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