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媒体广场 - 雪球 - 正文

读国有、股份行2022年财报,聊投资新思维

来源:雪球 作者:老凯李 2023-04-13 11:13:5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读国有、股份行2022年财报,聊投资新思维)

这是系类的最后一篇,主要就是聊中收(再说一次,这里的中收指手续费及佣金收入)

比起生息业务,中收要简单很多。我们不需要计算里面含有多少可分配的自由现金流,中收产生的全部收益都可视为自由现金流。

所以,中收业务的净利润占比应是分红率的下限。但是,现实往往比理论残酷。

我们一起来看看,银行是否将其中收业务的净利润全分红了。

一、中收业务净利润占比vs分红率

不知道如何计算手佣净利润的投资者,我这先给出计算手佣(大致)净利润的公式:

我直接上结果了(以22年财报数据为例):

做为标杆,我依然把招商放中间。

左边的六大国有行,分红率是齐刷刷的30%,且都高于手佣净利润占比,它们这是把生息业务的一部分净利润也拿出来分红了。但它们生息业务的ROE都低于10%,一旦象农行和交行那样,风险加权资产增速已超过10%,核充就下来了。

中工两家,通过压制风险资产加权增速,维持了30%的分红率,还提高了核充。但它们如此低的风险加权资产增速,不太可能持续。

建行的分红,除了来自中收的全部净利润,还有一部分来自利息收入,且还符合我在中篇里的公式:ROEX(1-分红率)=风险资产增长率

建行生息业务的分红率:1-8.52%/9.82%=13.24%

总分红率:中收净利占比20%+13.24%X80%(生息业务净利占比)=30%

右边,除了平银之外的七大股份行的分红率和手佣净利润占比基本匹配。兴业最稳定,民生同样靠压缩风险加权资产增速来保住分红率,中信和光大分红后的核充略有下降。

平银12%的分红率远小于其36%的手佣净利润占比。这是因为它生息业务的ROE较低,风险加权资产增长又高,所以造成一个资本金缺口,要靠中收的净利润来补上。

可见,上述大部分银行,要么没条件将中收净利润全部分红,要么以牺牲核充或压低风险加权资产增速来维持之前的分红率。只有兴业和建行做到了较健康的紧平衡。

当然,显得最游刃有余的还是招商。它不仅将占比33%的中收净利全部分红,且自身的生息业务还能大幅提升核充。

不言而喻,中收净利润占比是关键。此比例越高,分红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就越大。而决定中收净利润占比的,是手续费和佣金的营收占比。

二、手续费和佣金的营收占比

可见,除了招商,其它银行22年的手佣占营收比,相比13年,是下降的。

这里有两个原因,且都和信用卡业务有关。

第一,曾经归入手续费的信用卡分期划入利息收入了。

第二,13年的信用卡业务还是一片蓝海。反映在银行财报里,就是其在手佣业务里的高占比。而十年后的当下,这已是一片红海,其地位正在被大财富管理所取代。

没有踩对此节奏的银行,我们应该猜测到,它们一边是手佣里的信用卡业务占比,因分期被划入利息收入而减少。而另一边的大财富业务,还未能及时赶上来。这就造成了它们当下手佣占营收比,反而比13年下降了。

反之,踩对节奏的银行,它们手佣里的信用卡业务占比,应呈现13年高,22年低的现象。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其信用卡的地位,正在被大财富和大资管业务所取代。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哪些银行手佣结构的变化,踩对了这十年来,市场变迁的节奏。

三、手佣营收结构的分析和比较

注意!以下表格里,中行、农行、兴业和中信的大财富和大资管数据偏高,因为它们这些数据里含有属于投行业务的手续费。

依然是招商居中。

左边的六大,除了交行和(没有历史数据的)邮储之外,基本符合当下信用卡手续费占比下降,且其地位被大财富和大资管占比代替,这个规律。

右边的七大股份行却恰恰相反,因为它们当下信用卡手续费占比反而比13年更高了。这似乎是说,它们没有踩对这十年来,市场变迁的节奏。比如,有零售基因的平银,只到谢董上来的15年,才开始向零售和信用卡倾斜,而且在一开始,也是主攻信用卡。

究其原因,可能是各银行在存款驱动到AUM驱动,这个理念转变上的先后。这最终导致了各银行在AUM、及上述大财富大资管营收上的分化。

比如,14年招商的AUM是3.5万亿,和它资产规模差不多的兴业是1万亿,两者相差3.5倍。如今,这个差距已扩大到了4.1倍。

四、AUM-六大国有行vs七大股份行vs招商

看出啥名堂了吗?

四大平均总资产的规模是七大全国股份行的4.7倍;其零售AUM的平均规模,是后者的5.9倍;其私行AUM的平均规模,是后者的2.6倍。

显然,对七大全国股份行而言,四大在中低端客户AUM上,有绝对优势。可以预计,将来四大会在这块领域继续和后者激励竞争。所以,后者想要突围,还需靠高端。

然而,招商已经在高端突围。

招商属于全国股份行,总资产规模连四大的三分之一都不到,但其AUM规模却和四大属于同一量级,且私行AUM还超出四大。

所以,虽然它营收远低于四大,但它当下的手佣营收已可以和四大比肩。比如,它去年的手佣营收已超过中行和农行。

这就是它手佣占营收比,远高于四大的原因。

五、总结

在这个系类的第一篇中(读国有、股份行22年财报,聊投资新思维(上)),我阐述过以下投资银行股的新思维:

我们现在就总结一下,哪种类型的银行最可能实现上述三击?

首先,表内生息业务ROE不低于预期的风险加权资产增速。比如,ROE不低于每年社融增速的银行,可为优秀。这是保住当下分红率不小于中收净利润占比,且分红后还不掉核充的前提条件。

符合这个条件的银行,可以做到维持分红额的稳定增长,所谓的稳定增长,即分红额增长和利润增长同步。其实,即便不符合这个条件的银行,也会努力维持分红的稳定增长。因为,分红如同发工资,一旦加了,就很难再减回来。

所以,我预计大部分银行都可以做到这点。但是,其中很多银行会因此付出核充下降的代价,这最终会延迟它们提高分红率的时点。

其实,要做到提高分红率的第二击,难度会成指数级上升。因为,这类银行还要做到:

1)资产结构合理,客户资质好。比如,资产端对公和零售业务比例合理;贷款和投资业务比例合理。这类银行更能抵御经济逆周期下,资产的收益率下滑和质量恶化。

2)负债端存款尤其是活期占比高。这类银行,在同业强监管的大环境下,在利率下行周期,不会比同业负债占比多的银行吃亏;而一旦进入加息周期,那就是一骑绝尘。

3)手佣(尤其是大资管大财富)营收占比高。大财富管理是当下银行业的蓝海业务,在这块业务领先的银行,可说是提前具备了提高分红率的条件。

在六大国有行和八大全国股份行里,现在还未融资,将来大概率也无需融资就能维持当下分红率,且还能保持分红稳定增长的是工行、建行和招商。其中,最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核充达标后,率先提高分红率的,是招商。

此外,如宏观经济确定进入正周期,估计兴业和平银的业绩,会有较强劲的增长。

就邮储而言,倘若今后,大股东能通过降低邮储的代理成本帮邮储快速提高ROE和核充,然后再提高分红率和中小股东一起分享利益,这将是一个大利好。

$招商银行(SH600036)$ $招商银行(03968)$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招商银行盈利能力优秀,未来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