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财报刚发布,银之杰减持行动引发市场疑虑:巧妙的“天时”背后有何玄机?)
近日,银之杰(300085)发布了《关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部分董事减持计划实施完成》的公告。
公告内容显示,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张学君、陈向军、李军合计减持股数706.60万股,减持均价13.04元,套现金额近1亿元;董事何晔减持数量325.80万股,减持均价14.61元,套现金额近5,000万元。
根据之前预披露公告计划显示,截至目前,仅公司董事冯军未完成229万股的减持计划。
一、巧妙的“天时”,引市场疑虑
在此次减值的时间上,银之杰减持时点颇为的巧妙。
据4月19日发布的银之杰2022年年度报告显示,该公司全年营业收入为11.16亿元,同比下降6.05%;净利润亏损1.24亿元,未分配利润达-2.42亿元,超过实收股本总额三分之一。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仅一周后,即4月26日,银之杰发布了2023年一季度报告,实现营业收入2.72亿元,同比增长9.90%;净利润则由亏转盈,为0.01亿元。
这两份财务报告的业绩状况出现了显著的差异,这必然会对资本市场产生不同的影响。
在年度报告发布后不久,银之杰的股价从4月19日收盘的12.40元/股下跌至4月26日的11.26元/股。然而,随着4月26日一季度报告的发布,银之杰的股价开始反弹,从11.26元/股上涨至5月9日的最高价15.96元/股。
值得注意的是,相关人员的减持时间多数集中在股价涨停后的两个工作日内,即一季度报告公布后的时间段。此外,董事何晔的减持数量超过了2022年解除限售的股数。
公开资料显示,银之杰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以及部分董事在4月4日预先披露了减持股份的计划。这一日期恰好是年报报告发布前三十日的窗口期内。在此窗口期内,银之杰发布了减持公告,显然是经过充分准备的。
投资者对于大股东和董事的减持行为表达了担忧,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包括“大股东减持的原因是什么?”以及“请解析股东频繁减持的状况?公司是否有被ST的风险?”
这些问题说明了投资者对银之杰未来发展的关注,也凸显了投资者对公司治理和财务稳定性的关切。
二、业绩真的转好了吗?
对于银之杰一季度实现扭亏的情况,公司表示主要原因是实施了降本增效的措施,营业收入增长、费用开支减少以及对外投资的利润减亏等因素的综合作用。
然而,从整体来看,银之杰一季度的扭亏主要归因于投资收益的变动。此转变是因为前期投资的亏损已被计提,非经常性损益的消失也使利润逐步改善。
2020-2022年,银之杰所投资的智帆金科、易安财险和华道征信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智帆金科在2021年进行了大规模裁员,业务停滞,银之杰投资的3000万元全部损失。易安财险近期被比亚迪(002594)收购,银之杰投资的7,864.43万元全部计提减值损失。
银之杰战略投资的东亚前海证券在2022年投资收益亏损4,273.61万元。华道征信在2022年仅实现了8028.82万元的营业收入,亏损达到1524.46万元。因此,一季度利润转正主要是因为去年非经常性损益的影响消失。
从主业的角度来看,银之杰的三大业务线并没有实现好转。数据显示,银之杰的主营业务涵盖金融信息化、移动信息服务和电子商务三个领域。2022年,这三个领域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58亿、5.91亿和3.67亿,占总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14.15%、52.98%和32.87%;移动信息服务和电子商务营业收入同比下降了3.62%、19.51%。
从毛利率来看,银之杰的情况也不容乐观。2014年,银之杰的毛利率为50.39%,而到了2022年,该比例仅为24.31%。具体来说,移动信息服务这一营收占比最大的业务的毛利率下滑最为明显,从2014年的53.27%下降至2022年的11.16%,而金融信息化业务的毛利率也从2014年的47.9%下降至36.77%。
综上所述,尽管银之杰一季度实现了扭亏,但其业绩转好并无明显的持续性。同时,其投资收益的影响和主业业务的表现仍需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