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专家谈广州建海洋强市如何产学研融合:科技成果转化市场是“方向盘”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专家谈广州建海洋强市如何产学研融合:科技成果转化市场是“方向盘”)

南方财经全媒体见习记者马嘉璐  南沙报道

如何促进涉海资源要素在广州集聚,推动海洋科技创新实现质的突破?5月23日,大湾区科学论坛海洋科学分论坛举办“广州海洋强市创新发展专场”,邀请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广州市海洋局)副局长姜莉、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南沙区分局局长王巍、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教授杨华勇、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邓兴栋、广东省粤科母基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曾湋、广州中海达卫星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廖定海参与圆桌讨论,就广州如何做好“海的文章”建言献策。

2022年8月,《广州市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印发实施。根据《规划》,到2035年,广州将建成海洋经济发达、海洋科技创新活跃、海洋城市文化特色彰显、海洋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南沙则是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核心区。姜莉透露,除出台规划之外,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广州市海洋局)正在着手建立沟通协调机制,聚焦小切口,一方面挖掘市场主体的需求;另一方面引导关键项目落地。她表示,希望更多资金可以加入到广州的海洋强市事业中来,同时也推动有关企业能够享受南沙的优惠政策。

作为广州走向南洋的枢纽和门户,广州做好“海的文章”关键在南沙。王巍介绍道,南沙的海洋资源和海洋特色十分明显。近年来,南沙贯彻“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高标准谋划搭建南沙科学城、中科院明珠科学园等平台,推动科技力量在南沙集聚。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项目落地南沙,一些大科学装置也在南沙“安家”。这些围绕着海洋生态、海洋感知、海洋资源开发等学科建立的基础性装备和实验基地,将支撑起南沙海洋科研、海洋产业的建设。

王巍表示,南沙作为自贸区和开发区,有着政策红利。目前南沙的优惠政策对海洋新兴产业各门类基本实现全覆盖,为南沙海洋科研和海洋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条件环境。下一步希望推动研发机构和企业、产业相结合,将更多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杨华勇来到南沙工作不足三年,是“新南沙人”,也是南沙优惠政策的受益者。他表示,省、市、区各级政府都对他的科研团队大力支持,给了他们可以心无旁骛做研究的良好环境。

杨华勇曾在高校、公司长期任职,对产学研融合感受很深。他表示,自己在实验室也进行了一些产学研融合的尝试:在布局研究项目时,就邀请头部企业的科研人员参与。一方面可以促进实验室研究团队对企业能力有深入了解,判断企业是否有能力承接技术产品;另一方面,可以让企业更加了解研究项目,提前在市场进行布局。

杨华勇介绍,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也在尝试“1+1+N”的方案。第一个“1”,就是由实验室成立广州海洋实验室控股有限公司,代表实验室做科技成果转化;第2个“1”是实验室在南沙区的支持下与广东省粤科母基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成立海洋创新基金,用以支持科研人员将成果产业化。“N”就是成功转化的项目。他透露,目前“1+1+N”已支持3个科研成果成功转化,第4个项目正在进行当中。

“破解科技成果转化的难点、堵点,有四个因素值得高度注意:第一是市场;第二是技术;第三是人才;第四是资金。”杨华勇说,市场是“方向盘”,技术和人才是两个“轮子”,资金是“底盘”。四个关键部件缺一不可,这样才能走好“最后一公里”。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分论坛上还成立了广州海洋产业创新联盟(以下简称“联盟”)。据了解,联盟在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指导下,由30家涉海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共同发起成立。将致力于推动海洋产业创新发展,开展海洋产业交流合作,服务海洋业务管理工作。

杨华勇表示,自己对联盟有两个期待:一是营造长期主义的氛围,二是发挥“链长”企业的龙头牵引作用。

邓兴栋说,作为联盟的牵头单位,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将进一步完善联盟的组织架构,依托广州市资源规划和海洋科技协同创新中心的力量,争取今年下半年组织活动,帮助营造广州海洋产业生态,培育发展动力源。

曾湋指出,广州发展海洋产业的基础相对较好,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首先,在政策方面还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其次,在财政和金融相结合方面,需要进一步创新;此外,对于涉海企业的风险识别预警和风险控制,还没有形成数字化的管理体系。她建议,可以加快设立海洋产业相关方面的政府引导基金,搭建投融资对接平台,运用多元化的、完善的金融服务手段支持海洋产业良性发展。

“我们的科研投入占比已经连续多年达到15%。”廖定海介绍,经过多年深耕,中海达实现高精度卫星导航定位国产化,海洋声学产品也已经接近、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他建议,要推动广州海洋产业发展,联盟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联合广州丰富的高校资源,培养稀缺人才;二是推动企业共建一个有良好海洋环境的实验场所。

21世纪经济报道资深记者、现代海洋城市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洪晓文表示,通过广州海洋产业创新联盟的正式运作以及广州海洋强市各项工作的推进,促进涉海创新资源要素在广州集聚、推动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实现质的突破,“广州这座古丝路上的千年商都必将迎来海洋科技与产业的大繁荣、大发展。”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中海达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